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14:23

  本文关键词: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首张股指期货在美国诞生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推出了本国现货市场甚至非本国现市场的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作为一种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现今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6日我国正式推出了第一支本土股指期货,这预示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也将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及沪深300期现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的研究为出发点,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 首先,本文介绍了股指期货的概念、发展历史、经济功能以及我国第一支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以及现货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做为分割点,通过构建GARCH模型,结合ARMA模型的结构变化,对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现货市场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第二部分运用VAR模型、JJ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期货与现货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受过去信息的冲击力较之推出以前有所减小,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减弱了市场的波动性,现货市场更易消化当期信息,做出及时有效反应,同时我们也发现沪深300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有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存在领先-滞后关系,期货约领先现货5分钟。
【关键词】:沪深300股指期货 沪深300指数 波动性 价格引导 联动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5;F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评析11-17
  • 1.2.1 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性关系研究12-14
  • 1.2.2 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引导关系的相关性研究14-17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结构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框架17-18
  • 1.4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8-19
  • 1.5 本文的创新点19-20
  • 2 相关理论概述与研究假设20-29
  • 2.1 股指期货概述20-26
  • 2.1.1 股指期货的概念与特征20-21
  • 2.1.2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21-23
  • 2.1.3 股指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23-25
  • 2.1.4 沪深300股指期货25-26
  • 2.2 联动效应的相关理论26-27
  • 2.2.1 联动效应的概念26
  • 2.2.2 联动效应的产生机理26-27
  • 2.3 研究假设27-29
  • 3 研究设计29-36
  • 3.1 波动性的衡量29-32
  • 3.1.1 研究步骤29
  • 3.1.2 研究模型介绍29-32
  • 3.2 价格引导关系的衡量32-36
  • 3.2.1 研究步骤32
  • 3.2.2 研究模型介绍32-36
  • 4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析36-43
  •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其来源36
  • 4.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36-37
  • 4.3 数据的处理及模型的建立37-41
  • 4.3.1 平稳性检验37-38
  • 4.3.2 ARMA模型的确定38-39
  • 4.3.3 ARMA模型残差序列的检验39-40
  • 4.3.4 GARCH模型的确定40-41
  • 4.4 研究发现41-43
  • 5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引导关系的研究43-54
  • 5.1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其来源43
  • 5.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43-44
  • 5.3 数据的处理及模型的建立44-52
  • 5.3.1 单位根检验44-45
  • 5.3.2 协整检验45-46
  • 5.3.3 误差修正模型(VEC)46-48
  • 5.3.4 格兰杰因果检验48-49
  • 5.3.5 互相关分析49-50
  • 5.3.6 脉冲响应分析50-52
  • 5.4 研究发现52-54
  • 6 结论与展望54-57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管理建议55-56
  • 6.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翔;;异地上市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华富士A50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2 邢天才;张阁;;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华富时A50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7期

3 刘凤根;王晓芳;;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4 张庭宾;;股指期货即将开始的“屠杀”[J];深圳特区科技;2007年05期

5 邹芯月;;且拥蓝筹待艳阳[J];证券导刊;2010年11期

6 杨春平;我国开发股票指数期货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西安金融;2004年08期

7 史克剑;;证券市场走入双边市[J];中国金融家;2007年05期

8 向峗;李慧;梁琳;;基于GARCH模型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对股指波动率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年11期

9 王强;我国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利与弊[J];财会通讯;2003年05期

10 袁利军;朱邦毅;;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丹;;股指期货在中国上市的背景分析及短期发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庆林;杨晓华;;热炉效应在股指期货内部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红英;郑学勤;刘震;章飚;富旭文;王兆先;田联丰;;股指期货运用之道[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4 王瑞庆;李渝曾;张少华;;计及环路潮流约束的电力远期与现货市场古诺均衡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史晋川;杜立民;;电力竞争、长期合约与默契合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何平;周依静;;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日内价格发现机制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卷首语[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8 袁象;余思勤;;利用扩展基尼均值系数计算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包明宝;;论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冲击及减缓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合期货;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N];山西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中秋;期现价差创新高[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邓淑斌 周小全;股指期货还无法熨平现货市场异常波动[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海通股指期货联合研究中心;股指期货推出不改市场中长期趋势[N];期货日报;2010年

5 记者 董科;天相投资董事长林义相: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是结构性的[N];期货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中秋;剖解股指期货三大谜团[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记者 梁楠;专家:科学客观看待期指表现[N];期货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欢 编辑 衡道庆;股指期货推出将促进现货市场交易量上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浦发银行 杨再斌 周翔;股指期货会带来瀑布效应吗[N];期货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韩U

本文编号:415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415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