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年

发布时间:2016-11-30 20:32

  本文关键词: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年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

沈镭  刘立涛  

【摘要】:本文从国家与区域两个尺度,区域能源资源本底与流动、区域能源可持续性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趋势判断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方法。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能源供需总量、结构、区际流动三方面的挑战;(2)现状综合分析显示:从三大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八大经济区来看,中国沿海地区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大西北、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最强;(3)未来态势演进分析表明:持续至21世纪中叶,能源消费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供给区集中分布在"三北"地区,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省份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而能源对外依存度最小的省份则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与西北)。

【作者单位】: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1引言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中国区域能源供需形势日趋紧张,区域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构建中国区域能源可持续供应体系是应对能源供应紧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直接措施。与此同时,中国各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群,王效瑞,徐敏,张家鼎;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赵凤琴,汤洁,周德春;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在长春市大气环境功能分区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阮沈勇,黄润秋;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谷树忠,耿海青,姚予龙;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定位[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5 朱传耿;仇方道;马晓冬;王振波;李志江;孟召宜;闫庆武;;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6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7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8 成升魁;徐增让;沈镭;;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9 杜文渊,杨丽;我国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10 侯国祥,张豫,苏海,彭盛华;基于Arc/GIS的长江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姚圣贤;康桂红;杨宗波;郝兰春;杨荣光;刘恒德;;GIS技术在宁阳大枣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王欢;;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4 张海梅;符晓;牟萌;;GIS与农业气候区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5 王丽;;黄山市生态经济区划模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6 张静;尹君;张贵军;商哲;;基于GIS地理格网方法的秦皇岛市生态区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7 吴文玉;何彬方;杨太明;张爱民;;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8 赵银兵;何政伟;倪忠云;敬小东;;GIS支持下的九龙县居民地适宜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9 曹稳根;段红;;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10 赵洁;许伟;刘青;钱谊;;盐城沿海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建设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俊宴;史宜;陈雯;;基于空间适宜性分区的市域生产力布局规划——以如皋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爱民;马晓群;盛绍学;孔庆欣;;安徽农业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利用[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邵权;陈国阶;;试论复合生态区划[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龚宇;单成钢;王聪玲;王璞;;GIS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孝富;舒俭民;张林波;;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厦门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张志卫;丰爱平;刘大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比较研究——基于海洋区域管理的新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刘素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5 黄宇慧;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综合平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大鹏;基于D-InSAR技术监测云驾岭煤矿区开采沉陷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赵洋;基于PSR概念模型的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云开;无凸轮轴配气机构开发及在可控自燃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广彬;公路建设对生态影响及植被恢复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秀峰;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于洁;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筛选及其性质初探[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彦东;新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树平;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俞宏德;生物质电厂燃料供应系统的模拟与优化[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窦贻俭;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1期

2 倪绍祥,杨国良,蒋建军,查勇;自然景观遥感解译基础上的华中自然区划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3 杨桂山,施少华,王传胜,安宁;长江江苏段岸线利用与港口布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4 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1994年06期

5 刘晓利,许俊香,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许振文,范晓娜,李雪梅;烟台市生态功能分区及生态安全评价[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6期

7 吕凌燕;;中外环境税法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汪克夷,刘玉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孟令尧;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1期

10 谷树忠,耿海青,姚予龙;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定位[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oséGoldemberg;Thomas B. Johansson;Amulya K. N. Reddy;Robert H. Williams;刘林群;;新千年的能源[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1年06期

2 熊冁然;曾普胜;;从低碳视角看我国能源战略调整[J];科技资讯;2010年12期

3 姜巍;高卫东;;基于能源安全的中国国际能源通道建设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4 喻毅;;湖南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3期

5 ;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北京宣言[J];太阳能;2005年06期

6 张兴兰;冯百侠;赵海军;;新能源产业势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8期

7 ;中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03期

8 黄众;;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9 赵锦;;我国发展IGCC的思考[J];应用能源技术;2009年09期

10 陈武;李云峰;;新时期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思考[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3 郭小哲;朱玉武;王霞;;我国能源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俞善庆;;上海可再生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5 沈晟;;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刘立平;余克志;张敏;;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优化传热学课程的教学[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洪亮;;燃料视角下青海可持续发展探讨[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8 石宝珩;;实现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何伦志;安尼瓦尔·阿木提;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发展策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10 佟泽民;杨春育;;建设城市高效能源体系应对低碳时代挑战[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王来保;[N];人民日报;2011年

2 卢雪梅 杨国丰;[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实习记者 李宁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CUBN实习记者 张焱;[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玉明 郑晓奕;[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石珊珊;[N];机电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顾克非;[N];消费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宋馥李;[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马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万清;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旖芸;上海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郭晓立;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思强;中长期能源预测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谢治国;新中国能源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郭丽华;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高建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时仿真模型与运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9 祖智君;晋陕蒙交界地区能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蔡敏;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中国煤层气产业规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能源结构的优化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宋瑞;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朝;论对能源贸易的国际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12年

4 赵炜;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安全的俄罗斯和美国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丁昱;浅析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与中国的能源外交[D];外交学院;2011年

6 苑洋洋;后危机时代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7 刘兵;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缅能源合作[D];山东大学;2012年

8 柳天恩;俄罗斯能源政策调整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王硕;中日能源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宫春博;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生态经济区划─—以承德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00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