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以苏北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发布时间:2016-10-27 14:45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以苏北盐城海滨湿地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心理学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以苏北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第 32 卷 第 11 期 2010 年 11 月 文章编号: 1007-7588 (2010) 11-2107-08

2010, 32 (11) : 2107-2114

Vol.32, No.11 Nov., 2010

Resources Science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


——以苏北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
摘 要: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 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 的动态评价, 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 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 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 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 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 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 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 经济功能不断 提高的发展历程, 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 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 在 湿地资源的利用上, 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 表明现有的 “滚动” 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 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 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 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 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 作来指导。 关键词: 湿地功能; 评价; 生态经济位模型; 盐城滨海湿地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1 引言
下, “如何把诸多湿地功能连在一起,理解湿地在国 地、 利用湿地、 保护湿地及重建湿地, 这些都需要加
[1] 强湿地科学研究” 。近年来, 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生

面尚未见报道。其主要研究思路是: 研究如何利用 生态位理论, 定性或定量地演绎作为一个系统研究 对象的属性和发展态势、 并以此寻求诊断系统功能 安全的方法与模式。这为湿地功能生态位、 经济位 的构建及其在湿地功能的动态评价方面提供了方 法借鉴。本文拟以极具生态保护价值, 湿地利用与 保护矛盾突出的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构建湿 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模型, 探讨如何利用生态 经济位对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的发展态势进行 评价, 以期为湿地功能评价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为 区域湿地管理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在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剧烈的趋势

家经济建设中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如何研究湿

态保护的湿地功能及其态势评价逐渐成为国际研 究最为活跃的领域[2]。国内的湿地功能或效益的评 价研究, 已发展到对湿地功能指标进行测算与综合 评价阶段, 这些研究对指导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 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量化研究湿地功能的现 状及其变化趋势方面稍显不足, 使湿地功能评价方 法难以在湿地利用和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
[1, 3]

。湿

2 生态位理论与湿地功能生态位、 经 济位模型
2.1 生态位态势理论 生态位理论旨在探讨生物物种或种群在一定 尺度下生存发展时, 需要什么条件, 能够发挥什么 作用, 即对该层次该范围内的 “生态环境” 有什么影 响 [8]。生态位有态和势两个基本属性, “ 态” 是指生 态元 (即指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组织结构如生物群

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 经济 功能利用上的冲突, 因此, 探讨如何对湿地生态、 经 济等功能进行动态评价, 可为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 保护冲突提供科学参考。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位扩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土 地利用 [4-5]、 农业[6]、 城市[7]等领域, 在湿地功能研究方
收稿日期: 2010-04-03; 修订日期: 2010-07-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50102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BK2008343) 。 作者简介: 欧维新, 男, 湖南益阳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湿地资源利用与效应研究。 E-mail: wxounj@163.com



2108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11 期

落、 物种、 种群等, 能进行生态学过程的功能单元) 的状态, 是过去发展变化以及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积累的结果, 如能量、 数量、 资源占有量、 生产产值、 发展水平等; “势” 是生态元对环境的影响能力, 主 要是指能量和物质变换的速率、 生产的能力等; “态” 是 “势” 发展变化的基础, “势” 是促使 “态” 发生 转化的能力 。 2.2 湿地功能生态位、 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 理中的意义 湿地的生态经济功能是指其既具有强大的物 质生产功能, 可为人类提供湿地经济产品, 又具有 诸如污染净化、 调节大气、 提供物种栖息地等多种 的生态功能。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生态 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 它的所有成分都含有经济和 生态的双重特征和功能, 类比生态位理论中的物种 或群落, 本文把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基本生态和经 (Eco-Economic Unit, EEU) 。系统中可供 EEU 利用 的资源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对该 EEU 产品的需求, 济功能的结构单元定义为生态经济元
[9]

能经济位的最适经济位; 其单位统一为货币化价值 或效益。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位、 经济位的态势计 算模型、 生态经济位模型, 本文采用作者前期的研 究成果[10]。其中, 生态经济位越大, 则评价单元的生 态功能越大, 反之则经济功能越大; 生态经济位值 大于 0.50, 则该单元生态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小于 0.50, 则该单元生态功能小于经济功能。

