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1 00:11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县收入结构由1990年的种植业:畜牧业:工副业:林业为31.5:7:10.5:1;演变为2006年的3.4:3.2:3.4:1;土地利用结构由1999的耕地:林地:人工草地为1:2:5调整为2006年的1:14:1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人口、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工副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和森林覆盖率等8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阶段:1990—1996为第二阶段初期,1997—2002为第二阶段中后期,2003—2006为第三阶段初期。针对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资源与产业的优化耦合,需要调整林分结构,发展林草及其相关产业,对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劳务输出。
【部分图文】:

吴起,人均纯收入,收入结构,情况


3.1.1 农民经济收入的变化 吴起县经过10 a多的综合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整个县域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日趋完善,农民的收入变化(图1)可以直接反映出退耕还林后产业调整的成效,并能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否合理。在1990年的农业收入构成(图1)中,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3%,林业占2%,畜牧业占14%,工副业占21%,人均纯收入294.1元,即种植业在整个农业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对比图,吴起


图2 吴起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注:数据来源为吴起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90,1999—2006年)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的同时,畜牧业的收入在逐渐增长;农业用地的减少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工副业,而工副业收入也在逐渐增长;虽然农业用地减少了,但是由于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得种植业收入在收入结构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2006年种植业、工副业和畜牧业成为收入的三大主要来源,而林业收入虽逐渐增长但在收入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这也说明林业的发展潜力比较大,为农民以后的增收提供了渠道。3.1.3 林业用地结构的变化 1998年

聚类结果,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吴起,退耕还林工程


间距离(或变量间的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如果各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则认为其聚类结果是可信的[3]。从图3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近20 a来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上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初期,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系统”处于第二阶段中后期和第三阶段初期:1990—1996年为第二阶段初期, 1997—2002年为第二阶段中后期,2003—2006年步入第三阶段。3.2.2 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阶段Ⅱ初期(1990—1996年),农业用地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达到最大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继军,郭满才,王云峰,权松安,李桂丽;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研究——兼论“退耕还林(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0期

2 胡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继明,徐明慧;地区电信业务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方俊,张先玲;现代统计方法在建设工程造价变更研究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郭世柏,曲选辉,段柏华,何新波,秦明礼;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J];材料工程;2004年11期

4 张耀光;刘锴;王圣云;;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5 赵猛;府伟灵;陈鸣;夏涵;罗阳;赵渝徽;王丰;;压电凝血反应频率指数衰减规律及最大曲率终点法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黄玲,游海龙;现代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中的评价技术:工序能力指数分析[J];电子质量;2005年10期

7 尹艳娥,李丽华,胡中华;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催化剂中的铜、铁、镍、钠[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年03期

8 王燕,夏树芳,张建平;警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杨敏;李文勇;陈学武;王炜;;城市交通生成预测实用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10 史学勇,李元;信用评级的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新腾;注射用雌二醇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2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屠强;候选抗生素药靶识别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4 洪云;大坝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刘侃;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服装缝纫平整度等级客观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2005年

7 丁丽霞;浙江省海涂土壤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及其系统的设计与建立[D];浙江大学;2005年

8 漆随平;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戴仕宝;中国流域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入海泥沙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彦双;复掺HPC配制技术与矿物细掺料超叠效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2 代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丁菡;我国干旱荒漠植被区土壤生态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阿拉达日吐;超高压处理对乳中纤溶酶和脂肪酶的钝化效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刘成栋;大坝安全评价的多因素赋权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耿莉莉;建立理科教科书科学精神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欣;西安市PM_(10)污染预报及生态调控能力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卢东;有机农业典型案例生态环境效益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闫绍峰;数据挖掘技术在非球形颗粒沉降速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付红祥;海棠的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继军;“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8期

2 颜景辰;雷海章;;“一退两还”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农户畜牧业行为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志丹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3 王继军;纸房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其投入问题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3期

4 王继军,董银果,白钢萍;论“退耕还林(草)”[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02期

5 王继军;商品型生态农业循环系统中的人类行为机制[J];水土保持通报;1999年06期

6 胡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7 李文;;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现金收入的影响——对重庆市五县(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8 李桦;姚顺波;郭亚军;;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军;胡敏;岳玎利;Birgit WEHNER;Alfred WIEDENSOHLER;;重污染和新粒子生成过程中城市大气颗粒物数谱分布演变过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2 程强;张晓;;哈密盆地荒漠绿洲环境变化过程[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海波;颗粒群平衡模拟的随机模型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高效脱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巢世军;渭北旱塬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效益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洁;利用遥感影像监测乌梁素海富营养化演变过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婷婷;微粒凝并Monte Carlo法分析及室内微粒演变规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袁振杰;河北七里海潟湖湿地动态演变与环境整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会利;河北省典型滨海湿地演变与退化状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单新东;杭州市环境卫生管理模式探讨[D];浙江大学;2005年

7 庞庚林;环保法规对电力工业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8 赵国庆;包钢及周边地区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2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892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