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6 20:20
  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供给侧生产端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在质量效益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风险的防范面临挑战;粮食生产成本的攀升和比较收益的下降,使农业支持家庭生计的功能不断弱化,导致农户种粮意愿普遍降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种植结构调整,使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成本上升。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与行为、生产成本与比较收益、供需匹配关系等生产端的重要变化,对粮食供给能力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优化粮食安全目标,合理协调"保产量"与"优结构"的关系;完善价格激励机制,以需求升级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优化收储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与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
    (二)规模化生产下非粮化现象显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受到威胁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并不一定带来单产的提高
    (四)规模化经营提高种植专业化,生产结构转变困难导致市场风险提高
二、农户种粮成本收益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生产成本上升与价格下降并存,农户种粮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二)农业支持农户家庭生计的功能不断弱化,农户种粮意愿普遍下降
    (三)农业优质劳动力流失严重,粗放式生产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匹配错位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粮食供给与需求匹配错位
    (二)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种植结构调整,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成本上升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粮食安全目标,合理协调“保产量”与“优结构”的关系
    (二)完善价格激励机制,以需求升级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
    (三)优化收储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四)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与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五)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本文编号:3861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861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