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1993~2008年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08:01

  本文关键词:1993~2008年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引入优势度的概念,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定量测评1993~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通过三个时间段的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聚类分异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的时空地域格局突出——广东、上海、北京3省(直辖市)优势度极其显著,是中国入境旅游的三大核心;云南、广西、四川、陕西四省(自治区)优势度很显著,是中国西部入境旅游的核心;内蒙古、黑龙江、湖北三省(自治区)优势度较显著,是中国中部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的时空动态演进受到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的双重影响,还受到梯度推移理论的客观作用;引起优势度空间动态演进的地理因素可归结为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两大类;中国入境旅游流空间梯级网络结构正处于优化调整和良性重组的转型关键期。本文旨在为探索区域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地域结构演变特征与潜在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
【关键词】入境旅游流 区域优势度 时空地域结构 动态演进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8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51)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029)联合资助
【分类号】:F592;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秉承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方针,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入境旅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演变过程。当前,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次还是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中国均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然而,中国地域面积辽阔,由于受到经济禀赋、区位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2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3 薛莹;;旅游流在区域内聚:从自组织到组织——区域旅游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4 吴承祯,洪伟,吴继林,王健武;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优势度增长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4年02期

5 李新平,孙敦立;华北平原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生产优势度与稳定性系统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年04期

6 彭少麟;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J];生态学报;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德根;安徽省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群,章锦河;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梁栋栋,陆林,章锦河,王莉,王咏,杨效忠;九华山空间拓展开发研究——九华山花台景区开发实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陆林,焦华富;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陆林,焦华富,焦为;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卫旭东;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卫旭东;太白山旅游SWOT分析与客源市场分类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徐昔保,张建明,李景宜;潜在游客出游意愿调查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甘肃黄河石林景区旅游规划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赵华;马耀峰;许聪聪;;入境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10 韩凯,邹欣庆;基于空间感知规律的城市旅游形象比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仪艳;;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毕润成;杨焕根;朱新军;;山西霍山落叶阔叶林边缘效应的研究[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维梅;秦安臣;张启;冯学全;李东义;;雾灵山森林公园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震方;海滨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谢寿安;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对针叶树小蠹种群的调控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国安;中国分时度假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5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薛莹;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立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网络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高俊峰;关帝山林区典型森林边际带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3 姚媛;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决策行为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周平;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永军;西安海外旅游流时空动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苟小东;陕西省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旭;来华海外旅游者出行的选择偏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宋咏梅;中国入境散客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朝枝;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系统思维方法与技术路径——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10 许凯扬;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生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梁进社;逆序的Beckmann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及其对位序一规模法则的解释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王宝山;对草地植物优势度指标的商榷[J];草业科学;1996年06期

4 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9年01期

5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6 岳文泽,徐建华,司有元,徐丽华;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7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8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9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10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明蔚;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爱莲;;基于引力模型的中越入境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珂珂;中国入境旅游流网与空间场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2 杜彦荣;中国沿海省市入境旅游流市场结构及转移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李京晶;我国口岸城市入境旅游流西扩散与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军谋;甘肃省入境客流演变及流量预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1993~2008年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时空动态演进模式——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2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