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关中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时空动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2 06:10

  本文关键词:关中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时空动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摘要】:以关中地区1999~2008年农村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为基础,参照农业生态协调度计算公式,结合关中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关中地区及其各地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和协调等级。结果表明:(1)1999~2008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表现为从上升到近两年来下降的趋势,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在波动中下降,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除个别年份外,都处于较稳定的上升趋势;(2)关中各地市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渭南市和杨凌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的上升趋势最快,咸阳、宝鸡市次之,西安和铜川市的协调度上升趋势较慢;(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子系统的发展对地区农业系统协调度有抑制作用,经济子系统表现为促进作用,社会子系统则处于波动增长影响。针对关中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农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调控模式。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生态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9JJD770025)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主要内容,协调发展己被公认为处理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最佳选择,也是保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1,2]。为此,一些国际组织及相关研究人员从20世纪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飞;张平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2 刘彦随,吴传钧,鲁奇;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3 杨世琦,王国升,高旺盛,陈源泉,陈冬冬;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04期

4 许振宇;贺建林;刘望保;;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协调度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06期

5 杨世琦;高旺盛;;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张宝安;张雪花;张宏伟;;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的区域发展协调性研究[J];生态经济;2007年10期

7 刘彦随,冯德显;陕北绥德县可持续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评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夏霆;朱伟;赵联芳;;镇江市社会经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J];水资源保护;2007年04期

9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不同尺度下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蔺海明,颉鹏;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陈晓华,华波,周显祥,张婷;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3 许筱蕾;论我国绿色农业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4 何秀丽;张平宇;程叶青;;吉林省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5 常玉光;佟艳;;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6 王丽晔;;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7 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8 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9 李玲芬;延军平;徐映雪;王敏;;西南湿润山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省江川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10 蔡佳亮;殷贺;黄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学意义——以土地利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苏;吴迪;叶慧海;魏显威;石冰;赵琴;;常德地区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吴鼎鼎;;错位与链接——论西南民族地区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多维互动发展[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庆;陈利根;何长元;;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兰新萍;龙如银;;基于动态产量的长三角地区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彬;杨达源;董杰;唐继刚;;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7 李惠梅;张安录;;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的计量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秦建桥;李朝晖;罗育池;朱祉熹;侯锦湘;陈邦雄;林伟彪;;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珠海市为例[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萍;农村土地流转: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丘健明;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刘晓琼;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小玲;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寇晓东;基于WSR方法论的城市发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魏爱梳;浙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义军;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就业的协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莉;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玉成;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亚龙;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甘肃省县域农业经济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晓凯;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曲长祥;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李艺娟;王菲凤;;福州市2000—2004年的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3 史培军,张淑英,潘耀忠,王静爱,洪世奇,沈培平,朱文泉,叶涛;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申金山,宋建民,关柯;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5期

5 王军;陈振楼;许世远;;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6 张学勤,曹光杰;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与改善措施[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7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8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9 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10 李忠武,蔡强国,唐政洪,吴淑安,王宏;精准农业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应用[J];地理科学;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先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世琦;高旺盛;;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杨世琦,高旺盛,隋鹏,陈源泉,许翠;湖南资阳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3 蔡晓陈;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苏振民;林炳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警度——以南京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5 吕连宏;罗宏;张征;;中国“能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刘小琴;刘洪玉;;1998~2008年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柯健;汪燕敏;;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8期

8 曹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5期

9 林道辉,杨志峰;密云水库水环境保护与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10 王文彩,周国富;赤水市生态修复示范区人地关系协调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晓翠;;基于协调度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耿殿明;;矿区RESE系统的“持续-协调”测度模型与应用[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甘晓辉;李爱新;舒晓波;李芳颢;吴萍;;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关系评价研究——以彭泽县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安和平;赵栋昌;王君莉;邹波;;贵州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初步探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门可佩;朱鸿婷;;我国区域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锐;韩文秀;;环境-经济系统协调模型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少平;杨运琼;;区域可持续能力度量模型及应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陈忠;金纬;严宇骊;;系统协调的类型与测度[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10 杨梅焕;曹明明;;陕西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晔 王方民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结构协调度较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娟娟;提升发展度 把握协调度 推进持续度[N];渭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程明盛 实习记者 王根荣;中山发展处于比较协调水平[N];中山日报;2005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周景博;调整产业协调人与环境的发展[N];中国财经报;2004年

5 记者 朱菲娜;以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经济协调分布[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李正图;企业运营要遵守唯实理念[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向春玲;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N];光明日报;2005年

8 王晔 张慧芳(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促进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5年

9 向春玲;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10 记者 金蓉;市民满意度位列其中[N];重庆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张晓慧;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张海峰;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常宏建;项目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白先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陈航;港城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汪玲;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发展协调关系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杨欢;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博;西安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王星;区域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邱春;基于SD的经济综合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唐莉玲;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水平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颖;针刺操作对人体协调度(相干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6 韩跃;面向协调的区域经济环境系统管理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唐丹;台州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胡建权;江西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代科建;编组站系统结构分析及能力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邹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7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077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3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