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观念什么意思_《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2 09:44

  本文关键词: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9年

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

赵金龙  

【摘要】: 家训是长辈教诫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世的训诫,其内容也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睦亲齐家、修身养性、读书学习、为人处世、为官从政、治生理财、婚丧嫁娶等内容。在中国传统家训文献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的论述占有很大篇幅,但是,经济活动是家庭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家庭中的经济问题对家庭的和谐稳定尤其重要,这也是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家训作者在对子孙进行教诲时,如何治家理财就成为家训中的重要内容。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和变化。明清家训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内容更贴近生活,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其中有很多家训都涉及经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显现出某些新的社会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 第一部分论述了明清家训的发展概况,阐述了明清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的地位以及明清家训的特点。明清家训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时期,鸦片战争之前的时期是中国传统家训发展的繁荣时期,之后的时期是一个总体衰落、局部发展时期。同时,明清时期的家训与以前的家训相比,出现了很多变化,诸如女训和家法族规大量涌现,择业观念的多样化与商贾家训的发展,重视个人情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家族例会制度的创建等。 第二部分探讨明清家训中的家庭经济体系。从明清的家训文献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家庭经济体系,虽然每个家庭有所区别,但其大体框架和主导宗旨却是一致的,包括家长的选任及其职责与权限,家中其它管理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家中婢仆的选择以及主家如何对待婢仆等。 第三部分探讨明清家训的土地和地租观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逐渐成为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租佃契约关系成为主要的剥削形式,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渐趋弱化。这些特点在明清家训中都有所反映。本文所探讨的明清家训中的土地和地租观念主要围绕着土地产权观、土地买卖、土地的管理和经营以及赋税、地租等问题来论述。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明清家训中的家庭消费观念。家训中的家庭消费观是古人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实践中总结并概括出来的关于消费生活、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认识和感悟。明清时期,节俭和量入为出是家庭消费的两个基本原则,而储备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明清家训还从消费的角度出发,将借贷看作是维系家庭基本生产和生活的一个必要手段。 第五部分探讨明清家训的择业观。家中子弟有无职业以及如何择业,关系到自身和家人的生计问题,这是明清家训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明清家训作者在教子如何择业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以耕、读为正途的传统观念,另外一种则摈弃了这种观念,在职业的选择上主张士、农、工、商诸业均可。 第六部分探讨明清家训中的财产观。同居共财与分居析产是中国古代社会两种不同的家庭组织形式,基实质是如何对待家庭财产的问题。在明清的社会中,共财同居和析产分居两种家庭形式的并存,反映在家训中,便是两种不同的财产观念的冲突。 总之,探讨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不仅可以拓展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领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家训文化的特点,并从一个侧面了解明清时期的家庭经济活动,增进我们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认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K249;F092.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言11-15
  • (一)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11
  • (二) 选题的界定11
  • (三) 学术史综述11-13
  • (四) 创新点和不足13-15
  • 一、明清家训的发展概况15-24
  • (一) 明清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的地位15-19
  • 1. 明初至鸦片战争:繁荣鼎盛时期15-18
  • 2. 鸦片战争以后:整体衰落和局部创新时期18-19
  • (二) 明清家训的特点19-24
  • 1. 女训的大量涌现19-21
  • 2. 家法族规大量涌现21
  • 3. 择业观念的多样化与商贾家训的发展21-22
  • 4. 重视个人情操和民族气节的教育22-23
  • 5. 家族定期例会制度的创建23-24
  • 二、家庭经济体系24-31
  • (一) 家长24-26
  • (二) 家庭其他管理人员26-27
  • (三) 婢仆27-31
  • 三、土地和地租观念31-41
  • (一) 土地产权观31-32
  • (二) 土地买卖32-34
  • (三) 土地的管理和经营34-37
  • 1. 勤于农作34
  • 2. 重视管理,,职责分明34-35
  • 3. 考核督促,赏勤罚懒35
  • 4. 合理安排,精耕细作35-36
  • 5. “择庄佃”、“兴水利”36-37
  • (四) 赋税37-38
  • (五) 地租38-41
  • 1. 地租是最稳定可靠的获利形式38
  • 2. 地租定额,不得随意增减38-39
  • 3. 体恤佃户39-41
  • 四、家庭消费观41-52
  • (一) 崇俭抑奢41-46
  • 1. 如何节俭41-43
  • 2. 俭以养德43-45
  • 3. 节俭不同于吝啬45-46
  • (二) 量入为出46-48
  • (三) 储备48-50
  • (四) 家庭借贷50-52
  • 五、择业观52-57
  • (一) 以耕、读为正途的传统择业观52-53
  • (二) “诸业均可”——多元化的择业观53-57
  • 六、财产观57-64
  • (一) 共财同居观念57-59
  • (二) 析产分居观念59-64
  • 1. 析产分居的原因59-60
  • 2. 析产分居的原则和特点60-64
  • 七、明清家训中的其他经济观念64-66
  • 结语66-68
  • 附表68-82
  • 参考文献82-89
  • 致谢89-90
  • 攻读硕士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9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佳妮;明代万历年间社会经济对文言小说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生,陈剑旄;关于节俭与消费的道德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3年01期

