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苏、浙、皖地区城市休闲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9:34

  本文关键词:苏、浙、皖地区城市休闲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休闲化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苏、浙、皖


【摘要】: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休闲设施有更高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部分城市已经提出将休闲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将城市环境、城市美化、城市休闲、城市文明提到新的高度,而目前国内关于城市休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城市休闲水平、城市休闲概念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就以长三角为例,从大中城市角度分析苏浙皖地区城市休闲化水平发展。在综合梳理借鉴之间的与研究文献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苏、浙、皖地区实际的发展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统计文献资料,对苏、浙、皖37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2年10年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采用客观方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并通过模型计算进行排名分析,对苏、浙皖、地区城市化休闲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最终为未来区域性城市的休闲发展提供参考。首先,概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将研究内容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并对苏、浙、皖大中城市休闲化发展现状进行简单梳理。其次,构建苏、浙、皖大中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构建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居民休闲消费的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反映休闲服务配套与休闲资源,主要包含城市的休闲服务产业能力、休闲公共基础服务以及特色休闲资源。并对指标体系的构架过程、构架目标、方法及指标进行解释,并对搜集数据进行处理及权重计算。最后,基于城市休闲指标体系对苏、浙、皖地区大、中城市休闲化水平进行评价,以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支撑,将大、中城市进行休闲化水平的排名,对大中城市休闲化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剖析苏、浙、皖大中所处发展阶段及城市休闲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总的看来,苏、浙、皖地区在城市休闲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通过区域联动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在休闲制度的完善方面有更多改进。
【关键词】:城市休闲化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苏、浙、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3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3-15
  • 一、研究缘起13-14
  • 二、研究意义14-15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5-24
  • 一、国外研究述评15-18
  • 二、国内研究述评18-22
  • 三、相关研究评价22-24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4-26
  • 一、研究内容24-25
  • 二、研究方法25-26
  • 第四节 相关理论基础26-31
  • 一、基本概念界定26-28
  • 二、主要理论基础28-31
  • 第二章 苏、浙、皖城市休闲化发展概述31-47
  • 第一节 国内城市休闲化发展及特点31-36
  • 一、国内城市休闲化发展31-34
  • 二、城市休闲化的特征34-36
  • 第二节 苏、浙、皖城市休闲化发展阶段及现状分析36-47
  • 一、发展阶段划分36-38
  • 二、发展现状分析38-47
  • 第三章 苏、浙、皖休闲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7-58
  • 第一节 构建原则与过程47-49
  • 一、原则和依据47-48
  • 二、构建过程48-49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49-54
  • 一、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49-50
  • 二、指标体系内容50-54
  • 第三节 数据与权重54-58
  • 一、数据处理54-56
  • 二、研究方法及评价模型56-58
  • 第四章 苏、浙、皖大中城市休闲化水平评价58-91
  • 第一节 综合休闲能力分析58-62
  • 一、指标影响因素58-59
  • 二、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59-61
  • 三、结果分析61-62
  • 第二节 四个子系统评价指数62-77
  • 一、公共基础评价指数62-66
  • 二、消费能力评价指标66-70
  • 三、产业能力评价指数70-74
  • 四、特色资源74-77
  • 第三节 区域综合评价77-80
  • 一、苏、浙、皖平均综合评价指数77-78
  • 二、苏、浙、皖四个子系统平均评价指数78-80
  • 第四节 苏、浙、皖各省市分析80-91
  • 一、江苏省城市休闲评价分析80-83
  • 二、浙江省城市休闲评价分析83-86
  • 三、安徽省城市休闲评价分析86-9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91-96
  •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91-94
  • 一、研究结论91-92
  • 二、发展趋势92-94
  • 三、建议94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94-96
  • 一、研究不足94-95
  • 二、研究展望95-96
  • 参考文献96-100
  • 致谢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和;李秀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的区域旅游休闲化发展研究——兼论广东区域旅游休闲化发展的趋势特征[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2 仝志勇;赵青青;;旅游休闲化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8期

3 ;男士服装趋向休闲化[J];技术经济信息;1994年10期

4 楼嘉军;刘润;马红涛;;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的评价研究[J];城市观察;2014年01期

5 周春林;;经济大省的旅游市场在那里?——广东旅游应走本土休闲化的线路[J];旅游时代;2007年09期

6 本刊记者;;休闲化·国际化·优质化[J];政协天地;2007年01期

7 龙泽千;;生态化 休闲化 集约化——浅议保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8 韦雪豫;;假如有这样的明天——博物馆提前消化潜在危机,实现个性化、休闲化、市场化运作转型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2期

9 胡坚强;姜辽;郑庆林;万国伟;;乡村度假模式创新——服务经济休闲化趋势与管理对策[J];生态经济;2010年03期

10 陈亮;;以经济学视角论体育的休闲化发展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李文明;;休闲化是旅游业提升的必由之路——基于旅游主体、客体和媒体的视觉[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李凤;如何评价城市休闲化水平[N];中国旅游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马永刚;高档海产品休闲化的创新之路[N];中国食品报;2013年

3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乡村旅游与郊野休闲规划设计中心 要雁峥 杨静 陈立莉 李会芳;乡村旅游休闲化发展的新引擎[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罗学锋 彭松;坚定不移地推进乐山旅游休闲化发展[N];乐山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罗学锋;旅游休闲化:结构调整“核动力”[N];乐山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贾建勇邋通讯员 宗一 文生;人性化·生态化·休闲化[N];承德日报;2007年

7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林峰 杨光;中国进入“旅游产业系统升级”新阶段(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记者 徐万佳;宜居宜游休闲化是城市功能演化新方向[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 林峰;旅游发展的休闲提升[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驻上海记者 张斌;北上广休闲化名列前端[N];中国旅游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桑;上海城市休闲化质量测度与优化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润;我国城市休闲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娄志宁;苏、浙、皖地区城市休闲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付莉侠;上海城市休闲化发展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6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726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