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6 14:06

  本文关键词: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6年

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以辽源市为示范基地

李秋梅  张显双  程耀辉  

【摘要】:辽源市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为东辽河源头区,属生态脆弱区。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是由农田、果园、养殖、林业和加工业5个亚系统组成。根据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结合本区属江河源头区特点,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技术措施相结合,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相结合,充实丰富生态位,确定以涵养水源、控制泥沙下泄、治水改土、绿化荒山、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为中心,发展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尽量做到对有机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缩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周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建立低山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最佳模式。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我们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为突破口,在辽源市建立了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区域推进,立体开发”,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发荒山栽果树,利用水库搞水产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以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相结合,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逐步形成了“山上松林戴帽,山坡果树缠腰,坡下修塘筑坝,坝下开田种稻”的小流域生态经济模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一、自然环境辽源市地处东北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河流、沟道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为东辽河源头区,属生态脆弱区。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58.lmm,年平均气温为5.2℃,无霜期137d,属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天然植被较稀疏,牧草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投稿须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2 杜春利;;河北将水土保持宣传列入远程教育内容[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1期

3 王晔立;;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以甘肃定西市高泉小流域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沈月琴;徐秀英;李兰英;吴伟光;朱臻;;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01期

5 叶利民;;浅谈现代农业基地的规划与实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02期

6 王和山;;以“精细化”提升财政管理水平[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年01期

7 杨挺博;;蓄压节水点灌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2期

8 张声林;;宁都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2期

9 刘毅;;对龙南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产业发展的调查和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10 廖纯艳;;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J];人民长江;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中博;潘克厚;;赤潮治理的方案选择及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的对策研究[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志良;;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王立;王强;马放;温沁雪;伊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闫美华;薛金香;王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包头市达茂旗黑山沟小流域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克斌;李志华;杨三平;;暴雨中心区清水河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特点及评价[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金宝;;石羊河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优化模式[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7 周振民;;西北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饶世权;;从保护生态到经营生态:我国资源法价值观的转向——以《森林法》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贾引狮;;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彦;[N];桂林日报;2010年

2 记者 郭海凤;[N];平凉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玉萍;[N];临汾日报;2010年

4 记者 段金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5 通讯员 王海 于海琴 记者 陈建;[N];承德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兴洲 通讯员 杨翀天;[N];临汾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振;[N];平凉日报;2010年

8 记者 姜兴民;[N];铜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常川;[N];西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余向东 马艳霞;[N];中国渔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鑫;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倩;可持续消费视角下的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吕翠美;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能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孙宗凤;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效应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朱洪革;森林自然资本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任群罗;基于生态经济观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7 刘秀花;中国西北地区再造山川秀美综合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常丹东;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用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温明振;有机农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董骁;论包容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建设[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侃;生态经济理论与中国产业政策导向[D];东华大学;2010年

2 杜素红;村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陈俊宇;伊犁河谷北岸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晨雨;农业企业化经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5 黄敬;福建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丽佳;基于沼气技术的生物质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唐政;三峡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桓;海岛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艳飞;试论贵州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10 王侨;重庆三峡库区“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效益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6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16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