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广东区域金融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24 11:28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经济论文,主要是关于广东区域金融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文献综述不同的区域资源禀赋,政策倾斜,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导致区域金融差异。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发展差异过大,就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陆文喜和李国平(2004)检验了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的收敛问题,发现金融发展存在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性。①李敬、冉光和等(2006,2007)认为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交易效率、商品交易效率、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及社会福利是造成中国的区域金融差异的主要原因。②崔光庆、王景武(2006)认为由于中央政府的制度政策和地方政府选择性地执行政策,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外生性很强。③陈恩,黄桂良(2010)使用B收敛、叮收敛、俱乐部收敛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1978—2008年)区域收敛性,结果表明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之间的全局p收敛、 收敛、俱乐部收敛不显着,但存在条件B收敛和欠发达城市俱乐部收敛。当然金融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的同时,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或空间相关性),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适度减弱区域金融差异。④刘军、黄解宇等(2007)认为金融发展存在金融集聚和金融扩散效应。金融集聚通过金融功能和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向空间相关区域溢出。⑤方咸明等人(2010)将银行贷款,股票总市值,保费收人作为资本投资,与劳动力投入一并纳入生产函数,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发现解释变量空间外溢显着。⑥李林等人(201 1年)研究发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金融集聚程度依次下降,在空间计量模型(SLM,SEM,SDM)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的存在显着地空间溢出效应。

  二、金融空间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一)金融集聚与溢出效应空间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做了比较多的研究。1957年缪尔达尔(Mydra1)提出二元经济空间结构的集聚——扩散效应(或溢出效应)。集聚效应指的是劳动力、资本、技术、贸易等要素因为收益率差异或其他因素从落后区域转移到发达区域。当集聚效应的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会因为经济中心发展减缓,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而产生扩散效应,促使资源向外转移,刺激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也有金融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当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会聚集于某一区域,形成一定程度的金融集聚,进而形成区域金融中心。

  在金融中心城市成长初期阶段,其功能应该是以集聚为主.主要依靠其集聚能力吸收尽量多的资金,才能有能力去辐射周边地区;在金融集聚发展到高级阶段,金融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才能得到更大的体现。金融中心在扩散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金融中心城市通过扩散效应,在与其他城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⑧(二)金融空间溢出的转化机制及驱动因素金融集聚引起资本、劳动力、利润、生活成本的变化。使金融向外溢出。第一,资本边际收益 一本地投资 一经济发展 一金融周边溢出。第二。金融劳动力工资 一高效率金融劳动力一金融、经济发展 一金融周边溢出。第三,金融机构间竞争t一金融机构利润 一金融机构向外转移一金融周边溢出。第四,笔耕文化传播,生活成本f,土地租金T,交通拥堵现象T一金融吸引力f一金融周边溢出。金融集聚向金融溢出转化。金融空间溢出主要驱动力有以下几种。

  1.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转移。金融产业作为资金供给方,其后向联系明显。当一个地区的其他产业(比如制造业)因为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而向其他地区转移时,金融需求和金融业的后向联系受到影响。为了保证提供资金并获取收益,金融产业也会加入转移的队伍中,产生资本、金融机构等的扩散。

  2.竞争压力加大。区域内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会降低金融产品价格。压缩利润;机构间以提高工资等手段争夺金融人才的行为加剧。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为了应对竞争,增加利润,金融机构尝试推出高风险产品假定各区域初始条件相等,集聚从零开始发展,所以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存在一个先后关系。

  但是在现实中,每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更多时候同时存在。竞争愿望加强,客观上增加了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声誉风险。这些都促使某些金融机构从本地区向外转移。

  3.区域金融环境恶化。当区域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缓慢甚至下滑,市  场日趋饱和,生活成本上升,环境恶化,交通拥堵时,该区域对金融产业的吸引力下降,金融产业开始寻求对外扩散。

  4.其它不确定因素。其它不确定因素指政权变动、战争、金融危机等,这些事件可能带来大范围、大规模的金融扩散,例如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大量金融人才流失,金融机构撤并迁移。

  (三)金融空间溢出的结果金融空间溢出会产生市场挤出、成本关联、技术溢出等效应。

  1.市场挤出效应。新进者往往对原有的金融机构构成威胁,例如抢走一部分客户和市场份额。面对激烈的竞争,双方都需要采取一定对策。当新进者和在位者采取压缩利润等方法应对竞争时,很可能造成金融机构亏损,而需求却不见明显上升。这样,市场就将一部分金融企业从集聚地“挤出”。金融企业减少.横向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也难免受到影响,可能被迫退出地区市场,引发市场挤出的连锁反应,进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2.成本关联效应。对于金融从业人员,随着他们不断从集聚区外进入,使得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员工工资提升缓慢,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得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当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增加难以弥补生活成本上升的幅度时,就可能使得一部分金融劳动力资源流失。对于金融机构,随着竞争加剧,同样导致机构利润可能被压缩,难以弥补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如土地租金上升、通勤费用增加等问题,引起机构撤并及其他金融资源流失。

  3.技术溢出效应。金融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机构之间交流增加,容易对彼此的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管理技巧等进行模仿。另外,金融从业人员在机构之间的流动也可能造成金融创新和知识外溢。除了金融集群内的溢出外,技术溢出效应还表现为金融知识、管理技巧等在产业间的溢出,例如,其他产业的企业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金融机构严密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加以调整用于自身企业的管理当中。这样,本地区金融机构通过先进技术获得的额外利润将减少。竞争优势也逐步缩小。



本文编号:4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4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