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日照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4:33

  本文关键词:日照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日照市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理论的不断渗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旅游改革,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要是对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能力进行合理测度。本文在分析日照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定量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程度,通过对日照市2009-2013年五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探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发现:(1)2009-2013年日照市的旅游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看,一方面,目前日照市仍然处于生态盈余状态,有进行旅游开发的潜力;另一方面,五年来日照市的生态盈余呈现出总体减少的趋势,人均生态盈余已由2009年的85.7091×104hm2/人下降至2013年的59.4222×10-4hm2/人。2011年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人均旅游生态盈余是54.3593×10-4hm2/人仅为2009年的63.4%。(2)从旅游生态足迹结构来看,2009-2013年交通生态足迹所占的比例始终最多,且2010年以后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重超过50%,餐饮生态足迹处于第二位,住宿、购物次之,休闲所占比例最小。六类生物生产性土地中,化石能源地所占比例最大,表明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对日照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耕地次之。倡导生态旅游,降低单位能源耗能发展资源节约型的旅游模式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3)影响旅游地生态足迹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旅游者的人数、旅游天数、消费模式与消费水平、旅游者空间行为等,而旅游地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则因地而异(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基于测度结果可得,在日照市发展生态旅游势在必行,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双重现实意义。探讨旅游的可持续测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及产生的原因,不仅为日照市未来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及对策,也对沿海海滨城市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日照市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1.3 相关研究综述10-14
  • 1.3.1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10-12
  • 1.3.2 国内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12-13
  • 1.3.3 国内外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综述13-14
  • 1.4 研究内容与可创新之处14-15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15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5-17
  • 1.5.1 研究方法15
  • 1.5.2 研究思路15-17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7-22
  • 2.1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7-19
  • 2.1.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17
  • 2.1.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概念及理论内涵17-18
  • 2.1.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8-19
  • 2.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19-20
  • 2.2.1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19-20
  • 2.2.2 衡量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20
  • 2.3 旅游生态足迹与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理论20-22
  • 第3章 日照市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22-31
  • 3.1 区域概况22-24
  • 3.1.1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22-23
  • 3.1.2 社会经济状况23-24
  • 3.2 日照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状况24-28
  • 3.2.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25-27
  • 3.2.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27-28
  • 3.3 日照市生态旅游开发状况28-31
  • 第4章 日照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测度31-54
  • 4.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31-33
  • 4.1.1 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31-33
  • 4.1.2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33
  • 4.2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33-37
  • 4.2.1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计算33-36
  • 4.2.2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分析36-37
  • 4.3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37-40
  • 4.3.1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计算37-40
  • 4.3.2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分析40
  • 4.4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40-43
  • 4.4.1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计算40-43
  • 4.4.2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分析43
  • 4.5 旅游游览观光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43-45
  • 4.5.1 旅游游览观光生态足迹计算43-45
  • 4.5.2 旅游游览观光生态足迹分析45
  • 4.6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45-48
  • 4.6.1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计算45-47
  • 4.6.2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分析47-48
  • 4.7 旅游休闲娱乐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48-49
  • 4.8 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49-53
  • 4.8.1 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49-51
  • 4.8.2 旅游生态足迹的分析51-52
  • 4.8.3 旅游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及分析52-53
  • 4.9 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的计算及分析53-54
  • 4.9.1 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的计算53
  • 4.9.2 生态盈余的分析53-54
  • 第5章 日照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54-57
  • 5.1 生态旅游餐饮开发策略54
  • 5.2 生态旅游住宿开发策略54-55
  • 5.3 生态旅游交通开发策略55
  • 5.4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策略55
  • 5.5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55-56
  • 5.6 生态旅游娱乐开发策略56-57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6.1 结论57
  • 6.2 本文的相关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表63-7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589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89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