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特色村寨建设与发展休闲农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6:01

  本文关键词:特色村寨建设与发展休闲农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特色村寨 休闲农业 满意度 少数民族


【摘要】:国家提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旨在对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但对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开展特色村寨建设是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带动少数民族致富、增加家庭收入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如何促进特色村寨建设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村寨建设的诸多问题,需要探索一条适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发展的路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既可以促进特色村寨建设,实现生态、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同时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这些政策大部分都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基本上让少数民族群众满意。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结果来看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通过对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的意义探讨旨在强调其重要性;通过对发展休闲农业坚持的原则、评估标准以及村民满意度实证研究研究探讨,旨在把握未来发展休闲的方向;通过对其发展机遇、挑战、优势、劣势的探讨,旨在趋利避害,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对目前几种休闲农业的模式的探讨为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提供现成的经验。本文第二章从探讨了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理论意义主要包括:丰富和完善了特色村寨建设的理论;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统一;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现实意义包括: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村民增收;发展新型旅游;保护好古村落的有效途径。第三章探讨了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的原则、评估标准以及对恩施州两个特色村寨建设居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彰显文化魅力原则;村民参与原则。对特色村寨中发展休闲农业的预期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现农民增收;促进村寨建设;区域辐射。从实证分析来看,少数民族群众对发展休闲农业总体基本满意,大部分人都支持发展休闲农业。农户的个体特征对满意度评价没有影响;基础实施对满意度影响非常显著;农户的收入水平对满意度至关重要,比较显著;非收入其他因素对满意度评价不显著。第四章探讨了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其主要的优势包括一是政策优势;二是文化优势;三是生态优势。劣势包括农产品市场相对市场狭小、品牌效应低、农民技能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三个方面。其主要的机遇包括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抓住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机遇、抓住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三个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村民投入与产出失衡的挑战、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协调的挑战、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村民参与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第五章、第六章探讨了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的具体方式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其主要方式包括开展特色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建设特色度假村。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方式方法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本人学习知识及能力的限制,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完善,恳盼日后和本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进步。
【关键词】:特色村寨 休闲农业 满意度 少数民族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F32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一章 导论13-19
  • 一、选题背景13-14
  • 二、文献综述14-17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17-18
  • 四、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不足18-19
  • 第二章 发展休闲农业对特色村寨建设的意义分析19-27
  • 第一节 特色村寨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19
  • 第二节 发展休闲农业的理论意义19-23
  • 一、丰富和完善了特色村寨建设的理论19-21
  • 二、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统一21-22
  • 三、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22-23
  • 第三节 发展休闲农业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现实意义23-27
  • 一、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23-24
  • 二、促进村民增收24-25
  • 三、发展新型旅游25-26
  • 四、保护好古村落的有效途径26-27
  • 第三章 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原则及效果评价27-35
  • 第一节、特色村寨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应该坚持的原则27-29
  • 一、因地制宜原则27
  • 二、市场导向原则27-28
  • 三、突出特色原则28
  • 四、彰显文化魅力原则28-29
  • 五、村民参与原则29
  • 第二节、特色村寨中发展休闲农业的预期效果评估29-31
  • 一、实现农民增收29
  • 二、促进村寨建设29-30
  • 三、区域辐射30-31
  • 第三节、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休闲农业居民满意度研究31-35
  • 一、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31-32
  • 二、建立模型32
  • 三、结果分析32-35
  • 第四章 特色村寨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35-44
  • 第一节、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35-38
  • 一、政策优势35-36
  • 二、文化优势36-37
  • 三、生态优势37-38
  • 第二节 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38-40
  • 一、市场狭小38-39
  • 二、品牌效应低39
  • 三、科技转化、创新能力不足39-40
  • 第三节 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40-42
  • 一、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40-41
  • 二、抓住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机遇41
  • 三、抓住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机遇41-42
  • 第四节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挑战42-44
  • 一、村民投入与产出失衡的挑战42
  •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以协调的挑战42-43
  • 三、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村民参与的关系43-44
  • 第五章 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休闲农业的方式44-48
  • 一、发展特色生态农业44-45
  •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45-46
  • 三、开展休闲度假村46-48
  • 第六章 特色村寨建设中进一步发展好休闲农业的对策措施48-52
  • 一、政府宏观规划、村委监督落实48-50
  • 二、树立生态意识,,突出特色文化50
  • 三、依托政策优势,自我谋取发展50-52
  • 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辅导农民转型经营休闲农业[J];台湾农业探索;2002年02期

2 卞洋;;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J];浙江经济;2002年24期

3 朱明,程勤阳;日本的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年09期

4 江中龙;颇具特色的宝岛休闲农业[J];统一论坛;2004年04期

5 牛传军;张超;王秀茹;韩兴;;休闲农业—旅游新看点[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2期

6 ;台湾休闲农业跨海交流[J];台湾农业探索;2006年01期

7 王小华;赵燕;熊丽;徐延涛;;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与经营[J];北方园艺;2006年03期

8 隆旺夫;;休闲农业有商机[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5期

9 ;台湾休闲农业走红国际[J];台湾农业探索;2006年02期

10 张占耕;;休闲农业的对象、本质和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编委名单[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段兆麟;;休闲农业规划的理念与实践[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梓联;;休闲农业的展开与动向[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段兆麟;;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廖树宏;;休闲农业正确的发展模式[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彰德;;湖南省休闲农业模式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卫东;王晓辉;殷莉;文吉辉;;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安凯春;杜薇薇;;陕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任国柱;郭焕成;;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s

本文编号:582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82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