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17-05-22 11:08

  本文关键词: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旅游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再生产 表征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4)~~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1引言20世纪70年代,在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福柯(Michel Foucault)、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哈维(David Harvey)、苏贾(EdwardSoja)、卡斯特(Manuel Castells)等一批学者的共同推动下,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界出现了“空间转向”的趋势。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学广;;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2 孙斌栋;吴雅菲;;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3 富晓星;吴振;;男同性恋群体的城市空间分布及文化生产:以沈阳为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0年01期

4 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5 练玉春;论米歇尔·德塞都的抵制理论——避让但不逃离[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6 范文艺;;空间视角的山水旅游小城镇审美解读——以漓江流域兴坪镇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7 景志铮;;权力运作机制中的意识约束力——福柯规训性权力的一种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朱健刚;;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J];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8年00期

9 练玉春;开启可能性——米歇尔·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汪永青;陆林;;旅游地居民的再创空间[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2 李建伟;;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历程[J];城市问题;2010年10期

3 丁刚;高德胜;;从规训策略到反抗手段——消费活动的政治意义与理论转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牛利华;张阿赛;;略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阻力——一种转向事实背后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刘爱文;艾亚玮;;新经济地理学和批判经济地理学的分异[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6 董天策;昌道励;;数字短片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以优酷网和56网的原创数字短片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蔡连玉;;儿童信息保护:理论与体系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8 刘云刚;王丰龙;;城乡结合部的空间生产与黑色集群——广州M垃圾猪场的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9 黄耿志;薛德升;;1990年以来广州市摊贩空间政治的规训机制[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10 余章宝;杨淑娣;;我国农民工维权NGO现状及困境——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2 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张蔚;国外生态村历史演进与整体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岳晓鹏;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敏;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在城乡关系上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云飞;改制企业职工权益变动及相应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贞;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海军;现代设计的日常生活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勇;济南市居住空间分异度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王恩见;国家与个体农民:权力技术与抗争策略[D];吉林大学;2011年

4 樊莹莹;网络文化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树礼;城郊地区的空间生产及其实践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波;宿舍规训体制与权力再生产:学生宿舍的日常生活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力;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居住区位及居住空间分异[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艺;基于混合居住模式的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建设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皓;连通与离间:手机与藏民日常生活[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梁瞻;未成年学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2 吴智刚,周素红;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3 张应祥;蔡禾;;资本主义与城市社会变迁——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4 任平;;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5 马学广;;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6 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J];城市规划;1986年06期

7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8 沈建法;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9 单文慧;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10 张庭伟;城市化作为生产手段及引起城市规划功能转变[J];城市规划;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衣俊卿;[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艳;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2 谢璐;现代旅游审美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俊菊;上海水乡古镇旅游目的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华;基于特征价格的西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富毅;基于特征价格的杭州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查理文;重庆山地旅游小镇建设策略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

7 黄菡;大中城市边缘小城镇旅游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树辉;;旅游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2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3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4 彭巍;;关于发展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5 陈传金;;旅游社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4期

6 戴美琪;;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发展态度的相关分析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年35期

7 刘建峰;王桂玉;郑彪;;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析[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8 张补宏;徐施;;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9 肖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10 尹铎;;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民族论坛;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姜锐;;关于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模式的新思考[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陈耀;;“旅游境区”研究——以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孙九霞;;族群间主客互动与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朱孔山;高秀英;;临沂市新农村建设的旅游驱动模式及其发展对策[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7 余乐;李庆雷;;乡村旅游社区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蔡碧凡;;乡村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9 孙九霞;马涛;;旅游发展中族群文化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唐雪琼;徐珂;;旅游社区家庭变迁研究——以石林五棵树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省旅游局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课题组组长 江西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陈兵;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2 甘雪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目的地营销新视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姚升厚;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教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浙江省温州市旅游局 张纯洁;浅谈旅游社区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陈南江;用创新思维建设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记者 于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建设[N];辽源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润 冯蕾;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天地宽[N];光明日报;2011年

8 杭州市旅游委课题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任明杰;旅游社区持续获追加投资[N];中国证券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饶文靖;为发展红色旅游建言[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费中正;现代化进程中西江苗族的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文娟;生态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肖伟伟;旅游公共服务志愿供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莉;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4 戴宏;乡村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界定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关帆;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房莹莹;基于合伙人关系的旅游社区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索朗吉;宗教文化、旅游感知和旅游态度:来自拉萨市八角街旅游社区的例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巩守猛;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9 王颖梅;都江堰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芳霞;旅游境区构成要素研究及框架性评价体系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85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