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第01期文章目录

发布时间:2016-10-28 18:00

  本文关键词: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主  编:李锐
地  址:陕西杨凌区西农路26号
邮政编码:712100
电  话:029-87018442
传  真:
电子邮件:
国内统一刊号:61-1094/X
国际标准刊号:1000-288X
邮发代号:52-167
单  价:14.00
定  价:84.00
期刊介绍: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水土保持通报

2010年01期目录

1、黄土塬区坡面土壤侵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李志[1,2];刘文兆[2];张勋昌[3];郑粉莉[2]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何淑勤[1];郑子成[2]
3、黔中喀斯特地区5种林型冬季土壤呼吸研究  丁访军[1];聂洋[2];高艳平[1];吴鹏[1];胡蕖[1]
4、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土壤溅蚀特征研究  程琴娟[1,2];蔡强国[2]
5、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水保工程措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  蔡进军;李生宝;蒋齐;张源润
6、沙棘植物对砒砂岩沟道土壤改良效应的研究  杨方社[1,2];李怀恩[2];杨寅群[2];乔旺林[3]
7、韶关地区6种阔叶树种幼林的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许松葵[1];薛立[2]
8、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研究  高素娟[1];王占礼[1,2];黄明斌[1,2];张宽地[3];刘俊娥[1];袁殷[1];陈浩[1]
9、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枯落物水文特性  赵陟峰[1,2];赵廷宁[1];叶海英[1];杨小梅[1]
10、“三江并流区”暗棕壤腐殖质特性及其与土壤结构的关系  王晶[1];何忠俊[2];王立东[1];龙兴智[2];和顺荣[3];王建忠[3];洪常青[1]
11、基于景观功能分区的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模式研究  李跃军
12、潮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对年径流量的影响  李子君
13、新型抗蒸腾叶面肥对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邓春娟[1,2];郭建斌[1];高程达[1]
14、赣北红壤坡地侵蚀性降雨的特征分析  马良[1,4];左长清[2];邱国玉[3]
15、晋西黄土区刺槐林种植密度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  郭建斌[1];赵陟峰[2];骆汉[1]
16、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二色补血草生长和保护酶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  李田;刘庆;田家怡;孙景宽
17、不同地区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  郭靖;骆亚生;郭鸿;付中原
18、山东省济莱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植被恢复过程分析  陈海波[1,2];舒安平[1];李芮[3]
19、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废弃地恢复华山松群落的物种配置研究  赵敏慧[1];杨礼攀[2];杨中宝[1];王跃[1]
20、黄土高原子午岭不同林龄天然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组成研究  王金成;李海燕;梁健
21、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地土壤孔隙与贮水特性  李红[1];范素芳[1];张光灿[1];张淑勇[2];周泽福[2]
22、佛山市湿地松林地表径流中可溶解性氮和磷的流失特征  薛立[1];薛晔[2];郑卫国[1];傅静丹[1];冯慧芳[1];史小玲[1]
23、森林植被和小流域生态修复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研究  兰跃东[1];康玲玲[2]
24、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璩芳[1,2];张万军[1];刘秀萍[1]
25、西北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杜鹤强;韩致文;颜长珍;邓晓红;宋翔;廖杰
26、泾河上游固原县景观变化地形梯度特征分析  董有福[1,2];汤国安[2];赵永华[3]
27、农户类型与农业景观变化类型间相互作用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  梁小英;杨明楠;陈海
28、农户对退耕政策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米脂县杨家沟镇为例  杨维鸽;陈海;高海东;王涛
29、泰安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地下水环境退化研究  王滨[1,2,3];朱振亚[1];蔺文静[3];陈立[3];张发旺[3]
30、典型岩溶槽谷区地下河水质变化对农业活动的响应——以重庆市青木关地下河为例  贾鹏[1];蒋勇军[1,2];杨平恒[1]
31、道路建设扰动下的生态效应分析及其消减对策  田甜[1];李绍才[1,2];孙海龙[3];龙凤[2];陈敏[2]
32、五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张文普[1,2];赵小蓉[1];王昌全[2];王昌桃[1];袁晓武[3]
33、20a来延安示范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梁伟[1,2];张晓萍[1,2];杨勤科[1,2]
34、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  苏鑫[1];王继军[1,2];李慧[2];牛艳利[2]
35、草地雀麦对北京山区石灰性褐土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张磊[1,2];朴顺姬[2];孙铁军[1];武菊英[1]
36、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赵忠宝[1];田静毅[2];李克国[1];耿世刚[1]
37、黄土高原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评价系统  张安邦[1,2];上官周平[2];焦菊英[2];刘晓东[3]
38、三峡水库库岸地质灾害防治之我见  张信宝
39、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娄会品;高甲荣;陈子珊
40、人工增雨作业中区域雨量估算方法的探讨  林长城[1];李白良[2];隋平[1];蔡义勇[1];夏辉[3];陈彬彬[1]
41、SY固化土构件在护坡工程中的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张慧莉[1];廖柯[2];石一彤[3]
42、空间分析在铜川市耀州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中的应用  延延[1];杜荣军[2];严芳[3]
43、WEPP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以坡度和水保措施为例  刘远利[1];郑粉莉[1,2];王彬[1];王玉玺[3];解运杰[3];樊华[3]
44、基于熵值函数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以四川省阆中市为例  周杜辉[1];王佑汉[2];李同昇[1]
45、考虑应力场作用的饱和黄土渗透特性研究  郭鸿;骆亚生;郭靖
46、地表覆盖及生理生态因子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义;谢永生;郝明德;李晓
47、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的建设、更新与演替  刘建凯[1];郝明德[2];邹厚远[2]
48、《水土保持通报》投稿须知  
49、“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水土流失现状与驱动力分析  李波[1,2];周忠发[1];刘梦琦[1]
50、基于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的山东省生态风险分析  杨永峰[1,2];孙希华[3];王百田[1]
51、川西地区低频率泥石流的特征  林明安[1,2];王士革[1];范晓岭[3];卢铖昀[4]

【期刊收录汇总】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本文关键词: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态势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56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