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21:10

  本文关键词: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岳区 土地利用变化 旅游发展 旅游驱动力 相关性 互动机理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对象和工具,更是整个社会构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的需求量、发展规模不断增大,并且逐步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发展旅游获得的高额经济利润价值的背后,如何处理好发展旅游所需要的基础建设用地与自然资源用地的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是每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或是将要对当前区域进行旅游开发的地区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南岳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导致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土地统计台账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为数据源,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旅游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各类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旅游业的发展拉动着南岳区的城镇建设与经济增长,旅游业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土地利用的方式也会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因为旅游业发展相互转换: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有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与旅游发展显著相关,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对旅游发展呈正相关影响,而未利用地对旅游发展呈负相关影响,所以就促使未利用地向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进行转变。(3)旅游业的发展从三个方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南岳区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城镇内的空间变化发展;旅游发展优势与旅游拉动作用,影响南岳区的土地价格的变化,且城镇内的景点的分布也对土地分级产生了影响;并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促进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旅游相关用地的开发,来提高南岳区的旅游服务承载力。(4)土地利用从两个方面支撑旅游的发展:土地利用的方式的不同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一样,应当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南岳将城镇建设规划与旅游规划结合在一起,在发展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将部分旅游服务设施与旅游建设纳入进城镇建设中,促使两者共同发展。
【关键词】:南岳区 土地利用变化 旅游发展 旅游驱动力 相关性 互动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选题背景10-12
  • 1.2 选题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9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9-22
  • 2 相关理论基础22-28
  • 2.1 人地关系和谐论22-23
  • 2.2 区位理论23-24
  • 2.3 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24-26
  • 2.4 现代旅游发展动力观26-27
  • 2.5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27-28
  • 3 研究区域背景概况28-31
  • 3.1 区域位置概况28-29
  • 3.2 自然概况29
  • 3.3 社会经济概况29-31
  • 4 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和旅游发展分析31-50
  • 4.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方法31-34
  • 4.2 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34-41
  • 4.3 旅游发展现状分析41-50
  • 5 南岳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分析50-66
  • 5.1 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相关性分析50-51
  • 5.2 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发展的作用过程变化趋势51-54
  • 5.3 土地利用类型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模型54-55
  • 5.4 旅游业发展影响土地利用变化55-63
  • 5.5 土地利用变化促进旅游业发展63-66
  • 6 南岳区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66-69
  • 6.1 理性看待旅游产业发展,防止土地利用过度开发66
  • 6.2 切实保障耕地红线不能动摇,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66-67
  • 6.3 调整用地结构,实现“一地多用”发展模式67
  • 6.4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67-69
  • 7 结论与展望69-72
  • 7.1 结论69-70
  • 7.2 创新之处70
  • 7.3 不足与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2 阎建忠,张镱锂,刘林山,沈振西,刘燕华,郑度;高原交通干线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兰州至格尔木段为例[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3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4 陈勇;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5 李忠锋,王一谋,马安青;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3期

6 张勃,张华,张凯;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J];土壤;2003年04期

7 张永民,赵士洞;近15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8 赵杰,赵士洞;参与性评估法在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科尔沁沙地尧勒甸子村为例[J];资源科学;2003年05期

9 于兴修,高华中;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10 丁凤,陈文惠;1988~200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J];福建地理;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莉;王冀;喻宇;王英行;曲白;;再思土地利用的相容性——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模式的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存恭;;对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3 李仁东;随晓丽;;洞庭湖区近10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蔡运龙;李军;;如何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健飞;韦素琼;;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林爱文;黄仁涛;;土地利用稳定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基于农户利用目标的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唐明健;杝志挊;;高山\鯹加纞宼熬硥廟冎紏,

本文编号:616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16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