3 苏北盐城海滨湿地
3.1 研究区概况

苏北盐城海滨湿地位于中国海岸的中部, 是典 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 分属响水、 滨海、 射阳、 大丰 和东台五县市, 介于 32°34'~34°28'N, 119°27'~121° 16'E 之 间 。 沿 海 滩 涂 面 积 为 4570km2 (含 辐 射 沙 至中国沿海面积最大的后备土地资源, 建有 2 个国 洲) , 约占江苏省的 70%、 全国的 14.3%, 是江苏乃 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 护基地 (图 1) 。湿地类型主要有芦苇 (Phragmites

共同决定着该 EEU 的功能地位。把 EEU 对湿地资 为 EEU 在湿地系统中的功能状态, 势是 EEU 功能变

australis)湿 地 、 草 滩 湿 地( 包 括 盐 蒿(Suaeda glauca) 、 互花米草 (Spartina anglica) ) 、 淤泥沼泽湿 地、 人工湿地 (包括养殖水域、 水田) 等五种。在人

源的利用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地位定义为湿地功能 的经济位或生态位, 其中, 生态位和经济位中的态 化的能力。在同一个 EEU 中, 生态位和经济位是湿

地功能的两个方面, 在空间和功能上表现为此消彼 长的竞争关系。在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过 在湿地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或经济功能的最高点。 程中, 湿地功能的最适生态位或经济位, 表示 EEU 湿地功能生态位大小表示 EEU 在湿地生态系

统中所处的生态功能地位的状况, 指示湿地系统的 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经济位大小表示 EEU 在湿地生 开发利用状况。在湿地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 态值 态系统中所处经济功能地位状况, 指示湿地系统的

可表征湿地资源开发或保护的状态, 势值则表征湿 地资源未来开发或保护的趋势, 生态位值越高则应 EEU 的开发力度。 强化该 EEU 的保护力度、 经济位值越高则应强化该 2.3 湿地功能生态位、 经济位的评价模型 本研究设定湿地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的最大 生态服务价值为湿地功能生态位的最适生态位; 设 定湿地利用中单位面积的最高净经济效益产出 (经 济产出 + 生态效益 - 经济投入 - 污染成本) 为湿地功
Fig.1 Location of research area 图 1 研究区示意

2010 年 11 月

欧维新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

2109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下, 滩涂围垦开发强 度不断增大, 湿地资源的经济功能日益显化、 生态 功能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 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 矛盾越来越突出。 3.2 功能参数选择与研究数据 针对盐城滨海湿地的实际情况, 考虑湿地重要 功能因子的空间可表达情况, 选取各湿地类型的湿 地产品、 水质净化、 重要物种栖息地、 碳氧循环等主要 的功能参数指标; 湿地开发利用的功能参数选取包括 各利用方式和类型的经济净产出 (扣除投入和水体污 染成本) 、 碳氧循环、 重要物种栖息地等 (表 1) 。 空间支配因子数据来源于 1983 年盐城海岸带

表 1 盐城滨海湿地及其利用的生态环境价值损益
Table 1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agricultural benefits-costs of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s 水质 净化 芦苇 草地 淤泥滩 林地 旱地 水田 盐田 鱼塘 3.564 0.829 0.001 — — — — — 碳氧 循环 1.187 0.152 — 1.350 0.641 0.832 — — 湿地 产品 0.526 0.073 0.428 0.057 — — — — 物种栖 息地 0.033 0.033 0.033 -0.033 -0.033 -0.033 0.033 ( ×104( / hm2·a) ) 水体污 染(N,P) — — — — 0.123 0.388 0.381 1.769 — — — — -0.052 -0.417 — -3.568

农业净 收益

-0.033

土地利用纸质扫描图、 2000 年和 2008 年 TM 遥感影 像数据, 经配准纠正数字化, 生成拓扑关系, 建立湿

注: “-” 代表环境成本。

Fig.2

The function’ s ecostate and ecorole changes of the economic niche for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图 2 1983 年、 2000 年和 2006 年盐城滨海湿地功能经济位态势变化



