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11-07 17:38

  本文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农林大学》 2010年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倪川  

【摘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就“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 本文以农业生态园作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结合多学科理论,探讨如何进行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文中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问题为主线,分别探讨了观光生态农业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以及我们应当如何规划生态农业三大主题,充分实现农业的价值,发挥出农业生产,审美,环保,教育,游憩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论述: 理论层面上,本文从生态农业理论、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生态旅游理论三大理论出发,分析了观光生态农业的起源,农业生态园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农业生态园的特点与作用,从而指出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意义。随后,文章从现有农业生产存在的弊病与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背景出发,深入探讨生态农业理论,总结生态旅游特点,对生态规划理论进行综合,把景观生态原理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发挥景观的生态功能,发展农业旅游。最后形成观光农业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规划观光农业生态园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实践层面上,本文通过对福鼎市秦屿镇冷城村农业生态规划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使规划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力求在农业生产环境内创造园林空间,发挥农业生产的环保作用,开拓旅游市场,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人文和自然的和谐。在实践农业生态规划理论的同时,也引入国内优秀的规划设计案例进行探讨,提出农业生态规划理论如何运用于不同的地区,发挥当地最大的优势。 最后,提出了基于现实情况的思索与未来农业发展的展望。指出如何能实现和谐才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只有充分的高举和谐理念,人类的发展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05;F592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1 绪论12-17
  • 1.1 引言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4
  • 1.5 研究内容14-16
  • 1.5.1 如何运用生态农业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布局14-15
  • 1.5.2 如何结合生态规划理论设计生态农业景观15
  • 1.5.3 如何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增加农村经济收入15-16
  • 1.6 技术路线16-17
  • 2 农业生态园概述17-30
  • 2.1 基本概念17-18
  • 2.1.1 生态农业17
  • 2.1.2 生态规划17
  • 2.1.3 生态旅游17-18
  • 2.2 中国观光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18-20
  • 2.2.1 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与农村结构调整18
  • 2.2.2 城镇化步伐加快与城乡二元化突出18-19
  • 2.2.3 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转变19-20
  • 2.3 观光生态农业的特点20-21
  • 2.3.1 生态性20
  • 2.3.2 观赏性20
  • 2.3.3 季节性20
  • 2.3.4 参与性20
  • 2.3.5 经济性20-21
  • 2.3.6 文化性21
  • 2.3.7 教育性21
  • 2.4 观光生态农业的作用21-22
  • 2.4.1 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21
  • 2.4.2 发挥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与美化的作用21
  • 2.4.3 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供就业机会21-22
  • 2.4.4 有利于宣传生态农业传递生态环保意识22
  • 2.5 国外观光生态农业概况和发展趋势22-25
  • 2.5.1 国外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22-23
  • 2.5.2 国外观光生态农业的概况23-24
  • 2.5.3 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24-25
  • 2.6 我国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25-30
  • 2.6.1 国内观光生态农业现状25-28
  • 2.6.2 国内观光农业发展趋势28-30
  • 3 生态农业规划设计理论研究30-44
  • 3.1 生态农业相关理论30-32
  • 3.1.1 物种生态位原理30
  • 3.1.2 生态适宜性原则30
  • 3.1.3 生物多样性理论30-31
  • 3.1.4 循环经济型模式31
  • 3.1.5 农业新技术运用31-32
  • 3.2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32-37
  • 3.2.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2-34
  • 3.2.2 景观格局规划设计原理34-36
  • 3.2.3 农业景观生态美学理论36-37
  • 3.3 生态旅游理论37-38
  • 3.3.1 旅游活动的保护性37-38
  • 3.3.2 旅游活动的参与性38
  • 3.3.3 旅游活动的教育性38
  • 3.4 农业生态园规划内容38-44
  • 3.4.1 观光农业园选址原则38-40
  • 3.4.2 项目设置与功能分区40-42
  • 3.4.3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42-43
  • 3.4.4 水系与灌溉设施规划43
  • 3.4.5 地形地貌与竖向规划43
  • 3.4.6 园林植物选种与配植43-44
  • 4 国内优秀农业生态园设计案例44-51
  • 4.1 观光综合型——肇庆广新生态农业园44-45
  • 4.2 农业公园型——扬州星河农业生态园45-47
  • 4.3 科普教育型——福清天生林艺教育园47-49
  • 4.4 休闲体验型——闽侯白沙湾生态农庄49-50
  • 4.5 历史名村型——安徽南黟黄山西递村50-51
  • 5 农业生态园理论实践——福鼎秦屿镇冷城村农业生态规划51-85
  • 5.1 项目区基本概况51-52
  • 5.1.1 交通地理位置51
  • 5.1.2 区位自然条件51
  • 5.1.3 社会经济条件51-52
  • 5.2 冷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52-56
  • 5.2.1 农业生产52-53
  • 5.2.2 乡村风貌53-56
  • 5.2.3 乡村生活56
  • 5.3 冷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SWOT 分析56-61
  • 5.3.1 优势分析56-58
  • 5.3.2 劣势分析58-59
  • 5.3.3 发展机遇59-60
  • 5.3.4 问题剖析60-61
  • 5.4 冷城村生态规划设计目标与原则61-64
  • 5.4.1 规划思路61-62
  • 5.4.2 目标定位62-63
  • 5.4.3 设计原则63-64
  • 5.5 景观功能分区规划64-80
  • 5.5.1 迎宾服务区69
  • 5.5.2 历史文化区69-72
  • 5.5.3 生态农业区72-76
  • 5.5.4 科普教育区76-79
  • 5.5.5 娱乐休闲区79-80
  • 5.5.6 观景休息区80
  • 5.6 专项景观格局配置规划80-85
  • 5.6.1 游览轴线规划80-81
  • 5.6.2 交通组织规划81
  • 5.6.3 植物景观配置81-83
  • 5.6.4 建筑景观配置83
  • 5.6.5 配套设施规划83
  • 5.6.6 游览组织规划83-85
  • 6 结论与展望85-87
  • 6.1 结论85-86
  • 6.2 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海;左永梅;薛志忠;;曹妃甸新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2 惠红;杨洁;;观光农业的社区割离效应研究——以重庆静观镇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刘俊;李敬川;王玉忠;汉瑞峰;王秀芬;;河北省发展都市观光产业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4 ;三秦大地都市农业建设的奇葩——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局工作纪实[J];红旗文稿;2011年11期

