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经济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4:48

  本文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经济林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沙江干热河谷 生态经济林 效益研究


【摘要】: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经济林的3种典型复合种植模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的关系为: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最高,2项指标为龙眼单作模式的1.6和3.3倍。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指标高于其它2种模式。各模式对局地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从对土壤改良效应来看,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明显优于其它2种模式。综合3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和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优于龙眼单作模式。
【作者单位】: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 生态经济林 效益研究
【基金】:“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与示范”(2001BA606A-07)
【分类号】:S725
【正文快照】: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干旱河谷的一部分,指金沙江下游沿岸海拔1 300 m(阴坡)~1 600 m(阳坡)的河谷地带,金沙江干热河谷干热区面积达1.1万km2,分布于云南省和四川省16个县市。“干”和“热”是该区域气候的主要特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退化,植被覆盖率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钟祥浩;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2 胡宝清,刘顺生,木士春,李旭;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的新方法探讨──以湖南怀化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4期

3 王韵;邹冬生;李林;傅元志;颜芳燕;;湘西干旱山区典型种植模式生态经济效益评价[J];耕作与栽培;2005年05期

4 高维森,张春华,沙毓仓,严俊华;元谋侵蚀沟谷高投入开发治理及效益[J];山地研究;1996年03期

5 梁杰明,林建平,陈海平,方华;珠海建设迹地岩土坡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6 张金盈,徐云,苏春江,刘兴亮;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6期

7 纪中华,李建增,沙毓沧,李贵华;元谋干热河谷退化坡地罗望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4期

8 方海东,纪中华,杨艳鲜,拜得珍,廖承飞;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黄山市生态经济区划模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赵东娟;齐伟;杨芬;;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县域生态经济分区中的应用——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蒙朝阳;谢元贵;刘济明;喻阳武;周超;刘纪岗;张锋;;小蓬竹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申健;尚衍强;徐大伟;;滑坡灾害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5 朱雪志;邓小华;;永州市稻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 彭辉;杨艳鲜;潘志贤;纪中华;方海东;岳学文;钱坤建;;干热河谷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7 邓建梅;尹海英;余传波;;攀枝花地区干热河谷干季末期典型植被的土壤含水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8 刘超;刘济明;蒙朝阳;喻阳武;;竹类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以小蓬竹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9 高鹏杰;构建温榆河人工湿地系统初步设想[J];北京水利;2002年04期

10 李香芹,吴殿廷,宋金平;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分区与发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钰;;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景观功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周兴;童新华;秦成;;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分区[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贺鸿文;;延庆县水土保持与重要水源地保护[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4 拜得珍;纪中华;廖承飞;杨艳鲜;方海东;;浅析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土壤工程技术——以云南元谋为例[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5 杨艳鲜;纪中华;廖承飞;刘光华;杨顺林;;元谋干热河谷区山羊圈养复合模式试验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6 杨艳鲜;纪中华;沙毓沧;方海东;廖承飞;潘志贤;;元谋干热区退化山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自然资源的利用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7 纪中华;方海东;廖承飞;沙毓沧;杨艳鲜;;薪炭林银合欢治理元谋干热河谷冲沟的效应研究[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8 沙毓沧;纪中华;李建增;方海东;杨艳鲜;廖承飞;黄兴奇;;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9 江功武;朱红业;钱坤建;范月清;孔维喜;史亮涛;金杰;;人类活动对元谋干热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10 李昆;刘方炎;张春华;;干热河谷气候本质特征与植被恢复[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良懿,朱金兆,毕华兴;重庆四面山森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章家恩,徐琪;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3 刘彦随;山地农业资源的时空性与持续利用研究——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4期

4 钟祥浩;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5 胡宝清,刘顺生,木士春,李旭;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的新方法探讨──以湖南怀化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4期

6 欧晓昆;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现状与生态建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7 杨定国;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建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3期

8 郑度,傅小锋;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9 吴绍洪;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J];地理研究;1998年04期

10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铁森;山区生态经济林复合结构模式及应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6年02期

2 刘延杰;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人工型生态经济林的建立[J];中国林副特产;2000年03期

3 谭梓峰,,杨志玲;浅论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结合[J];经济林研究;1996年S1期

4 冯喜增;;平泉县生态经济林体系建设初具规模[J];河北林业;1994年02期

5 李永生,刘劲,康桂兰;太行山山地生态经济林营造模式[J];林业实用技术;2002年10期

6 ;将引大入秦灌区建成全省最大生态经济林、草、畜示范区[J];甘肃农业;2003年04期

7 张培荣,罗佳琦;生态片林供氧 经济林果飘香 嘉定营造生态经济林新景观[J];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04期

8 ;以林促农 比翼齐飞──国营条山农场建设生态经济林纪实[J];甘肃林业;1994年02期

9 张绪成,李艳梅,朱执海,张立群;立足山区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经济林业[J];吉林林业科技;1999年02期

10 金李萍;朱振贤;;生态经济林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情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伏宋;;防护林网对沿海风蚀茶园的效益研究[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毕玉芬;许岳飞;;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灌草复合型草地效益分析[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嘉麟;丁玲;;部队营养效益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黄国安;陈浩;;国有企业股权效益研究[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文普;赵小蓉;王昌全;王昌桃;袁晓武;;金沙江下游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俊;董健霖;张宏伟;吴继琴;刘建荣;;防雹网防雹效果与经济效益研究[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7 刘普灵;徐勇;田均良;琚彤军;徐学选;;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朝霞;任余艳;李维向;;柠条利用技术及其效益研究——本文以作为饲料利用为主进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刘朝霞;任余艳;李维向;刘源;;柠条利用技术及其效益研究——本文以作为饲料利用为主进行研究[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10 桂昭明;;我国区域人才流动的效益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进成;青海打造生态经济林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9年

2 记者 星子;我省整合资源打造生态经济林产业[N];青海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书生 通讯员 丰昱 张娥;塔河油田生态经济林工程开建[N];阿克苏日报;2009年

4 记者 宋晓英;青海重点攻关生态经济林关键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刘明新 本报记者 朱勤;康平建十万亩生态经济林[N];辽宁日报;2010年

6 记者 尚晋生 郭民民;太原市建成环城生态经济林带[N];山西日报;2003年

7 记者 吴仲国;日将停止对无效益研究拨款[N];科技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徐补生;绿色巨龙护龙城[N];山西日报;2003年

9 舒新;香叶天竺葵[N];中国花卉报;2003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罗成友邋实习生 张潇雅;生态与经济双赢[N];重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毓良;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孙利华;我国药品管理效益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3 徐萍;税收征管效益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孙海兵;农地外部效益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文娟;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规模效益评价与决策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杨万江;安全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孙旭;河套灌区节水、减盐型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8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必昭;山西省生物覆盖技术及其效益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刘蓉慧;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及其效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骆建艳;企业社会责任的费用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赵海涛;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罗霞;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及效益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吴海华;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效益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朱晓柯;滇南中度流失区典型流域生态修复效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8 郝府祥;重庆市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孙梅;电脑销售企业参与逆向物流运作的成本分析与效益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霍华;军事装备维修费效益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7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037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