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运用股指期货对ETF进行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7 06:20

  本文关键词:运用股指期货对ETF进行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大学》 2008年

运用股指期货对ETF进行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

王文娟  

【摘要】: ETF(Exchange Traded Fund),即交易所交易基金,它采用完全被动的指数化投资策略,跟踪、拟合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标的指数,它可以有效规避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以求获得和指数相近的收益率,但股票市场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却给ETF的投资者带来难以回避的风险。股票指数期货(Stocks Index Futures),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股票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的规避非系统性风险,但不能有效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是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的主要工具,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可以达到规避系统性风险和锁定收益的目的。 套期保值率的计算对套期保值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也一直是金融工程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对此都有所研究。从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到现代的套期保值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OLS模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套保计算方法,可以把套期保值看作是投资者选择现货和期货的投资组合来降低组合的风险。假定投资者是绝对的风险厌恶者,其保值的目的是为了将风险最小化,由此可以得到最小方差下的套期保值比率。通过使用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历史数据,做回归分析就可以求得。 由于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尚未上市交易,没有相应的实际数据可以计算,而模拟期货交易的数据由于没有交易动机和参与者太少,并没有意义。本文采用替代的方法,用未来股指期货的现货基准——沪深300指数来代替。这种做法忽略了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间的基差风险。虽然这种假设现实中不合实情,但由于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间的相关性极强,很难产生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而且本文采用实证证明了目前存在的指数期货和现货间的相关性极强,因此这种替代在探讨本文的问题是可行的。 文章运用沪深300指数历史数据对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进行了套期保值实证研究。文中首先引用风险测量模型评估了ETF的系统性风险,再根据简单套期保值理论和风险最小化套期保值理论,应用一元回归模型分别计算得出了上述ETF的套期保值率,并评估了套期保值效果,进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0.91;F2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立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8-12
  • 1.1.1 立题背景8-9
  • 1.1.2 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9-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5
  • 1.2.1 传统套期保值理论12
  • 1.2.2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和模型12-15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15-16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15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15-16
  • 1.4 本文中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6-18
  • 2 ETF和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理论18-31
  • 2.1 ETF的发展和运作模式18-21
  • 2.1.1 ETF的发展沿革18-20
  • 2.1.2 ETF的运作和套利原因20-21
  • 2.2 股指期货发展历程21-24
  • 2.3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24-29
  • 2.3.1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24-25
  • 2.3.2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类型25-26
  • 2.3.3 基差对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影响26-28
  • 2.3.4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遵循原则28-29
  • 2.4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29-31
  • 2.4.1 传统套期保值模型29
  • 2.4.2 现代套期保值模型29-31
  • 3 沪深300指数和ETF系统风险测量31-40
  • 3.1 沪深300股指期货31-34
  • 3.2 沪深300指数运行状况分析34-36
  • 3.3 ETF系统性风险的测量36-40
  • 3.3.1 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模型36-37
  • 3.3.2 上证180ETF的β系数及系统性风险测量37-38
  • 3.3.3 深证100ETF的β系数及系统性风险测量38-40
  • 4 ETF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率的实证研究40-44
  • 4.1 期货合约价格与现货指数相关性分析40
  • 4.2 ETF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率的实证研究40-44
  • 4.2.1 现代投资组合β对冲模型41
  • 4.2.2 上证180ETF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率的计算41-42
  • 4.2.3 深证100ETF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率的计算42-43
  • 4.2.4 实证结果43-44
  • 5 结论44-45
  • 附录1 180ETF和上证指数收盘价格及收益率表45-47
  • 附录2 深证综指和100ETF收盘价47-48
  • 附录3 沪深300和180ETF收盘价格48-50
  • 附录4 沪深300和100ETF收盘价50-52
  • 参考文献52-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爱诺,郑文堂,李从珠;套期保值理论及其在股指期货中的应用初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徐华云;ETFs的发展及其引入我国的积极意义[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3 胡杰,蒋海玲;正确认识和引入ETF_S[J];经济师;2003年03期

    4 陈中旻;引入ETF面面观[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6期

    5 汤弦;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设计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6 卢国利;郑享清;;金融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和基差风险分析[J];价值工程;2007年02期

    7 刘俊,李媛;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我国的前景分析[J];上海金融;2002年11期

    8 韩德宗;我国推出ETF的可行性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1期

    9 陈家伟,田映华;基于ETFs溢折价现象的投资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06期

    10 刘慧宏;;组合套期保值策略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立群;概率方法在一种期权定价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林钟高,赵鸿;论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创新[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余明江;我国金融风险测度方法与控制模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吴晓;谢赤;;汇率风险套期比率确定方法的比较与评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齐胜理;丁元子;;“杠杆效应”对计算沪市在险价值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齐梅;赵红梅;;试论发展我国金融工程的必要性及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张勇,王建稳,英英;期权风险的VaR度量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刘毅;陈佳;吴润衡;;基于TARCH模型的VaR方法对上海股市的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董飞;;运用金融工程加强风险管理[J];北方经济;2006年04期

