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中国住房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12:17
  资产证券化可以丰富我国债券市场品种,提供新的融资和投资渠道,提高资本周转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还可以解决资产负债不匹配、资本不足等问题,同时转移部分系统性风险。我国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可以在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上丰富产品内容,满足各方面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且可以根据控制风险需要推出表内双担保债券,减少投机行为。 但是,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权威的评级机构,进入门槛较低,信用评级缺乏公信力;二是资产证券化领域法律不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税收、会计与信息披露等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三是投资者数量有限、市场规模太小;四是监管过严、审批程序复杂、且期限较长,导致产品数量太少,没有发挥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关于如何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笔者建议,一要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扩大市场规模;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机构质量,创造信用评级需求,加强评级机构道德风险管理;五要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六要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支持证券化业务发展。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思路
2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论分析
    2.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分类
    2.2 建立利率模型与确定利率波动率
    2.3 专项分析:MBS分析
        2.3.1 MPS分析
        2.3.2 CMO分析
        2.3.3 商业房产按揭抵押债券
3 美国次贷危机的理论分析
    3.1 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
        3.1.1 次级贷款概述
        3.1.2 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
        3.1.3 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
        3.1.4 次贷危机发生过程
    3.2 次级危机产生的原因
        3.2.1 美国的过度的透支消费
        3.2.2 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存在漏洞
        3.2.3 投资银行过度竞争
        3.2.4 金融杠杆化程度过高和金融机构短期行为
        3.2.5 信用评级领域存在问题
    3.3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借鉴
        3.3.1 借鉴场内金融工具经验
        3.3.2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3.3.3 国际清算银行改革推出巴塞尔协议Ⅲ
4 我国房屋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
    4.1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4.1.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4.1.2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
        4.1.3 债券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位置
        4.1.4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
    4.2 我国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4.2.1 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4.2.2 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
        4.2.3 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与参与者数量不够
        4.2.4 SPV的监管
5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与创新建议
    5.1 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
        5.1.1 我国推出MBS的可行性
        5.1.2 完善证券化品种推动金融创新机制
    5.2 相关法律与制度创新
        5.2.1 法律建设方面创新
        5.2.2 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
    5.3 适用的会计准则
        5.3.1 会计准则的调整
        5.3.2 会计准则一致性
    5.4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
        5.4.1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质量
        5.4.2 创造评级需求
        5.4.3 加强监管防范道德风险
    5.5 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
        5.5.1 引入机构投资者
        5.5.2 引入个人投资者
        5.5.3 引入外部投资者
    5.6 货币政策与我国资产证券化
        5.6.1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5.6.2 宏观调控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
结论与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735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735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