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0:03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区域旅游合作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易实现并且是率先推进的部分,其发展更是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之下,区域旅游合作正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多个区域建立了以构建“无障碍旅游区”为目标,旨在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各种合作框架。尤其在长江三角洲,其“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的进程尤为明显。但是,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问题,绝不是政府单方面的合作构想,或者扩容式合作框架的建立所能够完全解决的,它有其本身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规律与发展路径。因此,有必要结合区域旅游的空间经济属性对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对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进行了探讨。从静态的旅游发展格局分析和动态的旅游发展关联分析入手,借鉴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各种模式,总结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规律。进而,本论文应用多个学科、多种理论和多种方法解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既有网络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网络化倾向,提出了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最后,本论文重点探讨了网络化发展模式下静态的发展网络整合、动态的网络化发展路径和网络化发展的保障。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网络化发展模式的实质是提高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的空间经济组织化程度。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的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过程是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之前的过渡阶段,同时是一个非均衡的旅游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跨越行政区划、经济区划和自然区划的旅游城市、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和旅游企业四个层面的网络化动态关联过程。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网络化发展模式要求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过程中,以区域旅游发展网络的静态整合为基础,以区域旅游网络动态发展为路径,整合资源,扩容市场,集聚产业和关联企业,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经济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无障碍旅游区 发展模式 网络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1 绪论11-23
  • 1.1 选题依据11-13
  • 1.1.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推动11
  • 1.1.2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的政府行为导向11-12
  • 1.1.3 长江三角洲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环境基础条件12
  • 1.1.4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实践需要12-13
  • 1.1.5 世博会休博会等大型旅游节事的外部机遇13
  • 1.2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概况13-17
  • 1.2.1 国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综述13-15
  • 1.2.2 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综述15-16
  • 1.2.3 相关研究的不足16-17
  • 1.2.4 本论文研究重点17
  • 1.3 研究的目标与框架17-20
  • 1.3.1 研究目标17
  • 1.3.2 研究框架17-19
  • 1.3.3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19-20
  • 1.4 相关概念界定20-23
  • 1.4.1 关键词解析20-22
  • 1.4.2 研究范围界定22-23
  • 2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合作发展问题的提出23-42
  • 2.1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理论基础23-28
  • 2.1.1 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23-24
  • 2.1.2 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24-26
  • 2.1.3 产业整合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26-27
  • 2.1.4 博弈论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27-28
  • 2.2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合作发展问题的提出28-30
  • 2.2.1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合作发展的目标28-29
  • 2.2.2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历程29-30
  • 2.3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旅游城市发展现状分析30-42
  • 2.3.1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静态关联分析30-35
  • 2.3.2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动态关联分析35-42
  • 3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选择42-65
  • 3.1 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比较42-48
  • 3.1.1 国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42-44
  • 3.1.2 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44-45
  • 3.1.3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评述45-48
  • 3.2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旅游城市网络48-60
  • 3.2.1 网络与旅游经济网络48-49
  • 3.2.2 长江三角洲旅游网络类型分析49
  • 3.2.3 长江三角洲旅游交通网络49-53
  • 3.2.4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网络53-55
  • 3.2.5 长江三角洲旅游流网络55-60
  • 3.3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选择60-65
  • 3.3.1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演进路径60-62
  • 3.3.2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选择62-65
  • 4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网络化发展路径65-84
  • 4.1 区域旅游发展网络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65
  • 4.2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旅游经济网络静态整合65-73
  • 4.2.1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网络整合65-67
  • 4.2.2 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交易网络整合67-69
  • 4.2.3 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网络整合69-72
  • 4.2.4 长江三角洲旅游企业网络整合72-73
  • 4.3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动态网络化发展路径73-84
  • 4.3.1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网络化发展路径73-75
  • 4.3.2 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网络化发展路径75-78
  • 4.3.3 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网络化发展路径78-81
  • 4.3.4 长江三角洲旅游企业网络化发展路径81-84
  • 5 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网络化发展的保障84-91
  • 5.1 市场机制作用84-87
  • 5.1.1 市场竞争机制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84-85
  • 5.1.2 产业市场结构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85-86
  • 5.1.3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86-87
  • 5.2 政府介入保障87-91
  • 5.2.1 政府的职能行为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87-88
  • 5.2.2 行政区经济的转型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88-89
  • 5.2.3 地区利益博弈结果与区域旅游网络化发展89-91
  • 6 余论91-95
  • 6.1 全文总结91-93
  • 6.1.1 网络化发展要求区域旅游产业的形态关联91
  • 6.1.2 网络化发展要求区域旅游产业的量数关联91-92
  • 6.1.3 网络化发展要求区域旅游产业的时态关联92
  • 6.1.4 网络化发展要求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关联92
  • 6.1.5 网络化发展要求区域旅游产业的体制关联92-93
  • 6.2 后续研究93-95
  • 6.2.1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的深度拓展93
  • 6.2.2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的手段创新93-94
  • 6.2.3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的实践检验94-95
  • 参考文献95-103
  • 附录103-104
  • 后记10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建楠;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敏;两广无障碍旅游区构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华亮;上海与大香格里拉文化驱动型旅游互动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峰;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婷婷;重大事件与区域旅游合作的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荣斌;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与案例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付桦;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云;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与行为意愿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4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