    5 赵曦阳;张志勇;王清;;现代农业新模式给力当地经济[J];乡村科技;2011年06期

    6 王友军;;浅谈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年13期

    7 门栋;;南阳湖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中国农垦;2011年09期

    8 丁艳平;;陕西农垦英考现代农业观光园观光旅游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9 赵志刚;谢小立;陈安磊;王凯荣;;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11年11期

    10 刘庆华;张海燕;;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义青;张云;刘雪梅;;环京津地区观光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洪良;;观光农业:让宜兴农业火起来——宜兴市观光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思考[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3 陶令霞;陶庆红;;论观光农业的发展及其意义[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周复合;陈红安;;城郊观光农业型园林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5 张诗履;;观光农业[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蒲天胜;;观光农业与环境保护[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杨兆萍;张小雷;;新疆观光农业初探[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金平;牟春辉;;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9 周大卫;;观光农业:生产、生活、生态[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10 钮心恪;;结合北京特色建立观光农业区[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安斌;[N];黄山日报;2007年

    2 记者 温跃 朱锋 通讯员 初锋;[N];金融时报;2009年

    3 品言;[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4 张作文;[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盖明辉 记者马怀华;[N];鸡西日报;2010年

    6 董立忠 胡志田;[N];黑河日报;2008年

    7 东方;[N];乌海日报;2011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渠广义 田志强 通讯员 张敏;[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9 小林;[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世杰;[N];河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水生;休闲农场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2 钟平;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3 于晓森;农业相关要素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郑国生;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开花生理特性与冬季成花机理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8 王联兵;宁夏旅游主体功能分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侯增周;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川;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陈祎;江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生态园林发展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马忠秀;青海省门源县油菜花观光农业开发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王晓平;平湖观光农业旅客市场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5 段丽梅;云南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邵刚;江苏省观光农业区域布局规划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陈怡君;成都市两种观光农业类型经营模式与农户效益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丽莎;武汉木兰庄园概念性规划设计[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林宇皓;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刘秦;岳阳市观光农业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67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