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股发行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2:06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股发行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优先股是一类不同于普通股而另行规定的其它种类股份。其与普通股区别在于股份持有人享有公司的利润和剩余财产的优先索求权,但参与公司决策等权利却受到限制。优先股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国外成熟证券市场来说,优先股作为一种实用的融资方式,具有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股票价值的作用,也是对公司兼并重组支付手段的有效补充。但其发展会受到宏观政策、经济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股发行起步较晚。2014年,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发布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信息披露准则》、《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指导意见》等管理文件,优先股试点开始在我国资本市场开展。2014年10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完成首期400亿元优先股发行,标志着我国优先股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着优先股的发展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学者对其研究也逐步深入具体。本文通过对优先股相关文献以及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资本市场成熟、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市场约束机制及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因而研究起步早并且理论和研究方法相对成熟,研究成果丰硕。国外研究者主要从发行动机、融资企业特征、融资后不同利益主体影响、公司发行后业绩表现等方面对优先股进行研究。我国对优先股研究起步较晚,2013年以前主要是理论研究,基于国外优先股制度的发展历程,研究优先股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我国发展优先股的设想;2014年是国内优先股的起步之年,对优先股的研究也偏向于理论与金融实务的结合。现有研究及理论认为优先股发行对上市公司来说具有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中长期盈利能力,优化公司治理以及增强投资者信心等作用,对市场有推进国内上市公司分红,完善国内投资者回报机制,降低市场投机性等作用。在我国现如今的制度环境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还存在一定差距,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对优先股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充分,投资者也并非完全理性,优先股是否真的能提升公司价值、市场是否能产生相应效果、投资者应该如何认识优先股还需进一步研究。发达国家在优先股的实践与理论上都有较多经验,而我国则是刚刚起步,在实务上远远滞后于发达市场。本文通过梳理优先股在美英德法港等境外成熟市场的发展,对境外优先股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回顾了我国优先股发展历程,从中可清晰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证券市场波动性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结构长期处于非理性的失衡状态,也造成市场投机盛行,缺乏长期价值投资者;证券品种和投资渠道单一,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证券种类少;市场整体存在“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现金分红水平总体不高。优先股制度的推出,有助于缓解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资本市场、企业、投资者三个角度对优先股制度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得出优先股制度有利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增加并购重组支付方式,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并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本文结合我国优先股背景、发展历程和作用,将我国发行优先股企业分为银行业与非银行业,分别从发行目的和发行具体条款等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统计了我国优先股发展现状。基于统计分析,本文选取了银行业和建筑业这两个特点鲜明行业中发行较早规模较大的两家上市公司(农业银行、中国建筑)进行案例研究,从发行目的、财务效应、业绩影响以及市场效应的角度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对其自身、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的影响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先股为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优先股有利于银行满足资本监管要求,优先股发行后资本充足率得到改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都有明显的提升;发行优先股对银行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优先股有利于建筑类资产负债率很高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从长期来看,发行优先股募集到的资金均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长期盈利能力预期增强,有利于发行优先股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从市场角度来看,优先股公告能引起市场的正向反应,说明投资者对发行优先股公司未来预期的看好;优先股的本质决定了优先发放预先规定的固定股利,优先股发放股利的行为就是一种分红行为,优先股可以满足偏好固定收益投资者的需求;优先股为我国产业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方式。最后,基于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本文分别向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层提出相应建议。投资者教育需要加强,以提高投资者对优先股的认识;上市公司对优先股的理解与运用需要进一步深化;相关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则应该扩大优先股试点,以满足融资者和投资者群体的多元化需要,建立和完善优先股相关法律和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优先股发行进行统计分析,据此得出我国优先股现状及发行特点,并选取在发行目的、行业特征上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其结论借鉴意义强。其次,由于我国优先股试点时间较晚,可供研究的优先股的现实案例容量较少,学界对于优先股发行案例的分析寥寥无几,本文挑选了银行业的典型案例农业银行和建筑业的典型案例中国建筑两家上市公司,从市场反应、对企业管理和绩效影响、对投资者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完整的分析。最后,以往对发行优先股影响的研究多以市场价值(异常收益率)作为绩效的衡量指标,然而该指标的准确度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本文在运用市场价值衡量的同时,借助于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理论衡量公司绩效,可以增强研究的可信任程度。本文的不足在于个体案例不能代表全部的局限性。作为案例研究,本文选取了农业银行和中国建筑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得出相关结论,但是不同的公司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如市场环境因素、行业区别、公司特征等,所以发行优先股产生的影响可能会因为上市公司的不同情况而出现差异。
【关键词】:优先股 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 投资者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创新点与不足15-16
  • 2. 文献综述16-21
  • 2.1 国外文献综述16-18
  • 2.2 国内文献综述18-20
  • 2.3 文献总结与评述20-21
  • 3. 基础理论21-24
  • 3.1 优先股的概念21
  • 3.2 优先股的特征21-22
  • 3.3 优先股制度的理论依据22-24
  • 3.3.1 信号传递理论22-23
  • 3.3.2 优序融资理论23-24
  • 4. 我国发展优先股制度的必要性24-35
  • 4.1 优先股在国内外的发展24-26
  • 4.1.1 优先股在境外的发展24-25
  • 4.1.2 优先股在境内的发展25-26
  • 4.2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26-30
  • 4.2.1 直接融资比重过低26-27
  • 4.2.2 证券市场波动性大27-28
  • 4.2.3 证券品种和投资渠道单一28
  • 4.2.4 投资者回报低28-30
  • 4.3 优先股的作用30-35
  • 4.3.1 优先股制度对资本市场的作用30-32
  • 4.3.2 优先股制度对企业的作用32-33
  • 4.3.3 优先股制度对投资者的作用33-35
  • 5.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现状分析35-55
  • 5.1 优先股在A股上市公司的实践35-39
  • 5.1.1 银行业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35-37
  • 5.1.2 非银行业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37-39
  • 5.2 农业银行优先股案例39-46
  • 5.2.1 农业银行简介39-40
  • 5.2.2 农业银行发行优先股概述40-41
  • 5.2.3 优先股发行对农业银行的影响41-43
  • 5.2.4 优先股发行对农业银行普通股的影响43-46
  • 5.2.5 优先股发行对投资者的影响46
  • 5.3 中国建筑优先股融资案例46-55
  • 5.3.1 中国建筑简介46-47
  • 5.3.2 中国建筑优先股发行情况概述47-48
  • 5.3.3 优先股发行对中国建筑的影响48-52
  • 5.3.4 优先股发行对中国建筑普通股的影响52-53
  • 5.3.5 优先股发行对投资者的影响53-55
  • 6. 总结与建议55-59
  • 6.1 研究结论55-56
  • 6.2 对策建议56-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构建方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06期

2 刘恒,张

本文编号:309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09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c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