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1:08

  本文关键词: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权益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简称ERP)也被称为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指的是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它是衡量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指标,是决定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个人投资活动、政府预算的重要因素。ER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无论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ERP的估值方法都还没有达到统一。国外学术界主要提出了几十种模型、使用了超过100个经济变量来估计ERP:而国内学术界采用其中的历史平均等方法计算得出的我国的ERP在4%-30%的范围内,非常分散。估算ERP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为了得到可靠的权益风险溢价估计值,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受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及其特点的影响,不同国家会拥有反映各自国情的ERP,必须选择能够适应本国国情、与本国市场发展程度相匹配的方法,才能得出本国权益风险溢价的正确的估计值。我国学术界主要借鉴国外已有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对方法适用性的讨论较少,所以对已有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本文的行文思路主要为:针对目前国内在权益风险溢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一方面对国内外采用较多的估算权益风险溢价的方法进行分类,详细分析比较各方法的优劣势,扩充国内估算ERP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从实证的角度,选用方法内具有代表性的模型、结合具体数据进行估算ERP的实证分析,用实证结果验证各类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找出目前在我国具有适用性的方法。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概括描述了本文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时分析了本文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及实际中的意义,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相比已有文献的创新之处以及有待继续改进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在这部分中,本文首先对权益风险溢价的内涵和估算公式进行了描述,从定义层面理清了权益风险溢价的估算要点。然后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说明了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在权益风险溢价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已经探索出来的权益风险溢价的估算方法以及各方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估算结果。在该部分中,本文从估算方法所使用的数据来源的角度将已有方法分为事后估算法、事前估算法、调研估算法三大类;在事后估算法中,又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处理方式将事后估算法分为历史平均法、横截面回归法、时间序列回归法三种;在事前估算法中又依据现金流的预测手段将该类方法分为分析师预测估算法和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两种。然后本文又对目前已经取得的实证成果进行了分类阐述。根据已有文献的结论表明: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特别是国内理论界在权益风险溢价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本文就是对这些问题中最需要解决的方法适用性问题来进行研究的。第三部分为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的对比研究。在这部分中,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三大类别中各种方法的估算原理,从原理角度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具备的优劣势。然后在各种方法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对比可知估算权益风险溢价的各种方法在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仅从理论角度来看,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它们的适用性,必须借助实证分析的结果来判断。在三类方法中,因为问卷调查法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其估算结果的理论价值稍弱,所以本文在接下来的部分主要对事后估算法及事前估算法中的各种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事后估算法对我国权益风险溢价的测度。在这部分中,本文根据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对事后估算法中三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的描述分别设计三类方法的实证步骤,然后结合具体数据,估算出ERP的值。在运用历史平均法估算ERP时,主要涉及到市场基准的选择、无风险利率的选择、平均方式的选择等;在运用横截面回归法估算ERP时,主要涉及估算模型的选择、风险因子的选择;在运用时间序列回归法估算ERP时,主要涉及滞后变量的选择。因为国内采用横截面回归法和时间序列回归法对ERP进行估算的文献非常少,所以方法的实证步骤的设计主要基于国外文献。第五部分为事前估算法对我国权益风险溢价的测度。本部分的逻辑思路与第四部分相同,也是针对事前估算法中的分析师预测估算法和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ERP的估算。第六部分为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本部分对比了前两部分采用历史平均法、以市场超额收益率为风险因子的横截面回归法、以股利盈利比作为滞后变量的时间序列回归法、以每股股利作为预期收益的分析师预测估算法、以每股收益作为预期收益的分析师预测估算法、基于GGM模型的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基于MPEG模型的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基于GGM-MPEG模型的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这8种方法估算ERP的结果,然后对估算结果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来判断各种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第七部分为结论。