2110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11 期

Fig.3 The function’ s ecostate and ecorole changes of the ecological niche for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图 3 1983 年、 2000 年和 2006 年盐城滨海湿地功能生态位态势变化

地的空间演变数据库。属性数据除了一部分来自 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外, 大部分体现湿地生态经济功 能的参数, 如物质生产功能参数、 净化功能参数等, 主要参考欧维新等人关于盐城滨海湿地资源及其
[11~15] 开发利用的价值损益研究相关成果 (表 1) 。

含着人们对湿地开发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对 经济比较利益选择的转变。在 1983 年, 湿地功能经 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 44.9% 和 44.7% ; 而大于 0.75 的湿地仅有 137 km2, 仅占研究区面积的 3.16%。到 济位的态值两极分化, 态值低于 0.25 以及态值介于

0.50~0.75 的湿地面积分别达 1944km2 和 1937km2, 2000 年, 湿地功能经济位的态值整体上明显提高, 态 值 介 于 0.50~0.75 和 大 于 0.75 的 湿 地 面 积 达 到 2000 年到 2006 年经济位态值依然呈增长趋势, 但 幅度不大, 态值介于 0.50~0.75 和大于 0.75 的湿地面 3153km2, 分 别 占 研 究 区 面 积 的 48.2% 和 24.8% , 积分别增长了 0.7%和 2.8%。这主要是因为多种经

3.3 湿地生态经济功能态势评价

观数据和获得各类生态经济功能参数值与数据, 运

利用 1983 年、 2000 年和 2006 年研究区土地景

用生态经济位模型, 采用 1km×1km 格网为生态经济 特征 (图 2, 图 3) 。 3.3.1 湿地功能经济位态势评价 湿地功能经济位 态值的变化反映了湿地被开发利用的状态, 其中隐

元, 分时段评价和分析湿地生态 - 经济功能的变化

营, 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能给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

2010 年 11 月

欧维新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

2111

收益, 湿地大都被开发成鱼塘, 使得态值提高, 而到 开发空间变小, 使得 2006 年态值增幅不大。

2000 年后, 保护控制开发的力度增大, 同时新鱼塘 在空间分布上, 1983 经济位态值大于 0.50 的湿

值, 图件中以最低势值表征。最高势值带, 在 1983 年主要分布在响水和滨海的盐场区, 到 2000 年和 2006 也变成带状分布, 沿老海堤西侧分布。从时间 上看, 1983 年时的湿地经济位最高势值区在 2000 开发利用的效益提高了一个档次; 而 2000 年 -2006 域绝大部分变成基本农田, 由于政策的影响, 改变 利用方式的空间变小有关。 3.3.2 湿地功能生态位态势评价 湿地功能生态位 态势的评价主要是对芦苇、 盐蒿、 互花米草和淤泥 滩四类滩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不同时段 和空间的分布状态和可能变化趋势的评价。其中, 态反映了在某一时段不同空间上的生态功能差异、 亦或是某一区域在不同时段上生态功能的变化情 况; 势反映了某一生态经济单元提高其生态功能价 值的可能空间的大小, 即现状功能价值低, 则提高 空间越大。 在 1983 年的盐城滨海湿地中 (图 3) , 生态位态 年有一半面积势值降低了一个档次, 意味着该区域 年湿地的经济位最高势值区变化不大, 可能与该区

地斑块集中分布在老海堤以内, 代表的利用类型为 耕地; 态值大于 0.75 的湿地呈零星分布, 相对集中 区位于废黄河口和射阳盐场周边; 低于 0.50 的湿地

集中在老海堤以内的广袤滩涂以及响水县的盐 最高态值主要沿老海堤以外盐蒿滩或米草滩以内 呈带状分布, 南北跨度在滨海、 射阳和大丰三个县 市的滩涂湿地; 而此带东西两侧分别为最低态值带 与较高态值带; 较低态值湿地主要集中在响水和滨 海两县的盐场区。与 2000 年相比, 2006 年湿地功 值带进一步扩张, 向南延伸至全东台滩涂, 并向东 侧的滩涂扩展, 使最低态值带进一步变窄。这种带 状分布体现了滩涂水平滚动开发的模式特点。 湿地功能经济位的势与态成反向变化, 反映了 能经济位态值的空间分布变化不大, 主要是最高态

