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图文】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其在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_郑德凤

发布时间:2016-12-23 09:17

  本文关键词: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其在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读: ResourcesScience第36卷第3期2014年3月2014,36(3):0584-0593Vol.36,No.3Mar.,2014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3-0584-10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其在生态经济

ResourcesScience

第36卷第3期2014年3月

2014,36(3):0584-0593

Vol.36,No.3Mar.,

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其在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_郑德凤

2014

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3-0584-10

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

其在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郑德凤1,臧正1,孙才志2

(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116029)

要:为了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突变理论和突变级

数法对各类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从总量和强度两个视角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绿色GDP核算与评价模型,以中国大陆省区为例对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改进模型计算出我国耕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转换因子为0.9871,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均衡因子分别为1.0000、1.1275、0.9562、1.1198、1.0049和0.5888;利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绿色GDP核算与评价模型计算出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的绿色GDP总值、绿色GDP净值及万元GDP资源消耗、万元服务价值模型以及有关绿色GDP核算与评价模型,对定量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资源与环境成本具有参考价值,模型方法科学合理、简便实用,具有一定可靠性和普遍适用性。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GDP;突变理论;资源消耗;环境成本

GDP环境损失成本,准确体现了当前我国有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结果表明,基于突变理论的生态系统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资源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约束作用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生态系统兼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一直是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和难题之一。自1997年Daily、Constanza等提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

2]

来[1,,国、内外学者在全球不同尺度范围内,展开了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所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效用,既包括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文化娱乐服务等直接利用价值,也包括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间接利用价值[2],服务范围涵盖国民生产各个部门。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和随机性的结构复杂的巨系统,没有成熟和统一的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研究过程中多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替代方法计算,以致得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往往偏大、因此其可靠性常常为人所质疑,使其在实践应用中常常遇到困难[7];加之由于人们对“价值”的考量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评价过程也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评价结果不能很好地体现生态系统具有的阈值和动态性特征[5]。另外,由于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经济环境一起构成具有多重反馈、开放型的非线性巨系统,系统内部机制

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3-5],不仅促进了全球资源、环境价值评价工作,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6-8]。

收稿日期:2013-03-26;修订日期:2013-12-2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122136110003);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L13BJL019)。

作者简介:郑德凤,女,黑龙江伊春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dfzheng@163.com通讯作者:臧正,,E-mail:zangzheng@126.com

第1 / 10页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及其在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24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