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0 02:02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理工大学》 2008年

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黄宝友  

【摘要】: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项公益性工程。因此,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生产实际意义。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理论对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进行了研究,并引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对该项工程进行了绿色核算,对山西省陵川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成果为: (1)对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小水电代燃料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了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并且利用GM(1,1)模型对小水电代燃料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对陵川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区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六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中,能源用地所占比例最大;实施项目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明显,生态承载力有了明显的增长,减少了当地生态赤字量。因此,在偏远山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项目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在对项目区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子系统: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分别建立评价指标。根据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的特征,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51,项目实施后能源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由2.34增加到4.21,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探讨了小水电代燃料区的绿色GDP核算方法,建立小水电代燃料区核算账户。其中主要进行了传统GDP值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生态电能产值计算和生态环境代价等核算,得出了绿色GDP值。对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代燃料区在项目实施后绿色GDP明显增加,人均收入在建设期增幅大于生产期,同时实施该项目能在很长时间内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X19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4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研究意义9-10
  • 1.1.2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发展状况10-11
  • 1.2 国内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1-12
  • 1.2.1 国内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研究现状11-12
  • 1.2.2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存在问题12
  • 1.3 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基于不同尺度的研究13-14
  • 1.3.2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14-15
  • 1.4 能值理论研究进展15-18
  • 1.4.1 能值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4.2 能值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5 绿色GDP的研究18-22
  • 1.5.1 绿色GDP与传统GDP18-19
  • 1.5.2 绿色GDP国外研究现状19-20
  • 1.5.3 我国绿色GDP研究现状20-22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2-24
  • 1.6.1 研究内容22-23
  • 1.6.2 技术路线23-24
  • 2 研究区域概况24-31
  • 2.1 陵川县概况24-25
  • 2.1.1 自然地理概况24
  • 2.1.2 社会经济概况24
  • 2.1.3 农业概况24-25
  • 2.1.4 工业和贸易情况25
  • 2.1.5 能源概况25
  • 2.2 马圪当项目区概况25-27
  • 2.2.1 社会经济情况25-26
  • 2.2.2 自然地理概况26-27
  • 2.2.3 生活能源情况27
  • 2.3 项目区电站水能计算27-29
  • 2.3.1 水文频率计算27-28
  • 2.3.2 生态电站发电能力计算28-29
  • 2.4 典型生态电站特性29-31
  • 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31-57
  • 3.1 生态足迹理论31-32
  • 3.1.1 生态足迹的内涵31-32
  • 3.1.2 生态足迹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32
  • 3.1.3 生态足迹模型建立基本假设32
  • 3.2 生态足迹模型及计算步骤32-36
  • 3.2.1 生态足迹模型33-34
  • 3.2.2 计算步骤34-36
  • 3.3 小水电代燃料区生态足迹模型指标36-37
  • 3.3.1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36
  • 3.3.2 生态占用指数36-37
  • 3.3.3 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7
  • 3.4 计算实例37-55
  • 3.4.1 基本指标计算37-38
  • 3.4.2 生物资源帐户和能源帐户的建立38-40
  • 3.4.3 1995~2006年生态足迹汇总40-41
  • 3.4.4 生态承载力计算41-42
  • 3.4.5 生态赤字计算42
  • 3.4.6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42-47
  • 3.4.7 生态赤字动态变化分析47-48
  • 3.4.8 利用灰色模型预测生态足迹演变趋势48-52
  • 3.4.9 生态足迹评价指标52-55
  • 3.5 本章小结55-57
  • 4 基于能值分析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57-82
  • 4.1 能值分析方法57-62
  • 4.1.1 能值分析理论内涵57
  • 4.1.2 能值分析的理论基础57-58
  • 4.1.3 能值转换率58-59
  • 4.1.4 能值分析的基本指标和步骤59-62
  • 4.2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可再生能源现状分析62-65
  • 4.2.1 项目区农副产品概况62
  • 4.2.2 项目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现状62-64
  • 4.2.3 项目区农村能源用途现状分析64-65
  • 4.3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生态效率能值分析65-68
  • 4.3.1 项目区能值流动图65-66
  • 4.3.2 项目区能值计算66-68
  • 4.4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能值分析68-72
  • 4.4.1 项目区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能值计算68-70
  • 4.4.2 项目区生态电站建设子系统能值指标分析70-72
  • 4.5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能源子系统能值分析72-74
  • 4.5.1 项目区能源结构变化72-73
  • 4.5.2 项目实施前后能源能值分析73-74
  • 4.6 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系统能值动态变化分析74-80
  • 4.6.1 实施项目前后能值分析74-75
  • 4.6.2 能值指标建立75-76
  • 4.6.3 项目区生态系统能值指标分析76-80
  • 4.7 本章小结80-82
  • 5 小水电代燃料区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82-93
  • 5.1 农村可持续发展82
  • 5.2 绿色GDP理论82-83
  • 5.3 以小水电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绿色GDP核算研究83-85
  • 5.3.1 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思路83-85
  • 5.3.2 对小水电代燃料区进行绿色GDP核算的意义85
  • 5.4 实例研究85-92
  • 5.4.1 传统GDP计算85-86
  • 5.4.2 生态服务价值计算86-87
  • 5.4.3 生态电能产值计算87-88
  • 5.4.4 生态环境代价88-91
  • 5.4.5 结果分析91-92
  • 5.5 本章小结92-93
  • 6 结论与建议93-95
  • 6.1 结论93-94
  • 6.2 建议94-95
  • 致谢95-96
  • 参考文献96-102
  • 附录102-10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的分析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4期

