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7 15:04
【摘要】: 经济增长收敛论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最为热门的论题之一。这个论题的核心,就在于考察不同经济体之间或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寻找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众多、各地区间经济差距明显且时有扩大的国家而言,这一论题显得尤为现实。非常清楚的是,中国最近20多年以来经济差距的缩小或扩大,首先可以归结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对于中国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研究文献虽然很多,其中也不乏收敛角度的研究,但是鲜有涉及收敛机制的分析。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收敛命题扩展到对收敛机制的考察,从理论上对经济增长收敛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省际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在理论上,本文从增长收敛的基本模型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对基本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收敛和内生增长可以同时被包含在一个新古典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这表明,不能仅仅局限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导出的资本收敛机制,而应从一个包含新增长模型的更广泛的增长理论中寻找其他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对此,本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积累、劳动力流动以及技术扩散三个要素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各变量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分析探讨了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主要有三种收敛机制:分别为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资本收敛机制可概括为:资本收益递减→资本收敛→经济增长收敛。在技术知识具有正外部性前提下,如果落后地区能够模仿和吸收发达地区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则可以减少研发的成本及风险,加快技术进步,这样落后地区会比发达地区拥有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技术收敛机制可概括为:技术扩散(通过贸易、投资等途径)→技术收敛→经济增长收敛。在经济逐渐开放和市场逐渐统一的情况下,要素在不同的产业和地区之间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要素的流动会使地区间的生产率出现收敛,从而促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可概括为:要素流动(资本、劳动,在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劳动生产率收敛→经济增长收敛。上述三个收敛机制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此外,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收敛机制,如要素价格机制、信贷—人力资本机制,这两个机制是与贸易紧密联系的。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采用中国的省际数据,从机制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了收敛性检验。一个层面是从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三个方面展开,即对各自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检验;另一个层面是以人均GDP作为指标从宏观角度进行收敛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即从机制角度对经济增长收敛或发散的结果进行解释。此外,本文根据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对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分解,以揭示出劳动生产率增长收敛或发散的源泉,同时利用kernel密度图进一步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劳动生产率分布的影响。 实证检验揭示:1978~1989年,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均发挥了显著的收敛作用,使得人均GDP在这一期间也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1989~2004年,资本收敛机制和技术收敛机制发挥了发散作用,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则未能发挥作用,在资本收敛机制和技术收敛机制的作用下,人均GDP表现出了显著的发散性;从1978~2004年总体来看,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均发挥了显著的收敛作用,使得人均GDP总体上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Kernel密度图的分析表明,人均GDP表现出了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由机制角度的分析可知,人均GDP出现“俱乐部收敛”主要是由于资本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发挥了“俱乐部收敛”作用。同时,机制角度的实证分析还对收敛速度实际值低于理论值的原因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中国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061.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桂良;;粤港澳区域金融合作的收敛性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2期

2 何雄浪;郑长德;杨霞;;空间相关性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动态收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1953—2010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3年07期

3 张鹏;郑垂勇;丘萍;;中国旅游增长收敛吗——基于1990~2008年入境旅游收敛性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4 黄桂良;;资本流动与区域金融收敛研究——对粤港澳三地的实证检验[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2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贾驰;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农户生产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萃;“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5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吕健;文化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亚娟;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浙江区域经济差异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张燕;后发区域经济追赶中的地理要素作用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文爱;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与收敛性研究:动态与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韩磊;我国电信业技术进步、绩效评价及管制政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祝钧;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5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795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