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磐安县大湖山村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7:19

  本文关键词:磐安县大湖山村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 大湖山村 乡村旅游规划 空间布局 产品开发


【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来到城市打拼,国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的压力,于是城镇居民反而开始向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则是城镇游客的最佳选择。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给游客带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还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浙江省磐安县大湖山村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特殊,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不二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地开发仍然比较落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产品几乎没有开发,定位不明,公共服务比较落后,因此,全面而深入的乡村旅游规划对其意义重大。本文以磐安县大湖山村为例,对其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主要内容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内容和方法,从产品开发、空间布局、开发模式等方面对国内外乡村旅游进行动态研究,总结现阶段国内外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特点和趋势。其次,根据前文总结对磐安县大湖山村发展思路做出阐述。然后,对磐安县大湖山村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大湖山村的概况,依据大湖山村乡村旅游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评价,对大湖山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对大湖山村乡村旅游提出目标定位,并对形象和市场分别做出定位。进而对大湖山村乡村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和产品开发进行规划。最后,对工程项目做专题分析研究。主要结论是磐安县大湖山村自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人文资源浓郁,民族文化、乡土风情与农业风光和谐共融,资源组合好,利于资源的集中开发与旅游活动的安排,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区。确定大湖山村的空间布局为“一底、一带、六区”,旅游定位以台地湖群、山水植被为自然肌理,以农家传统为文脉,以北斗七星和其中的“斗柄”文化为灵魂,融湖居、康体、休闲、商务、会议、户外、庄园等体验活动为一体的度假旅游胜地。同时,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对旅游产品进行主题性设计。
【关键词】:乡村旅游 大湖山村 乡村旅游规划 空间布局 产品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F3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17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7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3.2 所用研究方法15
  • 1.3.3 研究逻辑框架15-17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17-28
  • 2.1 相关概念界定17-19
  • 2.1.1 乡村旅游17
  • 2.1.2 美丽乡村17-18
  • 2.1.3 就地城镇化18-19
  • 2.1.4 乡村旅游规划19
  • 2.2 相关研究动态19-27
  • 2.2.1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9-22
  • 2.2.2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22-23
  • 2.2.3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研究23-27
  • 2.3 小结27-28
  • 第三章 大湖山村旅游规划思路研究28-37
  • 3.1 乡村旅游规划思路28-32
  • 3.1.1 乡村旅游规划原则28-30
  • 3.1.2 乡村旅游规划方法30-32
  • 3.2 大湖山村旅游规划思路32-37
  • 3.2.1 发展全域旅游,塑造旅游形象32-33
  • 3.2.2 萃取特色资源,提升市场价值33-34
  • 3.2.3 融合传统文化,创新旅游产品34
  • 3.2.4 借力村旅融合,农业转型升级34-35
  • 3.2.5 改善村民生活,实现就地城镇化35-37
  • 第四章 大湖山村旅游规划基础研究37-48
  • 4.1 乡村旅游基础分析37-40
  • 4.1.1 区位条件37-38
  • 4.1.2 环境条件38
  • 4.1.3 资源条件38-39
  • 4.1.4 社会经济条件39-40
  • 4.2 大湖山村项目概况分析40-42
  • 4.2.1 地理位置40
  • 4.2.2 项目背景40-42
  • 4.3 大湖山村场地条件分析42-44
  • 4.3.1 水文河流42-43
  • 4.3.2 地形地貌43
  • 4.3.3 气候条件43
  • 4.3.4 现状建筑43-44
  • 4.4 大湖山村资源价值分析44-48
  • 4.4.1 文化资源44-45
  • 4.4.2 自然资源45-48
  • 第五章 大湖山村旅游规划定位研究48-55
  • 5.1 乡村旅游定位研究48-51
  • 5.1.1 市场定位48-49
  • 5.1.2 形象定位49-51
  • 5.2 大湖山村目标定位51-52
  • 5.2.1 定位依据51-52
  • 5.2.2 总体目标52
  • 5.3 大湖山村形象定位52-53
  • 5.3.1 全域形象定位52-53
  • 5.3.2 村域形象定位53
  • 5.4 大湖山村市场定位53-55
  • 5.4.1 目标市场53
  • 5.4.2 客源市场53-55
  • 第六章 大湖山村旅游规划空间布局与产品开发55-69
  • 6.1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研究55-57
  • 6.1.1 空间布局概述55
  • 6.1.2 空间布局原则55-57
  • 6.2 大湖山村空间布局规划57-59
  • 6.2.1 空间形态57
  • 6.2.2 功能分区57-59
  • 6.3 大湖山村分区规划设计59-66
  • 6.3.1 旅游综合服务区59
  • 6.3.2 大湖山居乐活区59-61
  • 6.3.3 七星湖景游赏区61-63
  • 6.3.4 七星庄园休闲区63-64
  • 6.3.5 至尊庄园度假区64-65
  • 6.3.6 天上人间体验区65-66
  • 6.4 大湖山村产品设计66-69
  • 6.4.1 主题项目策划66-67
  • 6.4.2 旅游游线设计67-69
  • 第七章 大湖山村旅游规划工程项目设计69-81
  • 7.1 乡村酒店规划69-71
  • 7.1.1 建筑设计69-70
  • 7.1.2 景观设计70-71
  • 7.2 大湖山村规划71-78
  • 7.2.1 空间布局规划71-75
  • 7.2.2 民居改造规划75-77
  • 7.2.3 开发模式研究77-78
  • 7.3 基础设施规划78-81
  • 7.3.1 综合交通规划78
  • 7.3.2 给排水系统规划78-79
  • 7.3.3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79
  • 7.3.4 燃气工程规划79-80
  • 7.3.5 环保环卫工程规划80
  • 7.3.6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80-81
  • 第八章 结语81-83
  • 8.1 研究结论81
  • 8.2 不足之处81-83
  • 参考文献83-87
  • 图表目录87-89
  • 致谢89-90
  • 作者简历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敏;张采青;;就地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杨晓安;;磐安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5年01期

3 张莉萍;;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4年04期

4 万华根;王军武;陈玲燕;;临安市城郊农民市民化问题与调查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4年02期

5 周伟毅;;磐安佳村龙灯文化的传承考[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6 熊晓红;;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11期

7 李王鸣;江勇;;结构快速变动下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以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2012年03期

8 应雄;;“生态立县”:磐安的生动实践及启示[J];浙江经济;2011年09期

9 汪俊辉;;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以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为例[J];老区建设;2009年21期

10 曾光;罗建兵;;长三角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10期



本文编号:59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9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