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年

发布时间:2016-10-24 15:02

  本文关键词:河北坝上高原生态经济型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袁平  徐斌  

【摘要】:因过度开垦和放牧,农牧交错带已成为我国自然植被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并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对该区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文章选择具有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特征的阿鲁科尔沁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旗草地畜牧业发展状况、农牧业的特点和问题,探讨了阿鲁科尔沁旗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最后提出了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措施和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分类号】:F326.3
【正文快照】:

农牧交错带是指将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草原牧区分隔开来的狭长带状区域,它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从大兴安岭东麓经辽河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祈连山东段至青藏高原东南缘直达云贵高原,跨16个省、自治区,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与热带、温带等地带相比,草原区和农牧交错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新章,成升魁,闵庆文,张立峰,张新民;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型畜牧业发展对策——以河北省张北县试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2 金争平,苗宗义,史培军;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例[J];资源科学;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晖,张克斌,慈龙骏;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近20年来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杨慧霞,冯佰利,李海华;中国农牧交错带环境恶化态势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陈玉香,周道玮,张玉芬;玉米、苜蓿间作的产草量及光合作用[J];草地学报;2004年02期

4 李波,濮培民;淮河流域及洪泽湖水质的演变趋势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5 龙瑞军;董世魁;胡自治;;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J];草原与草坪;2005年06期

6 闫丽娟,张恩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理论载畜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定西县为例[J];草业科学;2005年03期

7 韩永伟,韩建国,王堃,张蕴薇;利用年限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5年03期

8 董孝斌,高旺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以纸坊沟为例[J];草业学报;2003年04期

9 刘林德,高玉葆;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系统功能整合[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10 高清竹,何立环,江源,王家骥;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农业与牧业用地互动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旺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系统生产力研究方法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少麟;周婷;;边缘效应的空间尺度与测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袁平;徐斌;;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阿鲁科尔沁旗为例[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学录;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系统耦合[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3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邹亚荣;中国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6 贾利;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8 梁存柱;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结构、功能与区划[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何文清;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风蚀影响因子与保护性农作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吴全忠;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开发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章;河北坝上高原生态经济型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2 何念鹏;农牧交错区乡村生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宗明;黄土塬区农田生产力模拟与潜力开发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王丽宏;“南秸北饲”发展坝上舍饲畜牧业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常月明;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其治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和平;内蒙古黄土丘陵的壑区自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李金霞;北方农牧交错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以扎鲁特旗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丽;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带农、牧子系统能量与能值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贾泽祥;黄土高原山坡地水土流失及其对生产力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马治国;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庭院集雨提高水分转化效率技术途径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继周;葛文华;张自和;;草地畜牧业的出路在于建立草业系统[J];草业科学;1989年05期

2 金争平,苗宗义,王正文,阎占卿,杨吉力,高清竹,贾志斌,高明星,刘旭,李力业;水土保持与土地资源和环境——以黄土高原准格尔试验区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S1期

3 张新时,李博,史培军;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绍礼 ,杨辅勋;试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产建设方针[J];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03期

2 许鹏;;新疆草地畜牧业现代化问题讨论——目标、途径与设想[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3 周寿荣;;国外现代化草原科技动态[J];四川草原;1980年02期

4 ;中国草原学会成立并进行学术交流[J];饲料研究;1980年01期

5 毛文星,任国泰;新西兰草地畜牧业[J];中国畜牧杂志;1981年04期

6 ;对发展我省畜牧业生产的几点意见[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81年03期

7 周寿荣;;川西北地区草地畜牧业现代化的途径[J];四川草原;1981年01期

8 周寿荣;;川西北地区的草地建设与草地生态平衡[J];四川草原;1981年02期

9 王宏杰;郭延平;;关于盐池草地畜牧业现代化问题[J];中国草地学报;1981年04期

10 张尚德;;澳大利亚的养羊业——赴澳考察报告[J];甘肃畜牧兽医;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秀;;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2 周兴民;;青海省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3 康俊;;发挥民族院校的优势和特色 努力办好自然科学学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4 滕春凯;白武明;;含摩擦多断层的断裂力学研究[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5 卢小良;柯兴彬;;草业产业化是草地保护与开发的原动力[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毛培胜;韩建国;;施肥对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鲍健寅;;开发资源优势 突出发展农区草地畜牧业[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李向林;黄文惠;;西南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对策[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夏成兴;侯凯;汪章启;;持续发展皖东南草地畜牧业的差距问题与对策[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陈家贵;;结合西部大开发略谈广西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敬智;[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赵宝锟 周长庆;[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记者 张大仓;[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4 记者 罗俊强;[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新华社记者 李亚非;[N];农民日报;2001年

6 公保扎西 刘巨元 仇崇善;[N];农民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孙文剑;[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丰向红;[N];人民日报;2002年

9 记者吴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江村旺扎 系那曲地区畜牧局党组书记;[N];西藏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邹亚荣;中国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3 赵彩霞;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防治风蚀沙化的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宋乃平;农牧交错带农牧户土地利用选择机制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吴全忠;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开发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苏里坦;绿洲-荒漠交错带水热传输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魏虹;五大牧区草畜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巴雷;松嫩草地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竞争与共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伟坤;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布都瓦斯提·吾拉木;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水位分布的遥感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0年

2 陈富华;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优化模式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3 侯淑涛;DEM支持下的临界土地利用识别技术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4 卢珊;长岭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春梅;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6 万五星;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中低山森林交错带采伐演替初期阶段植物群落动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杨华;牧民定居前期人工饲草料地生产、生态效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8 吴晓天;草地沙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9 佟宝全;北方农林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研究——以内蒙古阿荣旗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建勇;遥感技术探测绿洲地下水分布的方法研究——以于田县为例[D];新疆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坝上高原生态经济型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51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