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度的测算

发布时间:2017-12-24 17:31

  本文关键词: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度的测算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耕地生态经济系统 集约度 粗放度 生产函数


【摘要】:农业生产中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间的相互作用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们参与控制的自然与生物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载体 ,它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及其与自然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科学的评价该系统的集约化程度是耕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的关键内容 ,将为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特点 ,利用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全要素生产函数 ,导出以科学相关的资源生产率为基础的耕地经营的集约度和以资源数量变化相关粗放度的测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经营模式评价模型。并对江西临川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经营模式分析和验证。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苏南京210095
【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农村缺席创新”(编号 :2 0 0 0ZBX790 0 0AC) .
【分类号】:F323.2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口与耕地、吃饭与建设的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建立和逐步完善阶段 ,经济建设中忽视资源和环境的行为不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耕地 ;长期以来 ,我国粗放型、外延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仍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付新爽,刘鹏,王振江,许学国;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陈庆吉,王殿选;经济系统集约度与粗放度的评价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吉,曲中宪,矫庆星,李祥忠;基于C—D生产函数的集约度与粗放度的测度公式及其应用[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张勇,梁赫;浙江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评价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09期

3 邓瑾轩;积分预测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徐曙光;;经济节约化和集约化的评价方法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06年04期

5 王宏起;;机械产品的系统优化设计[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6 王宏起;姚德民;;开放型国民经济系统扩大再生产基本模型的研究[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7 曹志宏;吴克宁;梁流涛;赵珂;吕巧灵;;集约度与粗放度在判定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8 丁宁;;嘉兴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7年08期

9 姜晴;;整治性评价城市道路交通安全[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3期

10 张勇 ,梁赫;浙江省工业生产率的测定及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覃巍;农民收入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王春芝;国际物流通道优选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邹海波;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与状态评价[D];长安大学;2007年

4 李强;基于多智能体的重庆市安全产业集约化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松;刘成武;罗倩;金三峰;;1990~2008年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2 郑华伟;刘友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3 吕博;张荣群;;宁夏农业集约化程度时空评价研究[J];农业工程;2011年02期

4 宋成舜;陈志;翟文侠;;基于典型宗地的西宁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刘爱;宋成舜;翟文侠;刘成武;;基于微观尺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西宁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6 宋成舜;汤进华;周惠萍;;微观视角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7 孙丽薇;雷国平;;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08期

8 倪超;雷国平;;黑龙江省宝泉岭垦区耕地动态变化及集约利用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9 周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11年03期

10 张广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襄樊国家级高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奇;秦明周;;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高迎春;佟连军;;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曲衍波;张凤荣;;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宋佳楠;金晓斌;周寅康;;耕地集约利用对粮食生产力贡献度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恒萍;;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倩倩;黄贤金;张兴榆;刘欣;;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9 孙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集约利用措施探讨[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玲;;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小彬 汤涧;由大到强的转变[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2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副司长 郑振源;发展土地市场促土地集约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朱新方;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度提升速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史汝学 本报记者 彭晓和;城市土地如何实现集约利用[N];抚顺日报;2007年

5 冯战平 王雅云;鹿泉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约度[N];石家庄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伟;推进自主研发计算机规模化应用[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昆山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吴洪;土地是否“黑户” 鼠标一点就知[N];福建日报;2006年

9 胡敏;在重点项目新兴产业上求得更大突破[N];扬州日报;2007年

10 木父;2005 “上工”发展呈现五大特点[N];中国服饰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何虹;城市地价高涨及地价稳定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黄利民;农地边际化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于林;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业结构变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佟雪铭;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郑新奇;基于GIS的城镇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8 秦远建;产业集约化理论与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熙巍;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天津市中心城区用地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永建;甘肃省设区市土地集约度时空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伍超;村庄空间集约度的测度方法与规划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红伟;张家界市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海斌;市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龙国光;贵阳市白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6 刘永为;兰州市公路集约用地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李海波;成都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双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力;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鑫;基于KML格式的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1329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29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