场。2000 年湿地经济位态值主要呈带状平行分布,

湿地开发效益提高的潜力。本研究因盐蒿、 米草、 淤泥滩等没有开发, 因而没有计算他们的经济位势

值小于 0.25、 0.25~0.50、 0.50~0.75、 大于 0.75 四个区

段 的 湿 地 面 积 分 别 为 2638km2、 1070km2、 233km2、

Fig.4 The changes of the ecological-economic niche for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functions

图 4 各时期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变化



2112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11 期

390km2, 占 研 究 区 面 积 的 60.9% 、 24.7% 、 5.4% 、 9.0%。在空间分布上, 态值大于 0.50 的湿地主要分 成, 小于 0.25 的湿地主要是临海的淤泥滩 (老海堤
2

态经济位空间 (Ni 值在 0.25~0.75) 小, 三个时期均仅 占总面积的 3.1% , 形态上表现为不连续线状, 分布 于极高与极低生态经济位空间的夹缝中。这说明,, 盐城滨海湿地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 间分异, 反映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 则体现为理论 上存在保护与开发的明显边界, 不存在适宜开发的 湿地功能过渡地带, 即在湿地功能方面, “ 滚动” 开 发模式缺少科学依据。而事实上, 从湿地功能生态 经济位的空间变化来看, 高生态经济位值呈带状分 布在向海一侧, 是芦苇、 盐蒿、 米草和淤泥滩分布的 区域, 并逐步向海变窄, 从 1983 年到 2006 年的面积 减少了 1050 km2, 湿地资源一直被 “滚动” 开发, 这意 味着, 当地政府在制定湿地资源开发政策时, 不是 区域的通达度、 开发成本等。 以湿地功能为主要限制性因子, 而是其它因素, 如

布在芦苇分布区, 小于 0.50 的湿地主要由草地区组 内陆一侧主要是被开发利用的农田等类型, 其面积 为 1797km , 其生态位态值以 0 表示) , 其生态服务功 能最低。到 2000 年和 2006 年, 态值大于 0.50 的湿 态值较小 (0.25~0.50) 的 湿 地 面 积 则 由 1983 年 的 地面积进一步锐减, 仅占全区面积的 6.4% ; 而态值 小于 0.25 的湿地面积分别增加到 75.4% 和 84.9% ; 24.7% 分别降到了 18.2% 和 8.7% 。在空间形态上, 与 1983 年相比, 表现为绿色带 (图示态值为 0.25~ 0.50 的区域) 变得更狭长蓝色带不再连续, 变成了 向推进。 盐城滨海湿地功能生态位势值的变化从三个 时段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 整体上, 势值由低到 高呈平行海岸线的带状分布, 而两个高势值带的宽 度逐渐变窄, 理论上表明可以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空间的区域面积越来越少, 也意味着势值降低 的那些区域已经提升了其生态服务价值。而实际 上, 由于当地政府和农户对滩涂湿地的 “滚动开 发” , 把大部分的湿地变成了农田和养殖鱼塘, 其生 态功能并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图件中显示的最 小生态位势值带的不断扩展, 是因为本研究没有对 被开发的湿地类型进行生态位态势的计算而以 0 值 表征所致。 零星的斑块散落绿带周边, 且一齐不断向海岸线方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济位评价模型, 以 1km×1km 格网为生态经济元评价 (1) 从湿地功能的态势变化来看, 盐城滨海湿 研究利用生态位理论, 构建湿地功能的生态经

了盐城滨海湿地功能的时空变化。其主要结论是: 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 务功能、 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且这种变 化还在延续。空间变化上表现为较高经济功能带 由陆向海逐步推进, 但推进速度开始减缓; 较高生 态经济功能带也向海一侧平移, 且其带状空间形态 不断变小变窄。 (2) 从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的变化来看, 盐

