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的新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02 09:18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的新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734字 投稿:张礚礛

全文1页 共2734字

 

 

[提要]本文以带息商业汇票的背书转让为例,对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过程中,背书人和被背书人的账务处理进行解析。关键词:商业汇票;背书转让;账务处理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6月25日一、带息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的概念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

摘要:在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从“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四个方面比较浙江产业集群与台湾产业集群的差异,并对浙江省产业集群的…

[提要]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虽然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但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应当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完善就业市场,运用法律手段扫除体制性障碍,帮助大学生顺利…

 

  摘要:本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从生态足迹角度探讨了新疆人口、经济等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对新疆的生态足迹影响显著,西部大开发对其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此外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在新疆并不存在。

  关键词:生态足迹 STIRPAT模型 新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成了全球性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TIRPAT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建立了新疆人口规模、城市化、产业结构等人文驱动因子与社会驱动因子之间的计量模型,探讨新疆人文因素、社会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STIRPAT模型设定
  (一)STIRPAT模型
  I=PAI原始等式最早是用来分析人口、经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I=PAT原始模型存在局限性,后来学者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STIRPAT随机模型。其具体表达式如下:
  I=αPbAcTde (1) 其中,I、P、A、T分别表示生态环境压力、人口数、富裕和技术水平,a、b、c、d为模型估计参数,为了消除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异方差,将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变成如下表达式:
  lnI=α0+α1lnP+α2lnA+α3lnT+e
  (2)
  (二)STIRPAT模型的拓展
  上述模型没有从更深层次挖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仅就这些因素考虑环境状况过于笼统,根据已有文献研究可知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很多,因此本文构建以下扩展模型:
  lnI=α0+α1lnP+α2lnA+α3ln2A
  +α4lnT+bilnXi+e (3)
  其中富裕水平的二次项是用来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Xi代表一组控制变量,有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开放程度、能源消耗、西部大开发虚拟变量等。
  二、新疆人口与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说明
  本文借鉴了对新疆历年来生态足迹的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处理。现对文中用到的解释变量说明:人口规模(用P表示),由上一年年末人口与本年年末人口之和除以二;富裕水平(用A表示),由实际人均衡量;技术进步(用T表示),由研发经费支出与GDP的比重来衡量;能源结构(用表示energy表示),由煤炭消费量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作为代理解释变量;产业结构(用indstruc表示),用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比重表示;城市化水平(用urban表示),城市化水平由非农人口与总人口比值来衡量;开放程度(用open表示),用各省进出口总额与比GDP重来表示;西部大开发(wd),2000年以前用0代表,2000以后有1代表。
  (二)模型回归检验
  根据计量模型(3)式,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处理,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三)回归结果分析
  在模型1中仅仅考虑环境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规模每提高1%,环境压力就加重3.8% ,并且各变量都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资源消耗过度,促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通过绘制环境质量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图,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是呈现线性曲线,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地增加。在模型1的基础上中加入人均GDP和技术水平得到模型2,从模型2可以看出人均GDP的一次项非常显著,但是二次项系数不显著。这说明人均GDP与环境压力之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不成立;技术水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技术进步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进。在模型2的基础上,首先将不显著变量剔除,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构成模型3,根据表1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变量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其他变量的系数符号都没有发现变化。当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每提高1%,环境压力就提高0.29%和0.25%。在模型4的基础上我们加入贸易开放程度,根据表1的结果,可以得知产业结构水平和开放水平都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产业结构水平相关系数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将贸易开放程度剔除,加入能源结构,构建模型5,从模型5可以看出,AR(1)显著性不能通过,而且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也不能通过,这可能是由于能源结构和城市化、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存在严重的相关性。因此在下一步的操作过程中,将能源消费去掉,加入西部大开发虚拟变量,得到模型6,根据回归结果,所有变量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且西部大开发的系数为正,其他变量系数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我们对模型(6)回归结果加以分析:首先城市化水平越高,生态环境压力越大,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在不断地增加,,人类各种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等地排放,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加压作用。其次,技术进步有利于环境质量地改进,因为设备的不断更新,使效率提高。再次,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大量增加,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最后,西部大开发对新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其原因如下:第一,内地人口大量迁移新疆;第二,大量开垦耕地;第三,能源大量开采;第四,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人口数量来看,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其次,城市化、产业结构水平提高,进一步加大的环境压力; 最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比重;第二,加大环护投资力度;第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第四,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产业;第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①吴玉鸣. 广西生态足迹与能源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0,20(11):30—35
  ②王国刚,杨德刚.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9,31(5):969—975
  ③李飞,宋玉祥等.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718—723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跨越式发展的新疆向西开放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JJD850005—2)、 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基地项目“新疆向西开放建设中生态环境合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10112B05)、新疆大学世川良一项目(XJU—SYLLF11010)阶段性成果
  (李强谊,1986年生 ,湖南岳阳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晓钰,1978年生,新疆巴州人,新疆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汪平臻,1985年生 ,湖南岳阳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摘要:本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从生态足迹角度探讨了新疆人口、经济等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对新疆的生态足迹影响显著,西部大开发对其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此外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

摘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及旅游业的碳排放入手,分析了“欧盟航空碳税”的背景、实质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合理之处,认为航空碳税对中欧旅游贸易也会造成“双损”的后果。建议中国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全球方案制订,另一方面需要增强技术转移、投资和贮备。关键词:欧盟航空碳税…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世界各大银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寻找危机爆发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融危机成为当务之急。…

摘要:百货业在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内六区百年来商圈变化发展的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天津市百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关键词:百货业商圈对策一、研究背景1852年在法国出现的百货业态,距…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64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