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12:04
  水稻是安徽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省粮食产量中的比重最高,是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在全国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下,研究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是对优化农业结构新途径、适应并引领农业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安徽省水稻生产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稻播种面积:2003年以来安徽省水稻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但近年相对比较稳定,其中早稻和双季晚稻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中稻和一季晚稻播种面积则不断增加。?水稻总产量:安徽省水稻总产波动较为频繁,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其在省内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在下降,在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相对较为稳定。其中中稻和一季晚稻产量不断增加,早稻产量大幅度减少,双季晚稻产量先增加后不断降低。水稻单产:安徽省水稻单产水平增长较快,但低于同期全国水稻单产平均水平,早稻、中稻等各类水稻单产存在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中稻和一季晚稻单产具有绝对优势。接着运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以及综合优势指数分析安徽省各市水稻生产优势变化,研究表明,安徽省水稻生产存在扩张型、收缩型、稳定型以及波动型四种类型,其中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以及阜阳市不具备水稻生产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以及综合优势,池州市、安庆市、芜湖市以及巢湖市水稻生产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以及综合优势均位居全省前列,属于典型的水稻生产优势区域,六安市水稻生产规模优势突出,但缺乏效率优势,省会合肥水稻生产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以及综合优势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铜陵市和黄山市水稻生产最具发展潜力。另外,基于GIS的重心转移分析表明,安徽省水稻播种面积重心和产量重心变化趋势大致相当,2003年之前,重心转移随机性较大,方向变化多端,之后则趋于稳定,向西北方向转移,但安徽省水稻产量重心平均转移速度快于播种面积重心。其次建立省域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原因,研究表明,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受自然、经济、技术以及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受灾面积和城镇化发展对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具有负向作用,而水稻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水稻生产的化肥施用量、水稻单产以及水稻生产扶持政策对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其中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最强,其次是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而自然因素对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基于安徽省水稻生产的现状、布局变迁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等,构建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优化方案,并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稻生产的内在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水稻生产的土地保障;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水稻生产综合竞争力;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户水稻生产积极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图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农业区位理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农户行为选择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农业生产布局变迁的研究
        2.2.2 布局变迁的研究方法
        2.2.3 安徽省水稻生产的研究
        2.2.4 文献评述
3 安徽省水稻生产的基本现状分析
    3.1 安徽省水稻生产的总体概况
        3.1.1 安徽省水稻生产在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
        3.1.2 安徽省水稻生产在省内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3.2 安徽省水稻播种面积及产量变化分析
        3.2.1 安徽省水稻播种面积变化
        3.2.2 安徽省水稻总产量变化
        3.2.3 安徽省水稻单产变化
4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现状分析
    4.1 安徽省水稻生产优势分析
        4.1.1 规模优势分析
        4.1.2 效率优势分析
        4.1.3 综合优势分析
    4.2 安徽省水稻生产的空间重心转移分析
        4.2.1 模型介绍
        4.2.2 数据说明
        4.2.3 规模重心转移分析
        4.2.4 效率重心转移分析
5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成因的理论分析
        5.1.1 自然因素
        5.1.2 经济因素
        5.1.3 技术因素
        5.1.4 政策因素
    5.2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变迁成因的实证研究
        5.2.1 计量模型构建
        5.2.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5.2.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6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优化研究
    6.1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优化的原则
        6.1.1 可行性原则
        6.1.2 市场化原则
        6.1.3 一致性原则
        6.1.4 差异化原则
    6.2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优化的目标
        6.2.1 粮食安全
        6.2.2 生态效益
    6.3 安徽省水稻生产布局优化的方案
7 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稻生产的内在基础
        7.2.2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水稻生产的土地保障
        7.2.3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提高水稻生产科技支撑能力
        7.2.4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水稻生产综合竞争力
        7.2.5 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户水稻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地加速流转存在的问题探析[J]. 刘鹏凌,李乾.  宏观经济管理. 2016(02)
[2]种植大户成立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动因分析——基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调研[J]. 刘鹏凌,李乾,栾敬东,程红雨.  农业技术经济. 2015(12)
[3]主动应对农产品贸易挑战的思考和建议[J]. 秦富,钟钰,贾伟.  农业经济问题. 2015(11)
[4]中国玉米生产布局的变迁分析[J]. 陈欢,王全忠,周宏.  经济地理. 2015(08)
[5]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 黄文清,李明贤,周冀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6]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刘鹏凌,李乾,栾敬东.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01)
[7]近十年来中国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J]. 李天祥,朱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9)
[8]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郑小平,穆维松,田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04)
[9]我国梨生产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 耿献辉,卢华,周应恒.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04)
[10]安徽省水稻全面增产之浅析[J]. 孔令娟,汪新国,杨惠成.  农学学报. 2014(07)
 
博士论文
 
[1]中国花生生产布局变化研究[D]. 张怡.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我国水禽产业布局优化与发展的实证研究[D]. 闫建伟.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我国种植业空间布局演变(1978-2009)[D]. 李炎子.中国农业大学 2014
[4]循环农业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 徐卫涛.华中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蚕茧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周育仙.浙江大学 2014
[2]湖南省水稻区域布局优化研究[D]. 邓平洋.湖南农业大学 2013
[3]中国肉牛主产区生产布局变动研究[D]. 贾茂辉.吉林农业大学 2012
[4]安徽省沿江地区气象条件变化统计分析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D]. 朱雅莉.安徽农业大学 2012
[5]中国双季稻主产区空间分布变迁研究[D]. 雷森波.江西农业大学 2012
[6]中国水稻产业布局变迁的经济和生态分析[D]. 王紫露.浙江大学 2012
[7]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布局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D]. 吴春彭.华中农业大学 2011
[8]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研究[D]. 范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024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24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