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客流疏导的景区游览线路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18:13

  本文关键词:基于客流疏导的景区游览线路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定节假日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来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旅游需求随之得到蓬勃增长。然而,日益膨胀的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的相对稳固形成的供需不平衡使节假日期间各大知名景区人满为患。在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及保证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前提下,如何对高峰期客流进行有效疏导是景区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道难题。“智慧景区”的诞生使景区能实现智慧管理,但目前这种“智慧”仅局限于景区内部工作人员,游客无法主动参与其中,而高效的客流疏导是基于游客参与的,这使得“智慧景区”的功能在景区高峰期客流疏导的应用效果上并不显著。本研究以景区游览线路为研究对象,利用图论方法对景区内的游览线路进行优化(包括利用网络最短路模型优化两景点间的连接线路和利用最短哈密顿路模型优化经过线路中所有景点的连接线路两方面),以实现游客在游览目标的指引下能尽快到达目标点,避免走重路、错路、弯路而浪费时间加剧景区拥堵。根据优化后的线路,在现有的物联网、互联网、RFID、智慧服务中心等相关技术的支撑下开发成相关的APP。在客流高峰期,游客可以利用相关APP在了解景区内客流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优化后的游览线路规划自己的游览行程,从而自主避开拥堵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客流疏导。最后,以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对鼓浪屿客流分布、客流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游览线路优化原则得到五大核心景点、美食/购物、万国建筑三条线路的线路组合,再利用网络最短路模型及最短哈密顿路模型对三条线路的连接进行优化,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鼓浪屿客流疏导建议:建立景区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加强景区内信息化建设、合理开发景点优化景区内景点空间分布、根据优化线路开发相关APP促进游客自主分流。
【关键词】:景区 客流疏导 线路优化 图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1-12
  • 1.3.1 研究内容11
  • 1.3.2 技术路线11-12
  • 1.4 研究方法12-13
  • 1.4.1 文献研究法12-13
  • 1.4.2 多学科研究法13
  • 1.4.3 案例分析法13
  • 1.5 研究创新13-14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14-24
  • 2.1 旅游容量相关研究14-17
  • 2.1.1 旅游容量的提出及内涵14-15
  • 2.1.2 旅游容量的测算方法及管理系统15-17
  • 2.2 旅游流相关研究17-21
  • 2.2.1 旅游流影响因素18-20
  • 2.2.2 旅游流分布特征20
  • 2.2.3 旅游流管理20-21
  • 2.3 旅游线路设计相关研究21-22
  • 2.4 研究述评22-24
  • 第3章 景区客流疏导与游览线路优化的相关性分析24-34
  • 3.1 相关概念24-26
  • 3.1.1 旅游容量24
  • 3.1.2 游览线路24
  • 3.1.3 景区客流疏导24-25
  • 3.1.4 图论25-26
  • 3.2 景区客流疏导的理论基础26-28
  • 3.2.1 旅游体验理论26-27
  • 3.2.2 核心—边缘理论27
  •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27-28
  • 3.3 游览线路优化的内容与原则28-30
  • 3.3.1 游览线路优化的内容28-29
  • 3.3.2 游览线路优化的原则29-30
  • 3.4 景区客流疏导与游览线路优化的相关性30-34
  • 3.4.1 景区客流疏导的现有措施30
  • 3.4.2 游览线路优化对景区客流疏导的促进作用30-34
  • 第4章 景区游览线路优化的图论应用34-50
  • 4.1 图论在景区游览线路优化中的作用34-35
  • 4.1.1 网络最短路在景区游览线路优化中的作用34
  • 4.1.2 最短哈密顿路在景区游览线路优化中的作用34-35
  • 4.2 景区游览图的图论描述35-37
  • 4.3 网络最短路建模37-41
  • 4.3.1 建立数学模型37-38
  • 4.3.2 模型的程序实现38-41
  • 4.4 最短哈密顿路建模41-50
  • 4.4.1 建立数学模型41-44
  • 4.4.2 模型的程序实现44-50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鼓浪屿风景名胜区为例50-70
  • 5.1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客流疏导的基础分析50-53
  • 5.1.1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50
  • 5.1.2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客流分布特征50-52
  • 5.1.3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客流管理现状52-53
  • 5.2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合53-54
  • 5.3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优化中的图论应用54-67
  • 5.3.1 线路一优化中的网络最短路模型应用54-59
  • 5.3.2 线路二优化中的最短哈密顿路模型应用59-64
  • 5.3.3 线路三优化中的最短哈密顿路模型应用64-67
  • 5.4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客流疏导建议67-7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研究结论70
  • 6.2 研究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龚军姣;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杨锐;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3 牛亚菲,谢丽波,刘春凤;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4 吴普;葛全胜;;海南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5 方冬云;;图论在旅游线路选择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冯刚;任佩瑜;戈鹏;朱忠福;冉建华;;基于管理熵与RFID的九寨沟游客高峰期“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10年02期

7 安娜;;三类旅游容量研究方法比较[J];旅游学刊;2006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客流疏导的景区游览线路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7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