位、 经济位的态势时空变化特点可以看出, 由于人 类活动, 特别是围垦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 盐城滨

从 1983 年、 2000 年和 2006 年的湿地功能生态

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 空间分异边界; 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 不存在适宜 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 研究表明 “滚动” 开发模 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 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 达度、 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 (3) 因此, 迫切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研

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 态服务功能、 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且这 种变化还在延续。因而迫切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 管制措施来控制和规范人们的开发利用行为, 指导 湿地系统的保护, 促进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3.4 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评价 从图 4 可以看出, 生态经济位变化呈明显的两
2 2 2

究成果来指导和规范湿地开发行为, 以协调湿地保 护与开发的矛盾。 4.2 讨论

极分化。 1983 年、 2000 年和 2006 年三个时期的极 高 (Ni 值>0.75) 与极低 (Ni 值<0.25) 生态经济位的 面 积 分 别 达 到 2215 km 和 1982 km 、 1276 km 和
2 2 2

本研究旨在借鉴生态位理论思想, 探讨湿地功 能评价的方法, 以期能为湿地功能评价研究工作提 供参考。已有的相关湿地功能评价方法研究, 主要 集中在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量化方法 研究、 静态和动态湿地功能的定量表示方法等方

2907 km 、 1165 km 和 3015 km , 占总面积的 51.1% 和 45.8%、 29.6%和 67.3%、 27.0%和 69.9%; 过渡性生

2010 年 11 月

欧维新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

2113

面。由于评价目的、 标准、 湿地类型、 所处的地理位 置不同和待评价的功能类型差异, 评价方法也不尽 相 同 ,如 生 境 评 估 规 程(Habitat Evaluation
[18]

[ 4 ] 张侠,葛向东,濮励杰,等. 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 [ 5 ] 郝仕龙,曹连海,李壁成. 生态位理论及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 [ 6 ] 梁卫理. 集约持续农作制论探讨 [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 [ 7 ] 胡春雷,肖玲.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 地域 [ 8 ] Hardesty,D.L. The niche concept: suggestions for its use in human [ 9 ] 井波,任建兰. 生态位理论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 山 [10] [11] [12] 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4):79-81. 划方法探讨[J].湿地科学,2009,7(2):125-129. 欧维新,杨桂山. 基于生态位的湿地生态一经济功能评价与区 ecology[J]. Human Ecology, 1975, 3(2):71-85. 研究与开发,2004,23(2):13-16. (3):167-170. 用[J]. 中国水土保持,2010, (3):35-37. 护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677-683.

Procedures)[16]、 湿 地 评 价 技 术(Wetland Evaluation
[19]

[17] Technique) 、 湿地快速评价法 (Rapid Assessment

of Wetlands) 、 虚拟参照湿地法 (Virtual Reference

Wetlands) 、 水 文 地 貌 评 价 法(Hydrogeomorphic

Assessment,HGM)[20] 和 价 值 评 估 方 法(Valuation 动态化的评价方法, 正指导着湿地科学研究及区域 湿地保护与开发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在对 湿地功能的变化态势评价研究上涉及较少, 而本研 究构建的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在湿地功 能的时空态势变化上有较好的适用性。 此外, 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模型以生态经济 元为评价单元, 相比通用的生态经济功能价值评估

[21] Method) 等。这些方法, 尤其是湿地功能定量化、

济价值评估初探[J].资源科学, 2006,28(2): 175-179.

