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现代性与怀旧——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发布时间:2017-05-18 11:08

  本文关键词:旅游、现代性与怀旧——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关系。文章认为:"旅游不仅是对现代性好恶交织的表现",其在本质、结构与功能上与怀旧也具有相似性,是现代性场域中的一种怀旧形式。进而借鉴社会人类学中"文本"(text)与"语境"(context)的研究范式,从旅游景观中的"互视结构"着手,尝试探讨旅游(文本)与社会结构(语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现代旅游的诸多形式表现为极富怀旧色彩的社会行动,而旅游的怀旧特质是与现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景观的嬗变过程构成了理解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三者间关系的核心所在"的结论。研究不仅可以为理解旅游现象世界开辟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旅游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具有拓展性意义。
【作者单位】: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旅游 怀旧 现代性 旅游景观 社会结构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1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从整体性出发,通过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分析,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其过程。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现象,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借鉴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现象本应大有作为。然而,社会学对旅游现象的研究却长期处于一种缺位状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斌;蒲蕾;;论旅游的社会功能与实质:现代性危机的应对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2 彭兆荣;;后现代性与移动性: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挤压——兼论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赵红梅;;对旅游体验及相关研究的解读[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赵刘;周武忠;;旅游景观的嬗变与视觉范式的转向[J];旅游学刊;2011年08期

5 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6 赵红梅;;也谈“communitas”人类学视野下的一种旅游体验[J];思想战线;2008年04期

7 左晓斯;李钰;;现代性、逃避主义与后现代旅游[J];思想战线;2009年05期

8 周宪;;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9 薛婧;黄希庭;;怀旧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10 赵波;;现代伦理“本真性”的三重建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新;;大众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2 周广鹏;余志远;;旅游体验:从视觉凝视到精神升华[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3 王晓红;;从经济旅游到社会旅游: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4 何云飞;;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探析——以云南省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宗诚;;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J];当代传播;2007年04期

6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7 傅永军;;启蒙与现代性的生成[J];东岳论丛;2008年06期

8 林清清;丁绍莲;;旅游发展与东道主女性——一个性别视角的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3期

9 陈享尔;蔡建明;;文化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年01期

10 左晓斯;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乡村旅游[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君;;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5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敏;场域视角下的旅游高等教育[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邬丽丽;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晓林;物化关系视域下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琦;消费社会中的旅游凝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任思北;旅游纪念品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影响因素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敏;无景点旅游理论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金如;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坤富;古镇旅游商业化定量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绿俊;文军;;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2 王宁;;仪态与文明[J];读书;1991年08期

3 左晓斯;;话语权回归与制度再造——“三农”问题的社会学之解[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史蕾;王惠珍;赵久波;;回忆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6 李旭东;;旅游体验的客体真实和主体本真[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韩春鲜;;旅游概念诠释[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8 张悦;;多维视角下“旅游”概念评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2期

9 陈钢华;黄远水;;城市旅游地游客重游动机实证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10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辉;团体怀旧治疗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楠;郭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分析——现代性的渗入与缺失[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慧;马康纳(Nean Mac Cannell)及其现代旅游理论[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3 屈锡华;陈睿;;旅游活动:社会疏离缓解的新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4 陈睿;屈锡华;;旅游活动:社会疏离缓解的新视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吴晓;;民间艺术旅游展演的研究视角与问题意识[J];兰州学刊;2010年06期

6 李云霞;;旅游景观规划的内涵、原则和内容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7期

7 马润花;曹艳英;陈英;;旅游景观的复古与仿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6期

8 张良皋;吴晓;刘守华;;进入“新乡村主义”时代,旅游应走向何方?[J];湖北画报(湖北旅游);2009年02期

9 王兴中;;对旅游景观认知构成与评价的浅见[J];人文地理;1990年01期

10 蒋婉求;;旅游景观与游客的审美心理[J];旅游科学;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梦阳;;后现代发展观的内容及其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涛;浅论旅游景观和旅游景观学的构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戴存志;围绕湿地资源利用 打造特色旅游景观[N];衡水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杜一鸣;浑河沿岸 联袂打造旅游景观路[N];沈阳日报;2010年

4 赵文秀 西北师范大学地环学院;新形势下乡村旅游景观的升级转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本报驻四川记者 白骅;成都金堂重点建设“七大旅游景观景点亮点工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通讯员 杨洋;龟山镇改造升级旅游景观路[N];黄冈日报;2010年

7 记者 赵石;我市旅游景观受到嘉宾称赞[N];廊坊日报;2006年

8 曲唐 通讯员  蔡伟东 郭建军;我市打造410公里滨海旅游景观公路[N];威海日报;2007年

9 李瑞芳;乌审旅游景观“红光四射”[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10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4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斌;意义与结构[D];暨南大学;2003年

7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传刚;结构与行动:现代社会中的行为理性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克领;农民社会流动与现代性自觉[D];吉林大学;2007年

3 宗海勇;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批判[D];苏州大学;2007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9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旅游、现代性与怀旧——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