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26 04:38
  马克思在流亡巴黎时期,写下了代表其新世界观萌芽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思想和国民经济学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批判。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作为《手稿》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劳动问题。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导致了异化劳动的产生,异化劳动的内涵可以从四个规定性入手,而扬弃异化劳动的途径则是实现共产主义。人们对异化问题予以普遍关注始于1932年《手稿》的真正公开面世。虽然距离《手稿》面世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虽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各种异化现象。在当代,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从中吸取指导现代社会发展可供参考的理念,这无疑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依托,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以及主要内容这几部分。在客观全面地揭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
        1. 劳动者与他们的产品相异化
        2. 劳动者与其劳动活动相异化
        3. 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4. 人与人相异化
    (二) 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
        1. 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
        2. 社会分工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
    (三) 异化劳动扬弃的途径
        1. 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劳动的途径
        2. 共产主义的内涵揭示
四、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现实表征
    (一) 异化劳动在当代的形成条件
        1. 私有经济依旧存在
        2.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3. 旧式分工仍有残留
    (二) 异化劳动在当代的表现形式
        1.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状况与精神生活的物化
        2.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标准化工业体系与精神生活的贫瘠
五、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启示
    (一) 中国当代社会扬弃异化的制度保证
        1. 基本经济制度凸显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人本”而非“资本”
        3. 社会主义分工推动旧式分工的扬弃
    (二) 中国当代社会扬弃异化的现实路径
        1. 在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
        3. 立足物的增长和以人为本的双重追求,重构人的主体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劳动塑形”走向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重释[J]. 张义修.  哲学研究. 2013 (09)
[2]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J].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 曹孟勤,徐海红.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5)
[4]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网络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探讨[J]. 李玉英.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12)
[5]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J]. 胡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6]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J]. 张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7]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同步增值──关于“以人为本”何以可能的思考[J]. 朱志勇,吕彗萍.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4)
[8]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 陈刚.  东岳论丛. 2005(01)
[9]马克思早期手稿劳动观性质辨疑[J]. 成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2)
[10]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辩证互动[J]. 左亚文.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6)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历史解读[D]. 夏雪.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D]. 杨国华.复旦大学 2013
[3]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 杨芳.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 王蒙.河北大学 2015
[2]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生态危机[D]. 杨洁.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理论及现实启示[D]. 李倩.中共中央党校 2014
[4]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及其批判[D]. 阚丽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 王佳灵.浙江工业大学 2012
[6]马克思劳动观研究[D]. 刘真.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 魏小潭.上海师范大学 2012
[8]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扬弃[D]. 姜国峰.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D]. 张妮.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探究[D]. 赵海瑞.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3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363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