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湘桂黔边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13:09

  本文关键词:湘桂黔边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路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旅游合作 发展路径 桂湘黔边区


【摘要】:区域旅游合作是湘桂黔边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旅游合作发展路径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准确把握旅游合作发展方向,结合区域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等相关因素,从合作模式、组织管理、利益分配、产品开发、基础设施、旅游形象等方面提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旅游合作路径,为湘桂黔边区以及我国类似区域开展旅游合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 发展路径 桂湘黔边区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0引言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主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自愿进行的协作性和互利性的旅游经济活动,是一种自利性与互利性相统一的协作关系,它包括合作三要素:合作主体、合作对象、合作效益[1]。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石伟;;论湘桂黔边“侗族文化旅游圈”的构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潘善环;;桂湘黔旅游金三角区域合作开发构想[J];经营管理者;2013年09期

4 曾梦宇;;湘桂黔侗族地区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5 刘锋;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年03期

6 朱德亮;张瑾;;基于共生理论的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竞合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7 杨洪;黄静;李树棋;刘艳;;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5期

8 张瑾;吴忠军;;新农村建设中桂黔湘边区侗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良举;李万莲;;基于利益主体视角的皖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3 郑云玉;冯达;温亚利;;基于区域合作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机制构建——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4 周旗;宝鸡旅游形象定位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朱孔山;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6 乌兰;;在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实现地方政府合作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7 乌兰;;区域旅游合作整体化发展途径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焦金英;;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SWOT模式分析和开发体系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9 杨泸;;川西四大古镇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汪威;;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雪;;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河清;;地域文化在凤凰古城旅游形象建设中的渗透与整合[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3 张爱儒;;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4 吴丙山;袁进义;罗军;;我国藏区旅游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师守祥;;旅游规划:想做的很多,能做的很少——评国标《旅游规划通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秦安臣;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琴;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彭珊珊;红军长征湖南段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周艳芳;福州建设海峡西岸旅游中心城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贺伶俐;基于生态位重叠理论的闽台森林公园(森林游乐区)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潇;福建土楼区域旅游竞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平;西安周边地区旅游景区地域性景观表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窦颖颖;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模式与保障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丽铭;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高伟;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效民;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效果分析[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2 张健华;余建辉;洪元程;;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订《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阳国亮;;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J];改革与战略;2006年08期

5 阳国亮;;走向区域旅游合作大战略——再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J];改革与战略;2006年12期

6 石伟;;论湘桂黔边“侗族文化旅游圈”的构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李少游;张瑾;;桂黔湘边区民族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8 阳国亮;桂林旅游发展新方向:漓江流域旅游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曾梦宇;湘桂黔侗族地区城镇体系与中心城市建设[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黄芳;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帮洪;史本凤;;浅析区域旅游合作[J];商场现代化;2005年30期

2 张广瑞;;区域旅游合作:东南亚给东北亚的启示[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3 谭莉梅;论区域旅游的互利合作[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覃海宁,施敏;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5 邱义林;;对我省参加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当代江西;2005年09期

6 曹扬;;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机制[J];商业时代;2006年01期

7 薛宝琪;李永文;;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展及对中部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牟红;杨梅;;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以重庆区域旅游合作为例[J];企业经济;2006年04期

9 乌兰;;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创新发展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4期

10 邹晓明;马杰;邱卫林;;加快江西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及对策——兼论区域旅游的城乡良性互动[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体的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刘德谦;;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与机遇[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细嘉;周青;;基于泛珠区域旅游合作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研究[A];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2012年

4 袁宇杰;李鹏;;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分析框架[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5 梁明珠;廖卫华;;论“广深珠”区域旅游品牌的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张文建;徐露农;;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与发展模式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任鸣;;健全“跨界治理”机制,共筑旅游合作基石[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温秀;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系统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英;张焱;;西部边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初探——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10 徐立虹;;区域旅游合作,成功开启市场的钥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洵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李宏武;新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再上台阶[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张广瑞;东北亚地区如何开展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陕西记者站 吕西纯;陕川五地市深化区域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冯翠昕;我市今年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启动[N];承德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立武;区域旅游合作:花开之后结“果”难[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记者 吕庆东;山东加大力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N];商务时报;2007年

8 特派记者 周敏飞;琼北湛江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成立[N];湛江日报;2007年

9 李金桀;区域旅游合作天高地阔[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饶悌亮;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共同构筑沙溪河旅游带[N];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许辉春;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唐宇凌;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爱莲;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华;湖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晟妍;辽宁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文雅;区域旅游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赵永青;中国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雪;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莹;粤东区域旅游合作中地方政府推动作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王蕾;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徐艺;山东半岛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鸽;基于政府主导的江西省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1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881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