本部分阐释了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对国内外计算权益风险溢价的各大类方法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在分类汇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方法对比分析;(2)不仅对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更应用我国股票市场的数据结合各方法的具体模型对ERP进行估算;(3)相比国内文献,本文在结果取得的基础之上对ERP的估算值进行了可靠性的检验,以判断结果的有效性,进而判断方法适用性。本文的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研估算法中的问卷调查法因其统计结果的主观性,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用于ERP的理论估算;(2)事后估算法是基于历史数据来对ERP进行估算的,其结果受历史数据长度及质量的限制。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时间短,历史平均法、横截面回归法及时间序列回归法在具体使用中,受这一限制的影响较大。结合实证结果的分析与检验,本文所采用的事后估算法相关模型估算出的ERP并不具有可靠性。所以根据我国股票市场当前的发展状况,事后估算法的应用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该类方法完全不可取。也许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逐渐地发展成熟,可以运用的历史数据不断增多,计算模型日臻完善,采用事后估算法也能对ERP进行可靠的估计。(3)事前估算法克服了在应用事后估算法时历史数据缺乏的问题,用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数据来估算ERP。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不完善、股利发放不稳定,基于分析师预测数据,采用经典股利折现模型的分析师预测估算法在我国运用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从回归模型出发,相比分析师预测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未来的现金流,得出相对比较可靠的结果。所以,相比事后估算法,对未来数据质量要求比较高的事前估算法目前可能更适合运用于对我国ERP的估算;而在事前估算法中,因为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能够比较好的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所以成为目前估算我国ERP最有效的方法。(4)通过本文整体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估算ERP的各类方法中,根据本文选择的模型结果表明目前效果最好的是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但是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类方法的逐步拓展与完善,也许其他方法的适用性会增强,而这一可能需要等待后续研究来进行分析与验证。
【关键词】:权益风险溢价 事后估算法 事前估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19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内容15-16
  • 1.3 研究方法16
  • 1.4 研究意义16-17
  • 1.5 论文结构与安排17-18
  • 1.6 创新点与不足18-19
  • 1.6.1 创新点18
  • 1.6.2 不足之处18-19
  • 2. 文献综述19-31
  • 2.1 权益风险溢价的内涵19-20
  • 2.1.1 权益风险溢价的定义19
  • 2.1.2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公式19-20
  • 2.2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的理论综述20-25
  • 2.2.1 事后估算法20-22
  • 2.2.2 事前估算法22-24
  • 2.2.3 调研估算法24-25
  • 2.3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的实证成果综述25-30
  • 2.3.1 国内实证研究成果综述25-27
  • 2.3.2 国外实证研究成果综述27-29
  • 2.3.3 实证成果评述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的对比研究31-40
  • 3.1 事后估算法的特点及优劣势31-34
  • 3.1.1 历史平均法31-32
  • 3.1.2 横截面回归法32-33
  • 3.1.3 时间序列回归法33-34
  • 3.2 事前估算法的特点及优劣势34-36
  • 3.2.1 分析师预测估算法34-35
  • 3.2.2 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35-36
  • 3.3 调研估算法的特点及优劣势36-37
  • 3.3.1 问卷调查法36-37
  • 3.4 方法间的对比分析37-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4. 事后估算法对我国权益风险溢价的测度40-49
  • 4.1 历史平均法对我国ERP的测度40-43
  • 4.1.1 历史平均法测度ERP的实证方法40-42
  • 4.1.2 历史平均法测度ERP的实证结果42-43
  • 4.2 横截面回归法对我国ERP的测度43-46
  • 4.2.1 横截面回归法测度ERP的实证方法43-45
  • 4.2.2 横截面回归法测度ERP的实证结果45-46
  • 4.3 时间序列回归法对我国ERP的测度46-48
  • 4.3.1 时间序列回归法测度ERP的实证方法46-47
  • 4.3.2 时间序列回归法测度ERP的实证结果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5. 事前估算法对我国权益风险溢价的测度49-60
  • 5.1 分析师预测估算法对我国ERP的测度49-55
  • 5.1.1 分析师预测估算法测度ERP的实证方法49-54
  • 5.1.2 分析师预测估算法测度ERP的实证结果54-55
  • 5.2 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对我国ERP的测度55-59
  • 5.2.1 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测度ERP的实证方法55-57
  • 5.2.2 统计模型预测估算法测度ERP的实证结果57-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6.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60-68
  • 6.1 权益风险溢价测度结果的对比分析60-63
  • 6.2 权益风险溢价测度结果的有效性检验63-65
  • 6.2.1 检验方法63
  • 6.2.2 检验结果63-64
  • 6.2.3 检验结果分析64-65
  • 6.3 权益风险溢价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65-67
  • 6.4 本章小结67-68
  • 7.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可斌;唐s,

本文编号:342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42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