    2 陈节;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学刊;1996年02期

    3 徐丰铭;董竞;;《药言》的伦理教化思想[J];文史博览;2006年02期

    4 萧放;;明清家族共同体组织民俗论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宋超;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消费观念剖析[J];河北学刊;1992年04期

    6 赵璐;李鹏飞;;重义轻利:中国传统家训族规教化的价值选择[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杨钢,蓝定香;摈弃传统消费意识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2000年03期

    8 朱明勋;;宋元明清时期家训中的理财思想及其经济性质[J];晋阳学刊;2007年03期

    9 王安正;对中国传统节俭消费观的重新认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8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10 刘志飞;朱林;;“和合”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波;晏萌芳;;试论明代笔记小说的市井化倾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马振方;;论古白话小说对文言传奇形式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高寿仙;从《杜骗新书》看晚明的商业经营与商业风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乔素玲;从《情史》看明代文人的商业关怀[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5 范军;两宋时期的书业广告[J];出版科学;2004年01期

    6 赵轶峰;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04期

    7 刘晓东;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1期

    8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许建平;明清小说人欲表现特征及其嬗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周虹,曾宪玉,赵华朋;当代中国东西部大学生经济价值观比较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玉洪;中国文言小说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逸云;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玲玲;明清文言恐怖小说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雷振华;明代的中篇传奇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薇;明代丽情传奇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闾新华;明清时期扬州下层小民经济生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D];郑州大学;2006年

    7 周玉兵;明清江南小农的家庭生产与经济生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应明;文言短篇《小说》叶生的评价意义研究[D];深圳大学;2008年

    9 楼茜;明清江南地区的牙人与牙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宏争;试论明清江南商业知识的发达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思光;试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需求[J];财贸研究;2000年05期

    2 陈节;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学刊;1996年02期

    3 ;《宋会要辑稿》的史料价值及其存在问题[J];开封师院学报;1962年02期

    4 杨钢,蓝定香;摈弃传统消费意识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2000年03期

    5 陈淮;继续扩大内需是保持增长的关键[J];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50期

    6 周中之;消费的伦理评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年06期

    7 章玉贵;急于逃跑的资本[J];南风窗;2000年12期

    8 尹世杰;于光远的消费经济思想[J];南方经济;2000年06期

    9 尹世杰;试论消费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求索;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强;;家庭消费的最优决策[J];广州经济;1994年07期

    2 闫佳;;论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3 郭晶晶;;关于择业观内涵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年08期

    4 马思源;应亮;;明清漆器特征及其审美取向探究[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5 崔静;;大学生择业观的探析与指导[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6 罗运胜;;明清湘西社会经济史研究综述[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康璐;;婴幼儿家庭消费营销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8 朱秀杰;;加强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9 杨丹;;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9期

    10 王晔;;辽代幽云地区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以辽代石刻资料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闵宗殿;;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李剑平;郑庆春;;明清时期的晋商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9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沈旸;;扬州会馆录[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 市科协;[N];芜湖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黄继汇;[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孙保林;[N];南通日报;2010年

    4 张占力;[N];联合日报;2010年

    5 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建民;[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许展;[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吴大华;[N];贵州日报;2011年

    8 胡芳;[N];现代物流报;2008年

    9 石婵雪;[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何双及;[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陈琳;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遗存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广洲;明清山东商贾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龙;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修远;文人画在明代中后期的缘起[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孙长城;明清时期歙县江村商人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5 李军胜;明清温病学派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叶后坡;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8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巧莉;明清时期牙人牙行的积极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文欣;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妇女地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0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0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