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3:00

  本文关键词: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助游 旅游服务体系 供需状况 大别山(六安)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线旅游网站的发展以及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人们的出游方式已悄然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抛弃了传统的跟团游,自助游成为了最流行的出游方式,自助游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态势。但纵观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自助游服务体系尚未完善,而且,国内外关于自助旅游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也相当薄弱。基于自助游服务体系供求不平衡、自助游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亟需理论指导以及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欠完善的背景,文章对国内外自助游和旅游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界定了自助游、旅游服务体系、自助游服务体系等概念。接着,探讨了旅游系统论、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等理论。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基于旅游消费服务系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旅游预订服务系统、旅游保障服务系统等4个基础因子的23个自助游服务指标因子,构成了本次研究的指标体系。选取大别山(六安)地区为研究案例地,根据自助游服务指标因子设计问卷对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重要性和实际感受进行调查,首先分析了自助旅游者样本特征、组织方式、对目的地感知以及消费行为特征。接着基于IPA方法详细分析了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整体供需状况,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探讨不同自助旅游者对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供需感知差异,借助Coreldraw制图软件绘制了自助旅游者对大别山(六安)内部自助游服务感知差异图。基于分析,文章得出旅游目的地自助游服务供求关系框架图、供需状况差异和山岳型旅游目的地特点,并从中发现了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大别山旅游救援基地的落成、提高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以及增强旅游消费系统供给能力等六条系统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自助游 旅游服务体系 供需状况 大别山(六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选题背景10-11
  • 1.1.1 旅游出游方式悄然转变10
  • 1.1.2 自助游服务体系供求不平衡10
  • 1.1.3 自助游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亟需理论指导10
  • 1.1.4 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欠完善10-11
  • 1.2 选题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9
  • 1.3.1 自助游研究进展11-15
  • 1.3.2 旅游服务研究进展15-18
  • 1.3.3 大别山(六安)自助游研究进展18
  • 1.3.4 国内外研究评述18-19
  • 1.4 研究方法19-20
  • 1.4.1 文献研究法19
  • 1.4.2 田野调查法19
  • 1.4.3 德尔菲法19-20
  • 1.4.4 SPSS分析法20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20-21
  • 1.5.1 研究目标20
  • 1.5.2 研究内容20-21
  • 1.6 研究思路21-2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3-28
  • 2.1 相关概念和案例地概况23-25
  • 2.1.1 自助游23
  • 2.1.2 旅游服务体系23-24
  • 2.1.3 自助游服务体系24
  • 2.1.4 案例地概况24-25
  • 2.2 相关理论25-28
  • 2.2.1 旅游系统论25-26
  • 2.2.2 服务质量管理理论26
  • 2.2.3 顾客价值理论26-28
  • 第三章 目的地自助游服务体系的构建28-35
  • 3.1 自助游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及思路28-29
  • 3.1.1 自助游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28
  • 3.1.2 自助游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28-29
  • 3.1.3 自助游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29
  • 3.2 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的构建29-35
  • 3.2.1 基础因子的选取29-30
  • 3.2.2 基础因子内涵30-31
  • 3.2.3 自助游服务体系指标因子选取31-33
  • 3.2.4 自助游服务体系的建立33-35
  • 第四章 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总体供需状况35-45
  • 4.1 大别山(六安)自助旅游者分析35-39
  • 4.1.1 调查问卷说明35-36
  • 4.1.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36
  • 4.1.3 自助旅游者组织方式36-37
  • 4.1.4 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37-39
  • 4.1.5 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39
  • 4.2 基于IPA方法的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供需状况分析39-45
  • 4.2.1 IPA分析法39-40
  • 4.2.2 基于IPA方法的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供需状况分析40-45
  • 第五章 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供需状况差异45-51
  • 5.1 不同类型自助旅游者对大别山(六安)自助游服务体系供需感知差异45-48
  • 5.1.1 交通方式选择对自助旅游者感知差异45-46
  • 5.1.2 不同职业自助旅游者感知差异46
  • 5.1.3 不同学历自助旅游者感知差异46-47
  • 5.1.4 不同年龄自助旅游者感知差异47-48
  • 5.1.5 不同收入自助旅游者感知差异48
  • 5.2 自助旅游者对大别山(六安)内部自助游服务体系供需感知差异48-51
  • 5.2.1 大别山(六安)内部主要景区自助游冷热分析48-49
  • 5.2.2 自助旅游者对大别山(六安)内部各景区自助游服务供需感知差异49-51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51-57
  • 6.1 研究结果51-53
  • 6.2 对策建议53-56
  • 6.3 研究不足56-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录63-68
  • 致谢68-69
  • 附:本人硕士期间科研实践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玲;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专列产品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李炎 罗宁 莫锟;从“云南现象”看旅游图书的成长历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格局(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鹰;旅游传媒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报;2007年

6 蒋水林;新兴市场亟待信息支撑[N];人民邮电;2006年

7 孙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数字化旅游”时代[N];人民邮电;2007年

8 梁增贤;旅游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为何成时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莉;我国城市换房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莹;中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罗华;南昌市红色旅游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曾兰君;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8 宋俊和;关于徒步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华;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场开发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7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837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