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低碳旅游价值解读及发展模式重构

发布时间:2017-08-06 11:30

  本文关键词:低碳旅游价值解读及发展模式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旅游价值 发展模式 重构


【摘要】: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全新方式,其实践受到众多因素的挑战。现有低碳景区大多还处于目的地低碳化向低碳目的地过渡的"灰色"阶段,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低碳旅游的内涵,从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视角提炼出低碳旅游的四大核心价值即功能性价值、象征性价值、体验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然后根据低碳旅游价值彰显程度,将发展模式分为原生态发展模式和次生态发展模式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构建低碳旅游发展模式"驱动力—状态—响应—潜力"(DSRP)框架重构模型,促进低碳景区由"被动式、控制型"原生态模式向"主动式、出击型"的次生态模式升级,实现低碳旅游价值溢出,从而推动低碳旅游目的地的构建。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低碳旅游价值 发展模式 重构
【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9087) 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招标项目(2009DEA034)
【分类号】:F592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将低碳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并给予高度关注。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手段,成为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趋势。“低碳旅游试验区”“低碳旅游示范区”等低碳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4 张明;刘曦;刘鸿翔;;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低碳旅游概念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8期

5 张敏;苗红;冯会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研究;2012年01期

6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7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年11期

8 周连斌;;低碳旅游梯度发展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3期

9 侯芳;胡兵;;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的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价值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4期

10 刘亚萍;刘庆;;低碳旅游认知和意愿与行为差异分析——基于南宁市两组不同人群的实证分析[J];人文地理;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宗斌;;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以浙江湖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张家友;胡剑波;;资源枯竭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之路:旅游资源开发——以个旧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廖钟迪;滕腾;;自然保护区低碳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研究——以广西龙虎山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孙梅红;;乡村旅游负面产业效应及基于低碳旅游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5 蒋焕洲;;贵州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杨磊;刘巍;;北京市郊低碳农家乐开发系统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吴辰君;王淮梁;;生态理念在敬亭山太白湖景观改造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胡迎春;任成好;李洪娜;;关门山低碳旅游景区的构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孙同光;贾宏涛;;农家乐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李飞;汪清蓉;;低碳旅游的参与障碍与实施难点——基于佛山居民的调查研究[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路紫;蒋清文;刘武琼;;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低碳旅游经济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啸;;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旅游低碳化策略[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蔡萌;汪宇明;吴文佳;钱磊;;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模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王中雨;;旅游业低碳化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国生;唐婧;刘伟辉;;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构架研究:以湖南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9 吴倩;;绿色理念在低碳旅游中的实践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10 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潘翰增;旅游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恒;国家海洋公园建设与保护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雪丽;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9 孙瑞红;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立国;碳补偿视角的森林旅游利益相关者决策行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王婧;基于服务共享中心的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及决策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夏伦;低碳经济视角下湖北经济发展转型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谢桂敏;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花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娜;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扶贫模式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丽彤;承德坝上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丽丽;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心怡;游客环境意识、低碳旅游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3 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石培华;吴普;;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5 刘敏;刘焕新;;湖南发展低碳消费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杨志;张洪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8 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年02期

9 王辉;宋丽;郭玲玲;;低碳旅游在海岛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与探讨——以大连市海岛旅游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5期

10 李小明;张兆干;林超利;;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河南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来喜;桑海洋;;后“低碳经济”时代旅游发展趋势——“低碳旅游”开发探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小安;[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重庆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梅劲援 郑少林;[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班若川;[N];中国旅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大海;基于顾客价值构建竞争优势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彦;基于低碳旅游视角的炎陵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树辉;;旅游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2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3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4 彭巍;;关于发展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5 陈传金;;旅游社区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4期

6 戴美琪;;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发展态度的相关分析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年35期

7 刘建峰;王桂玉;郑彪;;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析[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8 张补宏;徐施;;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9 肖琼;;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10 尹铎;;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民族论坛;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姜锐;;关于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模式的新思考[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陈耀;;“旅游境区”研究——以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孙九霞;;族群间主客互动与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余乐;李庆雷;;乡村旅游社区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朱孔山;高秀英;;临沂市新农村建设的旅游驱动模式及其发展对策[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8 蔡碧凡;;乡村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9 孙九霞;马涛;;旅游发展中族群文化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唐雪琼;徐珂;;旅游社区家庭变迁研究——以石林五棵树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雪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目的地营销新视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姚升厚;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教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浙江省温州市旅游局 张纯洁;浅谈旅游社区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陈南江;用创新思维建设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记者 于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建设[N];辽源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小润 冯蕾;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天地宽[N];光明日报;2011年

7 江西省旅游局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课题组组长 江西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陈兵;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杭州市旅游委课题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任明杰;旅游社区持续获追加投资[N];中国证券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饶文靖;为发展红色旅游建言[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费中正;现代化进程中西江苗族的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文娟;生态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肖伟伟;旅游公共服务志愿供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莉;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4 戴宏;乡村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界定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关帆;旅游养老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房莹莹;基于合伙人关系的旅游社区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索朗吉;宗教文化、旅游感知和旅游态度:来自拉萨市八角街旅游社区的例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巩守猛;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9 王颖梅;都江堰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芳霞;旅游境区构成要素研究及框架性评价体系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9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29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