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8:20

  本文关键词: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 环境伦理 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活动的范围和形式也更加地广泛和多样,但低层次的旅游管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引起的旅游环境问题却随之日益凸显出来。随着旅游环境被严重破坏,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保护旅游环境的重要性。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已有不少的学术成果,相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治理以及对保护旅游环境的投入都加大了力度,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旅游环境伦理问题,提升公众的旅游环境伦理意识,使人们从思想层面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旅游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使其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伦理学的视域下对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进行研究,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章的引言,阐述了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旅游环境伦理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界定及内涵、旅游环境伦理的理论基础以及旅游环境伦理的主要原则。第三部分在结合环境伦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旅游环境伦理的主要原则出发,阐明了我国旅游中存在的环境伦理问题。当前我国旅游中存在着忽视自然价值,侵犯自然界权利和违背生态公正等环境伦理问题。第四部分系统地从游客、旅游开发和经营者、旅行社和政府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提出了解决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的对策,解决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使自然环境免遭破坏。通过加强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旅游开发和经营者遵循旅游环境伦理原则、旅行社积极开展环境伦理教育与培训和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切实履行旅游环境保护责任等四个方面对策来解决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达到旅游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 环境伦理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B82-05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4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10-11
  • (一)选题目的10
  • (二)选题的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13-14
  • (一)研究方法13
  • (二)理论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旅游环境伦理的相关理论14-21
  • 一、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界定及内涵14-16
  • (一)旅游的概念及内涵14
  • (二)环境伦理的概念及内涵14-15
  • (三)旅游环境伦理的概念及内涵15-16
  • 二、旅游环境伦理的理论基础16-18
  • (一)自然价值观16
  • (二)自然权利观16-17
  • (三)可持续发展观17-18
  • 三、旅游环境伦理的主要原则18-21
  • (一)旅游环境保护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8
  • (二)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8-19
  • (三)坚持旅游环境生态公正19-20
  • (四)人本主义旅游开发20-21
  • 第三章 我国旅游中的环境伦理问题21-26
  • 一、旅游中对自然价值的忽视21-22
  • (一)过度开发动植物的资源价值21
  • (二)曲解生态系统的审美价值21-22
  • (三)践踏自然界的消遣价值22
  • 二、旅游中对自然界权利的侵犯22-23
  • (一)对动植物权利的侵犯22-23
  • (二)对自然环境生存权利的侵犯23
  • 三、旅游活动违背生态公正23-26
  • (一)旅游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代内公正23-24
  • (二)旅游破坏了人和生物间的种际公正24-25
  • (三)旅游破坏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代际公平分配25-26
  • 第四章 我国旅游中环境伦理问题的原因分析26-33
  • 一、旅游者环境伦理意识淡薄26-27
  • (一)传统的自然价值观根深蒂固26
  • (二)旅游者自身环保素质低下26-27
  • (三)社会层面的环境伦理宣传教育欠缺27
  • 二、旅游开发和经营者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27-29
  • (一)旅游开发者掠夺性开发旅游资源27-28
  • (二)旅游经营者忽视景区环境承载量28
  • (三)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不健全28-29
  • 三、旅行社的旅游环境保护责任欠缺29-30
  • (一)旅行社忽视环境伦理文化建设29
  • (二)导游员自身的环境伦理意识差29-30
  • 四、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履行旅游环境责任不到位30-33
  • (一)未全面落实《旅游法》中的法律法规30-31
  • (二)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水平有待提高31
  • (三)惩处旅游违法犯罪行为力度不够31-33
  • 第五章 解决我国旅游环境伦理问题的对策33-42
  • 一、加强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33-35
  • (一)加强学校环境伦理教育33-34
  • (二)强化社会上环境伦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34
  • (三)改进景区的环境伦理宣传措施34-35
  • 二、旅游开发和经营者应遵循旅游环境伦理原则35-38
  • (一)旅游开发者提高自身的环境伦理觉悟35-36
  • (二)旅游经营者应重视景区的环境承载力36
  • (三)旅游经营者创建科学严密的景区管理体系36-38
  • 三、旅行社积极开展环境伦理教育与培训38-39
  • (一)重视导游员入职前的环境伦理教育38
  • (二)加强导游员职后培训中的环境伦理教育38-39
  • 四、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切实履行旅游环境保护责任39-42
  • (一)加强旅游环境伦理建设39-40
  • (二)进一步提高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水平40-41
  • (三)切实落实旅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聘;论环境伦理构建的科学依据及基本原则[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培超,周俊武;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理论渊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杨通进;非典、动物保护与环境伦理[J];求是学刊;2003年05期

4 张宏亮,夏锋;西部开发中环境伦理观念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J];社科纵横;2003年02期

5 易明;环境伦理的起源[J];森林与人类;2003年07期

6 王建林,杨涛,衣学慧;环境伦理的困境与出路[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啸霆;未来价值与环境伦理——关于环境伦理未来学基础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田海平;环境伦理与21世纪人类文明[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孙润秀,刘金龙;浅谈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4年09期

10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建福;姬敬山;;环境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10 韩孝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穆;实践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福建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罗晖 陈磊 游雪晴;希望环境伦理成为治疗“环境顽疾”新药[N];科技日报;2006年

3 陈磊 罗晖 游雪晴;环境伦理应由书斋走向社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庄穆;环境伦理: 一个全新的伦理课题庄穆[N];福建日报;2005年

5 余谋昌;环境伦理在科教领域的实践[N];福建日报;2005年

6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7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中国石油大学 周文书;企业的环境伦理[N];山西青年报;2014年

10 穆土;构建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理论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程平;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3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田宪臣;协商、适应、行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燕;中国古代环境伦理价值的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格广民;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洪丹;环境伦理的制度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徐文明;环境伦理论域中的环境人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雪芹;池田大作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次春;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俊;和谐环境伦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安红卫;全球化背景下重建环境伦理的可能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管贝贝;对农药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朱跃钊;中国古代环境伦理的理论、实践及价值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47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47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d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