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韩国绿色金融:障碍及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1-08-28 18:24
  2009年韩国全面启动绿色金融计划,2013年和2015年分别推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排放交易制度。然而,由于韩国公共部门在绿色金融中发挥主要作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排放交易制度并没有被大规模执行。目前,韩国政府通过降低核能比重,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使绿色金融的规模不断扩大。私营部门也积极参与韩国绿色金融计划,如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等。当前仅依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能源结构调整的巨额资金需求,因此政府正加强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实现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为促进生态友好和节能环保,韩国国民应积极参与绿色融资,同时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金融发展评论. 2019,(07)

【文章页数】:25 页

【部分图文】:

韩国绿色金融:障碍及解决方案


图1自1981年以来韩国初级能源供应总量情况??数据来源: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KEEI)(2017)

能源经济,能源,数据来源,韩国


7震?评论I??T-rjp〇^fLncDh*c〇cn〇T-fM<T}Trt〇<£>rvc〇c7>c>i-riJf〇^ri〇(Dr^cocn〇^-CMi^>^fw>??c〇cc?oooo〇Qcc?ajo〇cga)cncnQ><3>Q><3><3><7>?7>oc>oo〇Q〇QQ〇^-^-'-'-'-^-??〇>〇>〇5〇)〇)〇>〇>〇)〇)〇5〇3:35〇)〇)〇<1><15-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S可再生能源?0核能源?■水电?□液化天然气0石油?口煤炭??图2能源份额??数据来源: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KEEI)?(2017)??本研究调查了四个行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分别为:工业、住宅和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公共服务??业《从历史数据工业在_个部门中消耗能源最多,而交逋运输业与住宅和商业的能源辑耗??量历来相当e.由于能源密集虐产业(如炼钢和石化)的增长,工业能源消耗经历了快速增长(言际??能源署,2013)。_?2014年以来,交通运输业消耗的能源B经超过了居民和商业领域,截止到2015??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4030万吨油_s往宅和商业能源消耗3640万吨油缝歐9自2001年以??来,各行业的石柚消耗量占其能源消耗总童的比重最大,担随着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的誉及,;石油??消释灣击比持续下降。最近,由于石油价格太商,住宅和商业领域的石油消耗比例有所下降,人们??有选择地消费其他更便宜的能源,如电力或城市燃气w受盡亍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大力普及,??预计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耗中的石油消耗份额也将会下降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再生能源,能源经济,韩国,能源


韩国绿色金融:障碍及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的产量远远大于新能??源(见下图4)。??可再生能源(千吨油当量)??新能源(千吨油当量}??14.000.000??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50.000??200.000??卿00??100,000??50,000??0??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图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量??数据来源: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KEEI)?(?2017?)。??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2015年废弃物焚烧发电占比最大,为64.6%,2008年最高占比78%。其??次是生物质资源发电,2014年增长至24.9%。水力发电的比例从2004年的23.6%下降到2015年的??3.5%,因为没有继续开发水力发电厂,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不断增加。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特别是韩国中央政府和地方自治机构对家中安装小型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补贴。尽管地热能的使用一直在增加,但目前水能、海洋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并没有??多大的市场份额。??口废弃物?□生物质资源?圃水热?_地热?■海洋能??□水力发电?■风能?〇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图5可再生能源占比情况(%)??数据来源: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KEEI)。??①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自2003年起包括大水电(>10mw),不包括抽水


本文编号:3369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369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