欧维新,杨桂山,朱红云. 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物种栖息地经 欧维新.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资源价值及其利用的生态环境效

应评估与管理 [D]. 南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

方法, 不仅能在类型上对湿地功能大小进行比较, 且在评价湿地功能的空间分异上更具优势。但评 价单元的大小不同, 在湿地功能尤其是功能的空间 异质性评价上, 结果可能会产生较大差异, 因此该 方法在湿地功能评价的尺度响应研究上也具有较 好的适用性。鉴于此, 本研究更多地体现为方法上 的探讨, 其结论仅是在 1km×1km 评价单元下的评价 结果, 更多工作有待深入的研究。另外一个值得讨

[13] 欧维新,高建华,杨桂山.苏北盐城海岸带陆源氮磷污染负荷估 [14] 欧维新,高建华,朱红云,等.苏北海岸带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J]. [15] 欧维新,高建华,杨桂山.滨海芦苇湿地对氮磷污染物质的净化 [16]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Habitat Evaluation Procedures (HEP) [R]. Washington DC: Ecological Services Manual 101,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1980. 效应及其价值估算[J].海洋通报, 2006,25(5):90-96. 经济地理, 2006,26(4):653-656. 算初探[J].生态环境,2006,15(3):495-498.

论的方面是, 在本文中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评价 模型的应用仍是以湿地功能价值评估成果为基础, 而价值评估方法不少学者对其客观性和结果的准 确性等方面仍有不同看法。因此寻找适宜于湿地 功能生态经济位模型的功能评价指标, 指标量纲的 统一等问题还应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 陈宜渝.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 [J]. 中国基础科学, [ 2 ] 赵士洞.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 任务和建议[J].第四纪 [ 3 ] 吕宪国, 黄锡畴. 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 地理研究所成立 40 周年[J].地理科学,1998,18(4):293-300. 研究,2001,21(4):330-336. 2002,(1):17-19.

[17]

evaluation technique (WET). Vol. I, Literature review and evaluation rationale [R]. Vicksburg: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US Army Engineer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 1991.

Adamus P R, Stockwell L T, Clairain J E, et al. Wetland

[18] Larson J S, Mazzarese D B. Rapid assessment of wetlands: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to Management [A]. W J Mitsch. Global 1994.

Wetlands: Old World and New [C].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19] [20] Kent D M, Schwegler B R, Langston M A. Virtual reference

wetlands for assessing wildlife [J]. Fla. Sci., 1999, 62: 222.

assessing wetland functions using hydrogeomorphic classification,

Smith R D, Ammann A, Bartoldus C, et al. An approach for

reference wetlands and functional indice[R]. Vicksburg: US Army Engineer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 Wetlands Research [21] Program Technical Report, 1995. 出版社, 1999. 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事处. 湿地经济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



2114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11 期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Economic Functions Based on the Niche Theory:
A Case Study on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s
(L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OU Weixin, GONG Jiaying, YE Lifang, SUN Xiaoxiang

Abstract: There is frequently a conflict between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due to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of wetlands. As the wetland system and it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change, dynamic evaluation of such a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oordinat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wet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The wet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was a process involv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with ecological-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by analogy with the species or communities of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the construction unit with basic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was considered an ecological-economic unit (EEU) in the wetland system. The ecological-economic niche (EEN) is defined as the status of EEU in possession of resources or the function position of EEU, i.e., the EEN i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EEU in the wetland system.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the paper defines the most adaptive niche which is of the highest ecological value or could provide the largest net-economic benefits. Involving the most adaptive niche and the realistic niche of wetland functions, the ecostate and ecorole of the EEN for wetland functions were formulated. The ecostate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for example, is the nearness degree between the most adaptive ecological niche and the realistic ecological niche. The ecorole can essentially reflect the trend of the realistic ecological niche and the most adaptive ecological niche. The EEN of wetland functions was formulated by the ecostate and the ecorole. We extensively explore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wetland functions of the Yancheng wetlands in a 1 km × 1 km unit of EEN based on the ecological-economic niche model. The ecological-economic functions value provided by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wetlands, including wetland productions, water purification, atmospheric regulation, important species habitats,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wer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coastal wetland system has experienced a course of continuing reductions and losses in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services, but the economic functions were progressively intensified. This trend is likely to continue; 2) over the study area,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economic functions show explicitly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there is no transition zone for suitable development. It was implied that the existing “rolling”development mode of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s is not wetland function-oriented but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accessibility to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costs, etc.; and 3) to coordin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scientific wetland function zoning is required. Key words: Wetland function; Evaluation; Ecological-economic niche model;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s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以苏北盐城海滨湿地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55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