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景观社会的双重异化——试析《景观社会》第一章的“分离”概念

发布时间:2021-10-19 12:26
  当前社会无疑是一个景观社会,媒介时代才刚刚开始。当代社会批判理论家居伊·德波在分析景观社会和媒介时代的新异化时,着重强调了"分离"的作用方式和表现形态。从马克思等人那里继承而来的"分离"概念,是德波在《景观社会》第一章中描述"景观"的产生和运作机制的基础。分离作为景观的运动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双重异化,有效批判了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碎片化、量化、单向化、颠倒化、媒介化等特征。通过分析分离的作用方式及表现形态,德波揭露了被景观和影像笼罩着的虚假的统一世界,这又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文章来源】:创新. 2020,14(02)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景观与分离
二、分离的作用方式
    (一)碎片化
    (二)量化
    (三)单向化
    (四)颠倒化
    (五)媒介化
三、分离的表现形态
    (一)生产领域的分离
    (二)消费领域的分离
四、虚假的统一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波的盛景社会与拉康的想像秩序:两条批判性进路[J]. 吴冠军.  哲学研究. 2016(08)
[2]孤离的神姿:阿甘本与德波的《景观社会》[J]. 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6)
[3]居伊·德波的景观概念及其在西方批判理论史上的意义[J]. 王昭风.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2)
[4]景观社会——集中的景观、弥散的景观和综合的景观[J]. 王昭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J].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J]. 仰海峰.  哲学研究. 2003(10)
[7]媒介即意识形态——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J]. 邵培仁,李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1)



本文编号:3444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444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