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2 00:03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 对策 青岛市


【摘要】:旅游在满足人类各种精神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产业逐渐发展为地区支柱性产业。伴随而来的还有过度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对旅游产业生态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科学有效的测度和分析,是旅游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也是当前旅游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生态效率相关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行业特点,采用单一比值法和指标体系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旅游收入除以旅游生态足迹得到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本文选取青岛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2011-2013年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各部门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消费和生态投入两个方面,为各部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1)2011-2013年青岛市旅游生态足迹的值分别为708171.25 hm2、718596.78 hm2和769322.38hm2,呈增长趋势。从旅游生态足迹构成来看,旅游餐饮和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占旅游总生态足迹的80%-96%,是旅游活动中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的要素;其次是旅游游览和旅游购物,所占比重最小的是旅游住宿和旅游娱乐。(2)2011-2013年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值分别为96218.26元/hm2、112382.92元/hm2和121821.50元/hm2,呈逐年提高趋势。旅游各部门生态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娱乐和住宿部门的生态效率最高,购物和游览次之,餐饮和交通部门的生态效率水平较低。(3)影响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水平的因子有:旅游消费强度、旅游消费结构、游客规模、游客在青岛的平均停留天数、游客饮食需求和饮食结构、酒店档次、酒店规模、酒店床位出租率、交通工具的选择、旅行距离、景区景点规划设计、旅游商品质量、旅游商品市场规范。以这些影响因子为依据,本文为旅游产业及各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 对策 青岛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1.3 研究综述12-13
  • 1.3.1 国内外生态效率应用研究综述12-13
  • 1.3.1.1 国外生态效率应用研究综述12
  • 1.3.1.2 国内生态效率应用研究综述12-13
  • 1.3.2 国内外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研究综述13
  • 1.3.2.1 国外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研究综述13
  • 1.3.2.2 国内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研究综述13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技术路线14-15
  • 2. 理论基础15-21
  • 2.1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15-19
  • 2.1.1 旅游生态足迹的定义15-17
  • 2.1.2 旅游生态足迹的核算模型17-19
  • 2.2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理论19-21
  • 2.2.1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定义19
  • 2.2.2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核算方法19-21
  • 3.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24
  • 3.1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23
  • 3.2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3-24
  • 3.2.1 旅游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3
  • 3.2.2 旅游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较低23
  • 3.2.3 旅游消费水平低,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低23-24
  • 3.2.4 旅游产品雷同,形式单一24
  • 4.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计算24-34
  • 4.1 数据来源及说明24-25
  • 4.1.1 统计资料的基础数据24
  • 4.1.2 网络搜查数据24
  • 4.1.3 估算数据24
  • 4.1.4 标准数据24-25
  • 4.2 2011-2013年青岛市旅游生态足迹计算25-34
  • 4.2.1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25-27
  • 4.2.2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27-28
  • 4.2.3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28-30
  • 4.2.4 旅游游览生态足迹30-32
  • 4.2.5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32-33
  • 4.2.6 旅游娱乐生态足迹33
  • 4.2.7 旅游生态足迹汇总33-34
  • 4.3 2011-2013年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计算34
  • 5.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分析34-40
  • 5.1 青岛市旅游生态足迹分组值分析35-37
  • 5.1.1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36
  • 5.1.2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36-37
  • 5.1.3 旅游游览和娱乐生态足迹37
  • 5.1.4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37
  • 5.1.5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37
  • 5.2 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和分析37-40
  • 5.2.1 整体特征分析38
  • 5.2.2 旅游各部门比较分析38-40
  • 5.2.2.1 旅游娱乐生态效率38
  • 5.2.2.2 旅游住宿生态效率38
  • 5.2.2.3 旅游购物生态效率38-39
  • 5.2.2.4 旅游游览生态效率39
  • 5.2.2.5 旅游餐饮生态效率39
  • 5.2.2.6 旅游交通生态效率39-40
  • 6.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提高的对策建议40-44
  • 6.1 旅游经济量方面40-42
  • 6.1.1 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40-41
  • 6.1.2 健全旅游行业规范41
  • 6.1.3 创新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41
  • 6.1.4 调整旅游消费结构41-42
  • 6.2 旅游生态足迹占用方面42-44
  • 6.2.1 倡导低碳交通42-43
  • 6.2.2 推广绿色餐饮43
  • 6.2.3 加强旅游住宿的生态管理43-44
  • 6.2.4 打造绿色旅游商品品牌44
  • 6.2.5 增加娱乐和游览项目吸引力44
  • 7. 结论与讨论44-46
  • 7.1 主要结论44-45
  • 7.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45-46
  • 7.2.1 研究的创新之处45
  • 7.2.2 研究的不足之处45-46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
  • 发表的学术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键;;海南省生态足迹地域分布与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2 尉蔚;;中国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6期

3 郑欣;程久苗;;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4期

4 周吉光;陈安国;丁欣;;区域生态足迹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基于2000年—2009年安徽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曲艳伟;;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年10期

6 张雷;李月宾;;内蒙古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3年05期

7 刘晟天;;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思路改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5期

8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9 孙兆敏,刘世新,任世春,韩清芳,李永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10 岳强,陆钟武,段会朱;生态足迹指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令;;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华新;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8 张可兴;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胡丽娟;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华林;基于生态足迹投入—产出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春霞;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可持续性定量评估与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建兴;中国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与地理分布[D];东北大学;2005年

4 周晔;广西沙田镇农村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欢;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评价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科;基于GIS和生态足迹的生态安全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柳阳;甘肃省生态足迹分析评价[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陈畅;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北京市绿色交通生态效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9 周珊;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孙优善;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6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56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