    4 隋春花,蓝盛芳;广州与香港的环境经济能值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5 隋春花,蓝盛芳;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EMA)的原理与步骤[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6 赵妍,孙世军,冯江,尚金城,王娓;吉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赵建伟;;山西省实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实践浅析[J];电力学报;2006年03期

    8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9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10 赵晟,李自珍;甘肃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廷容;小水电代燃料的综合评价理论与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周红;基于生态学的大型公共工程可持续能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轶;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电价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徐振发;电子废弃物处理系统生态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丙山;能值分析理论及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薛国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张现武;贵州省普安县项目区小水电代燃料的环境效应和退耕还林的合理结构比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李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综合评价与系统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葛虎;山东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劲峤;;江西省动态生态足迹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3期

    2 郑德本;赵冠伟;;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3 ;Evaluation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Land Productivity in Huang-Huai Plain,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8期

    4 ;Dynamic Chang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Xingtai City in the Years 2003-2009[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5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6 智颖飙;王再岚;邓先德;韩雪;张纪卯;李静敏;杨淑宝;;基于地球生态负债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夏永久;;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李敏;於忠祥;;土地整理后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安徽科技;2012年05期

    9 曹瑾;杨珽;唐志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北干旱绿洲农业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张掖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7期

    10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Analysis on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using the STIRPAT model—A Case Study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4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nyi City[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5 ;Simple Analysi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nyi 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6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米楠;米文宝;;论“宇部方式”对银川市环境整治的启示[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赵晟;吴常文;程弘;;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能值分析[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伟峰;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雷佳;黑龙江省黑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竞;都安县岩溶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静;杭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发国,程晋伟;小水电开发中的电网规划与环境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王敏,马同富,汪建飞,姚维传,李士锋;沿淮淮北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3 陈放鸣,,林小伍;近代森林-环境问题与森林养分循环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4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5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6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7 徐中民,张志强,苏志勇,程国栋;恢复额济纳旗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条件估值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2期

    8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9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10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旭;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2 郑小晴;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翟高粤;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动态模拟——以江苏如皋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刘海锋;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环境效益及经济拉动作用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棉棉;王菲凤;;福建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历史演变——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2 张虹;黄民生;胡晓辉;;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绿色GDP核算[J];地理学报;2010年11期

    3 赵琰;刘晓君;赵延军;赵世强;;基于生态足迹的住宅项目可持续建设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潘岳;谈谈绿色GDP[J];航天工业管理;2004年05期

    5 ;“绿色GDP”核算体系尚处研究阶段[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03期

    6 许宪春;关于绿色GDP的几点认识[J];中国统计;2004年07期

    7 李伟,劳川奇;台湾地区绿色GDP帐户编制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J];开发研究;2004年03期

    8 马金辉;绿色GDP,为你欢喜为你忧[J];中国统计;2004年10期

    9 刘世庆;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率先试行绿色GDP探讨[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02期

    10 杨江洪;关于“绿色GDP”的理论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刚;杨德刚;;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耕地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卓翔;高阳;赵志强;李双成;;基于能值分析的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以深圳市三个农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金南;於方;蒋洪强;邹首民;过孝民;;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敏雪;;环保活动核算与绿色GDP调整有关问题辨析[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6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付晓;尚文艳;刘阳;吴钢;邓红兵;赵景柱;;研究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分析与能值分析理论[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邓雄;;潮州市生态足迹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9 谢伟平;班茂盛;;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甘明超;;西藏地区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文;[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谭莉娟;[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 许宪春;[N];中国特产报;2004年

    4 王冬梅;[N];工人日报;2004年

    5 康守永;[N];经济日报;2004年

    6 赵永新;[N];人民日报;2004年

    7 闫志强;[N];市场报;2004年

    8 ;[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磊;[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10 刘平;[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建春;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及动态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钦普;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江苏省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康银劳;基于自组织建模的成都GDP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张大瑜;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与比较优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朱显成;资源效率革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梁飞;海洋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宝友;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小水电代燃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赵毓梅;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及案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斌;饭店生态足迹理论与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徐子伟;中国贸易可持续性的生态足迹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5 徐明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徐丹;基于生态足迹的崇明岛人口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于金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西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兰叶霞;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时空动态定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一苏;基于生态足迹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姜艳玲;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工业园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135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