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股票论文 >

基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的A股IPO首日收益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6 20:22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的A股IPO首日收益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工程大学》 2015年

基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的A股IPO首日收益率研究

胡跃雷  

【摘要】: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完成相关准备、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申请在一级市场上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股发行,向投资者发售股票的行为。新股IPO是股份制公司由少数人持股模式转变为公共持股的重要步骤,也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新股发行定价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学术界关于IPO定价的有效性从未停止过讨论。主要因为新股发行定价是否有效决定着新股发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以及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对股票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着影响。但是从现实的股票市场数据来看,新股IPO后出现了IPO首日收益率偏高,IPO定价效率过低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经营管理体制都得到了不小程度的改善。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被解决的,需要我国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入的考量和探索。经过对我国股票市场数据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首日收益率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A股股票市场的IPO首日收益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IPO抑价现象。这种高IPO抑价现象对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合理成长。针对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体制缺陷所引起的种种问题,我国证监会在2009年至2014年间先后四次进行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这四次改革的平均间断时间不足两年,说明我国政府认识到了证券市场上所存在的问题,而且新股发行定价不合理的现象确实对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在证券市场上,也对股票市场的实体企业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在认识到新股发行体制所出现的问题后对新股发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这几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体制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善,新股IPO首日收益率超高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本文着重在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新股IPO首日收益率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到影响股票市场抑价现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帮助监管机构出台针对性政策提高我国IPO定价效率,规范股票市场运营。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IPO首日收益率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简要概括了不同体制阶段对首日收益率的影响,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前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IPO首日收益率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确实对抑制IPO首日收益率过高产生了积极地作用;其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IPO首日收益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发行价格、发行规模、首日市盈率、首日换手率及中签率等因素与IPO首日收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后,对全文的相关结论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且也对我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2 邵琪惠;廖宜静;;我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抑价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陶冶;影响新股定价的因素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张人骥,朱海平,王怀芳,韩星;上海股票市场新股发行价格过程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5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6 段进东,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7 陈相如;万迪昉;付雷鸣;;IPO首日二级市场收益率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马琳;何平;殷切;;中国A股市场短期与长期定价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健;中国创业板公司IPO定价与抑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金龙;我国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严小洋;;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郭威;张珍;成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高抑价的原因探讨[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4 端木青;;影响创业板企业IPO定价的财务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04期

5 李广存,陈海明;我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原因、影响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4年16期

6 朱元甲;李阳;;风险投资对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7 明仪皓;刘迅;;全流通前后中小企业板IPO抑价因素的比较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黄新建;岳巧英;;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的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乔磊;;创业板IPO抑价问题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王毓;;我国创业板上市合理定价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高良;王晓亮;;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磊彬;;中国企业IPO到底给投资者带来什么?——长期市场反应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贺炎林;张浩森;马锐敏;;IPO抑价和市场化程度—基于中国东西部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旻;;会计准则趋同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基于IPO、增发的经验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善民;陈旭;;创业板IPO偏低定价、公司治理与发行特征——基于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杜俊涛;周孝华;杨秀苔;;不同发行制度下IPOs发行价格中会计信息含量[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彦敏;中国公司交叉上市IPO及其后价格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李冬昕;市场参与者意见分歧与公司融资决策[D];南京大学;2011年

3 林大庞;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盈余管理与公司业绩视角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兴伟;中国创业板公司IPO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郭敏欣;我国A股市场新股抑价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王鸿;中国创业板IPO发售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宋书彬;中国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恩山;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彭焮熉;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吴忠群;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东;基于多因素模型的农业银行IPO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赛;我国IPO定价效率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好芝;我国IPO抑价研究:制度、市场与上市公司注册地[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栾雪;无锡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影响因素及股票价格表现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谦才;创业投资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舟佳;IPO询价制度改革效果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萍;VC/PE-BACKED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武洋;中国创业板市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溢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晓强;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方式及抑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郭威;基于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南,卓贤;对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阎金锷,李姝;会计信息披露、股票价格变动及资本市场效率之关系研究[J];财会月刊;2000年02期

4 周礼君;彭茜;;全流通配合询价制对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7年20期

5 郭茂佳;股票市场效率论[J];财贸经济;2000年02期

6 刘照德,周木生;现实期权在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中的应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徐文燕,武康平;承销商托市对新股初始回报的影响——对上海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8 杨丹,王莉;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张处;新股首次公开发行的抑价现象:一种合作博弈的理论方法(英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齐安甜,张维;基于成长期权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张子刚;新股发行定价呼唤市场化[J];价格月刊;2001年04期

2 苑志宏;新股发行定价分析[J];投资研究;2001年11期

3 刘康民;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演进[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02期

4 栾培强;我国新股发行初始收益率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5 周侃;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比较研究[J];上海财税;2002年08期

6 江达明;新股二级市场定价及其投资价值实证分析[J];学术研究;2002年04期

7 邓晓卓;我国新股价格过程实证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陈家洪,王安瑜;关于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的探讨[J];价格月刊;2002年04期

9 林涌,王力;新股发行及定价方式的市场化研究[J];财贸经济;2003年05期

10 张梅琳;适合我国市场环境的新股发行定价技术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潇潇;彭韶兵;;对当前我国新股定价的分析——基于信号传递的思考[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陈俊;陈汉文;;IPO价格上限管制的激励效应与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来自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的经验证据(2001~2004)[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刘杰;[N];中国保险报;2006年

2 大时代投资 王瞬;[N];证券日报;2007年

3 李宇;[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巴曙松 李晶;[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巴曙松(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桂浩明;[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潘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李辉;[N];中国经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许志峰;[N];人民日报;2009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韦小敏;[N];证券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陈蓉;中国首次发行新股市场化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赵林茂;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IPO)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丁度;中国资本市场IPO泡沫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梁洪昀;A股一级市场收益特性与一二级市场资金分离性[D];清华大学;2002年

6 高学哲;中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波;奥赛康股票暂缓发行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胡跃雷;基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的A股IPO首日收益率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李允默;我国新股上市首日溢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4 陈伟;我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效率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耿立旺;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黄婧;新股发售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陈婵娟;我国新股长期弱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许俊哲;新询价制下新股发行改革绩效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永胜;我国中小板新股长期走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徐丹丹;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的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的A股IPO首日收益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76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