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现货流动性不对等环境下多渠道供应链均衡决策

发布时间:2018-05-29 02:02

  本文选题:电子交易市场 + 现货流动性 ; 参考:《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9期


【摘要】:阐述了中国电子交易市场现货买卖流动性不对等的特点.基于固定合约、电子交易市场的期权交易和现货交易三种交易方式,研究了单一生产商、单一零售商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组成的多渠道供应链均衡决策问题,讨论了生产商的固定合约最优定价策略和零售商的多渠道最优采购策略,分析了不对等的现货流动性对供应链均衡策略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分别讨论了现货买入流动性和现货卖出流动性对参与者行为的影响.结论表明,现货流动性的提高可以带来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升;零售商更偏好现货买入流动性好的市场,并随之减少合约订购量和期初总预定量;而现货卖出流动性好的市场则对生产商更为有利,会同时抬高生产商的固定合约定价和零售商的合约订购量.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even liquidity of spot trading in China's electronic trading market. Based on the fixed contract, option trading and spot trading in electronic trading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lti-channel supply chain equilibrium decision problem, which is composed of single producer, single retailer and third party electronic trading marke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mal pricing strategy of the manufacturer's fixed contract and the multi-channel optimal purchasing strategy of the retailer,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uneven spot liquidity on the supply chain equilibrium strategy. The effects of spot buying liquidity and spot selling liquidity on participants' behavior are discuss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crease of spot liquidity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benefit of supply chain, and retailers prefer spot to buy the market with good liquidity, and then reduce the quantity of contract order and the amount of total ord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A more liquid spot selling market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producers, which also raises both fixed-contract pricing for producers and contract orders for retailer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213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H21F01)
【分类号】:F27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邢伟;汪寿阳;冯耕中;;B2B电子市场环境下供需双方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7期

2 谢家平;刘娟;孔令丞;;现货市场存在下的副产品合约交易策略优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晓杰;;全球金融危机下阿里巴巴应对策略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24期

2 李培勤;;电子商务背景下“一对二”供应链的渠道竞争[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年03期

3 施国洪;于成龙;贡文伟;;基于生产不确定和需求不确定的供应链协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2期

4 黄梅萍;汪贤裕;;双边不对称信息下风险规避型供应链的激励协调[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李媛;赵道致;;基于期权契约的低碳化供应链协调[J];工业工程;2013年03期

6 付秋芳;吴景豪;马士华;;基于运输代理商的公路运输服务拍卖定价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5期

7 赵礼强;徐家旺;王建明;;B2C电子商务模式下供应链双渠道冲突与协调的契约设计[J];工业工程;2013年06期

8 邓少灵;;随机需求条件下基于期权交易的供应链协调模型[J];工业工程;2014年03期

9 石晓梅;冯耕中;邢伟;;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济特征与风险分析[J];情报杂志;2010年03期

10 石晓梅;徐金鹏;冯耕中;邢伟;;基于电子交易市场的两类采购策略比较研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忠轶;陈丽华;翟昕;;基于期权执行价格和生产比例的联合决策[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邵俊;斯俊;杨志云;;电子商务在水泥行业应用中的实例浅析[A];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3年

3 张相斌;吴玲玉;;基于期权合同的网格环境下制造资源价格策略研究[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来;消费类产品产业链价格波及效应与应对管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曹柬;绿色供应链核心企业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辛宝贵;一类层递附生型供应链产量博弈模型及其复杂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周雄伟;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胡周君;计算网格中面向QoS的资源可用性评估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冠辉;一类生产商主导的供应链产量博弈模型及复杂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吴桥;现货价格波动下原材料最优采购决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吴忠和;基于扰动情形的供应链应急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顾玉磊;基于成员企业风险偏好的供应链风险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萌;姜振寰;胡军;;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2 马士华,胡剑阳,林勇;一种基于期权的供应商能力预订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3 常志平,蒋馥;偏向买方的E化供应链的协调与激励[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6期

4 张龙,宋士吉,吴澄;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of Loss-Averse Newsvendor with Contract[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年02期

5 洪涛;;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取向及发展趋势——商品交易市场2006年回顾及2007年展望[J];中国市场;2007年Z4期

6 胡俞越;;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何去何从[J];投资北京;2008年07期

7 晏妮娜;黄小原;;基于电子市场的供应链退货问题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年06期

8 宁钟,戴俊俊;期权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9 晏妮娜;黄小原;;B2B在线市场期权合同协调的鲁棒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10 邢伟;汪寿阳;冯耕中;;B2B电子市场环境下供需双方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锐;范光敏;;基于Multi-Agent的敏捷供应链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6期

2 周韬;;基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的供应链模型构建[J];开发研究;2009年04期

3 构平香;王祖锦;;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4 王洪炜;刘宏祥;王铁宁;金丽亚;;基于GSPN的装备器材供应链建模与分析[J];物流科技;2010年08期

5 杨鹏;;三级供应链多目标伙伴竞合博弈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08年09期

6 王芳;吴祈宗;;惩罚契约下零售商占主导地位的供应链协调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23期

7 周宝刚;胡勇;王贤斌;;供应商管理库存利润模型分析[J];物流科技;2007年07期

8 曹薇;;基于粒子群的供应链认知图优化方法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8年12期

9 蔡建湖;周根贵;黄卫来;;VMI下的两级供应链库存决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孙国华;;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价格与质量决策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慧;陈朝蓬;张覃;;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供应链稳定性评估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浩;柯贤文;谭清方;;基于供应链的包装印刷业低碳经济系统搭建与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田征;;供应链中因故延迟时间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晋;;基于Meta图的供应链建模与分析系统[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翠华;黄小原;;具有生产和分销柔性的供应链模型及其优化仿真[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林志炳;蔡晨;许保光;;双供应商下零售商的策略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莲子;刘伟华;;基于匹配能力的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任务分配模型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马鹏;王海燕;;损失厌恶偏好下的供应链回购契约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姚明志;;核心企业判定的接口供应链模型[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10 王莉;鲁鑫;李大卫;;基于零售商多重价格折扣的供应链协调模型[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建苗;供应链选型应按需供应[N];现代物流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哲辉;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娜;供应链中生产配送问题集成建模及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刘涛;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激励协调与策略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黄松;考虑行为因素的供应链定价与库存决策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甘蜜;供应链超网络设计—界定、模型和算法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吕晖;供应链社会资本、信息共享及运营绩效关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秦娟娟;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企业决策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淼;供应链管理中的最优提前订货承诺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陈曜;连续委托代理关系与供应链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孙强;煤炭供应链价格波动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芳;供应链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与量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大金;供应链协同的H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喻杰;随机需求下三阶层供应链回购协调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宗峰;电子商务环境下混合渠道供应链定价博弈及协调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曜;基于供应链同行竞争的博弈论研究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黄爱民;基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成本建模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徐保收;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建模与控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袁龙砖;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供应链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赵静;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建模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攀英;三级粮食供应链协作定价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49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949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