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股指期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6:11

  本文关键词: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股指期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 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摘要】:股指期货是服务于股票市场,管理资本市场系统风险、稳定股票市场内在机制、提供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产品。基于我国股市风险较大、波动剧烈的特点,迫切需要具有风险管理功能的新型金融工具的加入来健全股市内在的稳定机制。2010年4月16日,我国第一批股指期货合约在经历了十来年的筹备后终于正式上市交易。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平抑我国股市波动、提高股市运行稳定性、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思路,使我国金融市场的机制更加健全和完善。如今,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已有将近五年时间,随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发展,进一步丰富我国股指期货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我国在时隔五年之后将推出新的股指期货——上证50与中证500股指期货。可想而知,股指期货新成员加入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有效的市场行为和更活跃的交易氛围,因此本文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沪深300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方式,来探讨沪深300指数、CPI、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美国制造业指数、SPX500指数对我国股指期货产生作用的影响方式及效果大小。实证过程中的计量分析方法主要是ADF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与其现货价格互为因果,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工业增加值也是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在模型7个解释变量中,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沪深300指数的价格,而SPX500指数和美国制造业指数的贡献度分别处在第二和第三位。因此,本文的综合结论是,我国股指期货价格的波动首先受到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其次是国外经济因素的影响和来自国际金融指数的冲击。给投资者的建议是,在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进行预测时,把握住沪深300走向、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率,以及国际宏观经济、国际性股指期货的状况非常重要。
【关键词】:沪深300股指期货 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目的10-11
  • 1.2 国际、国内股指期货相关研究11-12
  • 1.2.1 我国股指期货相关研究11-12
  • 1.2.2 国外股指期货相关研究12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12-13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13-14
  • 第2章 股指期货的相关理论简介14-24
  • 2.1 股票价格指数简介14
  • 2.2 国内外主要的股票指数14-18
  • 2.2.1 世界性的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14-16
  • 2.2.2 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16-18
  • 2.3 国内外主要股指期货介绍18-24
  • 2.3.1 股指期货简介18-19
  • 2.3.2 国外常见股指期货合约19-20
  • 2.3.3 中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及现状20-24
  • 第3章 我国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24-29
  • 3.1 股指期货合约标的物价格24
  • 3.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24-25
  • 3.3 国内国际货币金融政策25-26
  • 3.4 市场中流动资金的供需状况26
  • 3.5 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状况26-27
  • 3.6 重大意外事件27
  • 3.7 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预期27
  • 3.8 影响因素小结27-29
  • 第4章 股指期货各要素数据分析及模型的构建与应用29-42
  • 4.1. 变量、数据的选取与处理29-31
  • 4.1.1 影响因素代表性变量的选取29-30
  • 4.1.2 数据的来源选取与初步处理30-31
  • 4.2 数据平稳性检验31-33
  • 4.2.1 变量的初步处理31
  • 4.2.2 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1-33
  • 4.3. VAR模型的建立与检验33-36
  • 4.3.1 VAR模型建立33
  • 4.3.2 最优滞后阶数的确立33-34
  • 4.3.3 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34-36
  • 4.4. VAR模型的应用36-42
  • 4.4.1 格兰杰因果检验36-37
  • 4.4.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37-39
  • 4.4.3 方差分解分析39-42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42-45
  • 5.1. 本文的实证结果分析42-43
  • 5.2. 研究结果的启示43-44
  • 5.3.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志勇;刘涛;;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年09期

2 傅强;;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比较分析及中国改革路径选择[J];南方金融;2012年06期

3 冯辉;张蜀林;;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决定要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媛;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5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625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