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后发优势视角下陕西黄龙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22:32

  本文关键词:后发优势视角下陕西黄龙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旅游业 旅游业后发地区 后发优势 产业共生


【摘要】: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精神的满足超越物质追求,社会就步入旅游消费增长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旅游活动趋向大众化,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分别超过90%和80%,休闲需求和休闲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全面实施,休闲旅游呈爆发式增长。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全球生态旅游花费的增幅可达20%,这相当于整体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5倍。陕西省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两种地貌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黄龙生态旅游资源的极具特色和旅游吸引力。当地林草覆盖率超过90%,是黄土高原弥足珍贵的一片绿地,原生态的森林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神秘古老的黄帝文化、特有的民俗风情等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记忆,使其具有做强做大生态旅游业的天然基础。近几年,黄龙县政府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生态产业”和“大生态旅游”,并把“大生态旅游”发展成为大生态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以此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兴县富民。但是黄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尤其是旅游业开发起步晚、底子弱,是典型的旅游业后发地区。本文基于后发优势理论对旅游业后发地区的内涵和特征以及旅游业后发地区后发优势实现的机理进行探索,为探讨黄龙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随后从黄龙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客源市场状况、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实现的保障体系几个角度出发论证了旅游业后发地区-黄龙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可能,提出了要完善基础设施、狠抓品牌建设、建立环境监测监管体制、进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黄龙生态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业 旅游业后发地区 后发优势 产业共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选题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6
  • 1.2.1“后发优势理论”研究综述14-15
  • 1.2.2 生态旅游产业研究综述15-16
  • 1.3 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方法17-19
  • 1.4.1 文献研究法17
  • 1.4.2 问卷调查法17-18
  • 1.4.3 数理统计法18-19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9-26
  • 2.1 后发优势与旅游业后发地区19-20
  • 2.1.1 后发优势的内涵19
  • 2.1.2 旅游业后发地区的内涵和特征19-20
  • 2.2 生态旅游业概述20-24
  • 2.2.1 生态旅游的内涵20-21
  • 2.2.2 生态旅游业的界定21-22
  • 2.2.3 生态旅游产业的特性22-23
  • 2.2.4 生态旅游产业的范畴23-24
  • 2.3 相关理论概述24-26
  • 2.3.1 后发优势理论24
  • 2.3.2 生态经济学理论24-25
  • 2.3.3 产业共生理论25-26
  • 3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现状分析26-43
  • 3.1 黄龙县生态旅游资源概况26-28
  • 3.1.1 黄龙县生态旅游资源26-27
  • 3.1.2 黄龙县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27-28
  • 3.2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28-30
  • 3.2.1 景区规划初见雏形28-29
  • 3.2.2 景区建设初见成效29
  • 3.2.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9
  • 3.2.4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9-30
  • 3.2.5 综合效益显著30
  • 3.3 黄龙县生态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30-40
  • 3.3.1 样本资料的收集和分类30-31
  • 3.3.2 研究方法31
  • 3.3.3 问卷设计31
  • 3.3.4 数据来源31
  • 3.3.5 样本分析31-40
  • 3.4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0-43
  • 3.4.1 政府和居民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41
  • 3.4.2 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落后41
  • 3.4.3 景区环境监测及监管不足41
  • 3.4.4 生态民俗景区经营管理水平落后41-42
  • 3.4.5 生态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42
  • 3.4.6 生态旅游营销手段亟待创新42-43
  • 4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及实现机理43-48
  • 4.1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分析43-45
  • 4.1.1 资源优势43
  • 4.1.2 精神优势43-44
  • 4.1.3 学习优势44
  • 4.1.4 机遇优势44-45
  • 4.1.5 先发地区的辐射带动45
  • 4.2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后发优势的实现机理45-48
  • 4.2.1 具备发展条件45-46
  • 4.2.2 具有发展回报46
  • 4.2.3 具有发展意愿46
  • 4.2.4 具有发展机遇46-47
  • 4.2.5 具有发展能力47-48
  • 5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的后发对策分析48-53
  • 5.1 旅游业先发地区经验移植48-49
  • 5.1.1 九寨沟自然风景区的发展经验48-49
  • 5.1.2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的旅游开发经验49
  • 5.2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9-53
  • 5.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49
  • 5.2.2 狠抓品牌建设,提升生态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49-50
  • 5.2.3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50
  • 5.2.4 产业链深度融合,,拓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空间50-51
  • 5.2.5 健全营销宣传手段,展示黄龙县生态旅游魅力51-52
  • 5.2.6 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助推黄龙生态旅游发展52-53
  • 6 黄龙县生态旅游业后发优势实现的保障体系53-56
  • 6.1 政策保障53
  • 6.2 机制保障53-54
  • 6.2.1 跨行政区协作机制53
  • 6.2.2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53
  • 6.2.3 完善市场机制53-54
  • 6.2.4 构建区域旅游信息共享机制54
  • 6.3 人力资源保障54
  • 6.4 管理保障54-56
  • 6.4.1 资源联合管理54-55
  • 6.4.2 行业管理55
  • 6.4.3 体制管理55-56
  • 7 结论及研究的不足之处56-58
  • 7.1 结论56-57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57-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黄龙生态旅游消费者问卷调查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同林;生态旅游:概念与功能[J];丹东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2 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3 钟永德;王怀c

本文编号:996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96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