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9 06:39
【摘要】: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可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估算了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建立"脱钩"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无锡市碳排放从843.35万t增加到2 528.04万t,总量不断增加,但趋势有所减缓,且各县市碳排放特征差异显著;(2)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市区经济发展已不依赖于能源消费,朝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江阴和宜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改善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有效途径,各县市根据具体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
【图文】:

碳排放,无锡市,能源消费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00%806040200%%%%%#$%&’()*图22000~2010年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构成Fig.2ProportionofCarbonEmissionsforEnergyConsumptioninWuxifrom2000to2010无锡市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主要受以下4方面影响:(1)从经济发展来看,无锡市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各县市发展程度不一,地方经济对碳排放区域差异具有重要影响。除市区外,各县市碳排放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例趋势基本一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例由2000年的26.55%增加到2010年的34.54%,宜兴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总体处于14%左右;但市区碳排放趋势与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例趋势相差较大,,主要是市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碳排放较少的行业。(2)从产业结构来看,无锡市一直注重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产值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如市区、江阴和宜兴3个区域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以工业经济占主导,第二产业占各地区GDP的比重为52%~64%。但分地区的工业产值差异显著,市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57.24%下降到2010年的48.34%;江阴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持续上升,到2010年已达到38.30%;宜兴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一直稳定在14%左右,处于较低水平。(3)从工业结构来看,无锡市重工业发展加快,重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重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朝林;袁晓辉;;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方法概述[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1期

2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3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4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5 赵兴国;潘玉君;赵波;和瑞芳;刘树芬;杨小燕;李会仙;;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6 肖黎姗;王润;刘健;孙艳伟;;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期

7 赵兴国;潘玉君;赵庆由;胡志丁;姚辉;杨小燕;;科学发展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8 黄金碧;黄贤金;;江苏省城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1期

9 胡聃,许开鹏,杨建新,刘天星;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10 杜婷婷;毛锋;罗锐;;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政辉;;长株潭地区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2 李艳;何英;李丽;吴巩胜;杨昆;周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3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4 汪鹏;刘燕;马超;;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5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6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7 毛雁冰;;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苟少梅;代燕;;乌鲁木齐市煤炭消费的CO_2排放时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1期

10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靖萱;陈冲;;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海鹏;叶慧;张俊飚;;贸易自由化下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优化配置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韩文琰;;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中的冲突与协调——以北京为例[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晋海;;农民实质自由与农村环境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正帅;;我国零售业低碳运行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陆汝成;黄贤金;黄飞鸿;张兴榆;赵小风;;新兴边境城市耕地保护:态势、问题及策略——以广西崇左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怀c

本文编号:2670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670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