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9-03 13:23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都大力倡导发展生产力,但两者的根本目的是完全背道而驰的。马克思倡导的发展生产力是以"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为目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则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终极目的。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终极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因而其永远无法摆脱经济危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想避免经济危机剧烈和频繁的爆发,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回归以"实现人民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生产本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文章来源】:改革与战略. 2019,35(12)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终极目的,而背离“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的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演进
    (一)传统意义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虚拟经济下的经济危机
    (三)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避免经济危机剧烈和频繁爆发的应对对策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本质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回归以“实现人民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生产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空心化发展趋势
        3.合理地“去产能”
        4.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5.深化“放管服”改革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空间
        1.中国必须也必然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2.“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全球化规律性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J]. 石云霞.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5)
[2]全球化逆动与中国的应对:基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关系的思考[J]. 陈伟光.  教学与研究. 2017(04)
[3]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解蔽——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J]. 王娜,杨慧民.  学术界. 2017(01)
[4]对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基本判断[J]. 李实.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05)
[5]论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9)
[6]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历史和大逻辑认识新常态[J]. 蔡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8)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阈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性探讨[J]. 胡莹,林烨.  当代经济研究. 2016(02)
[8]“放、管、服”三管齐下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J]. 马建堂.  行政管理改革. 2015(09)
[9]“六册结构”视野中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J]. 刘明远.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02)



本文编号:3381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381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