    10 翟东升,袁宁;我国股市风险测算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爱诺,郑文堂,李从珠;套期保值理论及其在股指期货中的应用初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毛小纶;股票指数期货的复合套期保值策略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苏婵媛;;股指期货定价与期现套利分析——兼论沪深300股指的现货模拟策略[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4 薛战忠;;股指期货与ETF的套利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5 王辉;浅析我国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指数化构造方法[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6 檀向球 ,沈辉;ETF与LOF粉墨登场[J];银行家;2004年08期

    7 刘庆富;王海民;;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研究——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经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8 曾英姿;;ETF基本特征与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5期

    9 陈游;;我国ETF发展策略初探[J];财会月刊;2009年14期

    10 杨胜刚;汪琛德;樊智;;中国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套期保值效果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洁琳;[N];证券日报;2009年

    2 海通证券研究所基金评价中心 娄静;[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广发期货 陈年柏;[N];期货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董科;[N];期货日报;2006年

    5 光大期货 曾超;[N];期货日报;2007年

    6 唐少明;[N];期货日报;2008年

    7 永安期货 张瑜;[N];期货日报;2008年

    8 广发期货 崔瑞娟;[N];期货日报;2008年

    9 中期研究院 陈冬华 陈桂宏;[N];期货日报;2008年

    10 童长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言信;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与投机[J];当代财经;1996年03期

    2 谷体峰;美国ETFs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3 刘薇,谢赤,陈东海;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估计方法:演进与前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6期

    4 胡杰,蒋海玲;正确认识和引入ETF_S[J];经济师;2003年03期

    5 吴晓求;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2期

    6 刘媛媛;李金林;;ETF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6年01期

    7 屈小博,霍学喜,程瑾涛;基于风险最小化的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刘俊,李媛;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我国的前景分析[J];上海金融;2002年11期

    9 黄长征;期货套期保值决策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10 韩德宗;我国推出ETF的可行性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共炎;期货市场的孪生兄弟套期保值与期货投机[J];中国市场;1994年03期

    2 李星;浅议商品期货持仓合约市价变动的确认和计量[J];广西会计;1996年10期

    3 华仁海,陈茂奇;套期保值交易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许世蒙,谢古今;有交易费的套期保值未定权益的最小债券价值量[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王仲兵;商品期货交易的会计核算[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郑兴无;国外航空公司是如何应对燃油价格上涨的?[J];中国民用航空;2001年11期

    7 蒋美云;关于股价指数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理性思考[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8 吴晓,谢赤;具有套期保值机会的出口产品定价行为的理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9 朱天星 ,郭多祚 ,王庆石;利用玉米期货 服务东北农业[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1期

    10 刘斌;;论我国开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时机选择[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红;李凤国;王巧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确定套期保值审计重点中的应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0)[C];2011年

    2 冉秋锦;;东航套期保值下行风险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茂军;南江霞;田雪;;基于半绝对偏差的多品种期货模糊套期保值模型[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昭军;周本顺;黄立宏;;几何型亚式期权的定价及套期保值策略[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旭智;王勤波;;基于熵的PTA期货套期保值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周明清;;套期保值: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最佳选择[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晓明;;湖北省中小企业套期保值交易行为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毛二万;;不完全市场中的定价、风险度量与套期保值[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崔科增;;塑料期货与现货投资成功之道[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10 方世建;桂玲;吴博;;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发展的比较评述[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刘洪恩;[N];深圳商报;2006年

    3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4 杨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5 史晨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马文胜 翁鸣晓;[N];期货日报;2011年

    7 许治国;[N];粮油市场报;2010年

    8 金瑞期货上海营业部;[N];期货日报;2010年

    9 乾坤期货 霍东亮;[N];期货日报;2006年

    10 五矿海勤期货套期保值研究室;[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俊辉;基于高阶矩和逐日盯市风险的套期保值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窦登奎;我国上市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志刚;我国铜企业战略套期保值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吴晓;套期保值技术及其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黄晓千;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和效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海亮;我国外汇储备的商品资产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方斌;股指期货功能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顾京;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功能实证研究与优化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祁国中;我国期货市场功能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宝森;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策略及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对上证50ETF的套期保值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王鹏;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的测度[D];西南大学;2011年

    3 崔一凡;中国衍生品套期保值的价值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徐炜;船舶燃油价格波动性特征及套期保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李嘉;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晓亮;沪铜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实证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7 侯蕾;基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郑文捷;我国企业商品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D];中南大学;2004年

    9 马伟;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定价及套期保值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赵蕊;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基本功能发挥效果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运用股指期货对ETF进行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248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