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9:34

  本文关键词: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旅游 旅游开发 SWOT分析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区域旅游开发作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取长补短,通过齐力开发,保障当地旅游业的业态发展,更加健康和持续。近些年来,临汾市经济增长一直排在山西省前列,但是这些增长值大多是基于煤炭工业的强力支撑,而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其对经济的贡献度并不突出。2015年两会顺利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会上提出“必须大力的发展旅游服务等产业”、人大代表梁建勇关于“从四个方面加快旅游发展,产业生态双手抓”的论述为加快推进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和借鉴。临汾沿黄地区拥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如乡宁的云丘山景区、永和的东征纪念馆、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与人祖山伏羲庙等一大批观赏、体验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然而,由于沿黄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分散,旅游开发落后等原因,导致临汾市沿黄旅游业的发展进程缓慢,地位在省内也不是很明显,这与沿黄旅游独特的资源价值是极不相称的。本文尝试在区域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世界范围内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深入实地走访和调查,对临汾市沿黄地区旅游开发目前状况进行详细介绍,并依据开发中存在与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作出自己的分析。同时,依据自己的分析为临汾市沿黄区域开展区域旅游建言献策,希望能有效助力沿黄区域旅游的开发。全文涵盖6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言;第二部分是阐述区域旅游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介绍临汾市沿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第四章是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分析及构想;第五章是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的措施和建议;第六章是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区域旅游 旅游开发 SWOT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7-8
  • 1. 引言8-1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1
  • 1.2.1 国外区域旅游研究综述9-10
  • 1.2.2 国内区域旅游研究综述10-11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1-12
  • 1.3.1 研究内容11-12
  • 1.3.2 研究方法12
  • 2. 区域旅游及其理论基础12-14
  • 2.1 旅游资源与区域旅游12-13
  • 2.1.1 旅游资源的定义12
  • 2.1.2 区域旅游12-13
  • 2.2 区域旅游的相关理论13-14
  • 2.2.1 地域分工理论13
  • 2.2.2 点轴理论13-14
  • 2.2.3 生态旅游理论14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14
  • 3. 临汾市沿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14-24
  • 3.1 临汾市的自然地理概况14-15
  • 3.2 沿黄主要旅游资源与分布15-22
  • 3.2.1 自然旅游资源15-18
  • 3.2.2 人文旅游资源18-20
  • 3.2.3 旅游资源分布20-22
  • 3.3 沿黄旅游开发现状22-24
  • 3.3.1 旅游要素投入22
  • 3.3.2 旅游形象宣传22-23
  • 3.3.3 旅游客源市场23-24
  • 4. 临汾沿黄旅游开发分析及构想24-33
  • 4.1 沿黄旅游开发SWOT分析24-29
  • 4.1.1 机遇分析24-25
  • 4.1.2 挑战分析25-26
  • 4.1.3 优势分析26-27
  • 4.1.4 劣势分析27-29
  • 4.1.5 SWOT矩阵分析29
  • 4.2 旅游开发的原则29-30
  • 4.2.1 保护第一原则29-30
  • 4.2.2 独特性原则30
  • 4.2.3 游客参与原则30
  • 4.2.4 市场导向原则30
  • 4.3 旅游定位30-31
  • 4.3.1 旅游品牌定位30-31
  • 4.3.2 旅游市场定位31
  • 4.3.3 旅游形象定位31
  • 4.4 旅游开发构想31-33
  • 4.4.1 开发指导思想31-32
  • 4.4.2 开发布局设计32-33
  • 5. 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的措施和建议33-36
  • 5.1 对临汾市沿黄旅游业进行统一规划33
  • 5.1.1 树立旅游观念,加强政府主导33
  • 5.1.2 设立沿黄区域旅游管理机构33
  • 5.2 有效整合临汾市沿黄区域内旅游资源33-34
  • 5.2.1 山水文化旅游资源33-34
  • 5.2.2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34
  • 5.2.3 根祖文化旅游资源34
  • 5.3 加快临汾市沿黄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区接待能力34-35
  • 5.3.1 建设和完善沿黄区域旅游交通34-35
  • 5.3.2 提高旅游区接待能力35
  • 5.4 促进临汾市沿黄区域旅游人才的培养与交流35-36
  • 5.5 加大临汾市沿黄旅游宣传力度,扩宽宣传渠道36
  • 5.6 牵手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实行联动发展36
  • 6. 总结与展望36-38
  • 参考文献38-41
  • Abstract41-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辉;旅游开发规划模型和程序[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2 陈传康;城市(包括各级城镇和市域)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6期

3 吕俊芳;;旅游开发规划“链核式”课程改革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蒋颖;;乡村旅游大有可为——访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田里[J];致富天地;2010年11期

5 冯维波;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6 周彩屏;浙江银发旅游市场拓展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吴晓玉;匡洪兴;;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曹洪珍;浅谈发展乡村旅游[J];辽宁经济;2004年01期

9 吴殿廷,武聪颖,王欣;旅游开发损益和风险评价的初步探讨——以白潭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4年04期

10 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康;;临城白云洞旅游开发规划思想的建立和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陈传康;;城市(包括各级城镇和市域)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3 冯维波;罗世伟;;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4 李爱贞;;略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牛亚菲;;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分析与规划设计[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元;;试论海南黎族地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洪福;;对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的探求[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永文;;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权佳;李洪远;;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探[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庞规荃;;对旅游开发几个问题的探讨(之二)①(摘要)[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雷;壤塘县旅游发展提速[N];阿坝日报;2007年

2 中共金川县委书记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晓蓉;抓住旅游二次创业 加快金川旅游发展[N];阿坝日报;2007年

3 记者 斯琴塔娜;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总结表彰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召开[N];通辽日报;2008年

4 戚潇琦 大海;开化旅游“四维战略”初显成果[N];江南游报;2009年

5 ;甘肃旅游要做成大产业[N];兰州日报;2005年

6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廖世超;旅游开发规划的人本学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1年

7 记者张莹莹 康美思;整合资源走旅游、文化和生态 融合发展的特色化差异化新路[N];秦皇岛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汉、通讯员 吴文康;充分肯定武汉旅游“创优”成绩[N];湖北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侠;我省旅游开发的热与冷[N];甘肃日报;2004年

10 马振涛;海岛旅游开发规划要先行[N];中国旅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鲍小莉;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田东娜;基于空间视角的大连市乡村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5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赵小芸;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程胜龙;海岸带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甜甜;中国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淮江;越南北宁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耿云杉;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安保尔;潜江市旅游开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洋;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郑雅婷;基于社会距离测度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慧慧;青海湖旅游开发与环湖社区参与式发展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7 王嘉学;旅游地调整规划初步研究——一般方法论探讨[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苏燕;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孟丽;玉溪市旅游产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晓阳;旅游开发与产业转型中的传统乡土聚落[D];清华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30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030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