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1 19:16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5年

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化研究

黄元  

【摘要】:森林是稀缺性资源,具有经济利用和生态利用的多种功能,是地球环境系统的重要生态屏障。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森林资源在经济利用和生态服务之间竞争性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建国以来,国有林区为追求单纯的生产目标而过度采伐,严重弱化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处于生态效益辐射带的区域系统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蝴蝶效应”,挖掘引发恶化循环的动力翅膀并中止生态恶化“多米诺效应”的惯性,是事关人类生存空间可持续性的重要课题。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森林资源优势,同时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鉴于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处于人力资源水平低下、资金资本短缺、技术能力匮乏和林业区域外支持因子恒定且极其有限的困境,本文以林产工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其在林产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对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制定优化调整方案,切实改善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发展状况,对林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充分了解林产工业的概念、林产工业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及其生态化的内涵,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根据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林产工业生态化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结合具体的数据指标,完成对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分析;针对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模型。选取相应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化的PSR模型,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及综合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现有林产工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本论文提出了加强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及科技支持,协助林产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低碳经济产业区块和新兴产业区块建设,从实际行动中彻底地改善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的发展问题,打破发展瓶颈,实现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化进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贤政,万静,高亳洲;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计量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唐英;;流域森林生态环境服务交易及其理论分析框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邵文武;黄训江;胡望斌;;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结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4 梁丽芳;张彩虹;;构建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经济学分析[J];理论探索;2007年06期

5 蒋敏元;包玉华;;试论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主体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6 江泽慧;;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现代林业 全面推进林业血防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7 赵尘;黄新;余爱华;赵康;;工业生态学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8年02期

8 孙刚;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5期

9 肖长江;欧名豪;李鑫;;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5年03期

10 王毅昌;蒋敏元;;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卡娃;蒙古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企业环境责任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6 宋天和;莫袆;;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8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朱翼;湖北林业产业布局的案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毅,于泳;绿色营销发展现状及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天印,宋全夫,张守林;灰喜鹊的生态观察[J];动物学杂志;1979年04期

3 李智勇,樊宝敏;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杨明洪;外部性校正之争与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5 高永年;高俊峰;韩文权;;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6 唐晓兰;;大型浆纸企业清洁生产评价研究[J];中华纸业;2006年10期

7 王青;陈志刚;陈逸;;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8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乔青;;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J];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9 俞孔坚,叶正,李迪华,段铁武;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年04期

10 敖仁其;蒙古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与产业调整战略分析[J];东北亚论坛;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通格(Bayaraa Naranlungalag);蒙古国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蔡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分析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包明齐;中国与蒙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韩振冬;中蒙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曙碧;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加佐里格;蒙古国乌兰巴托都市圈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1世纪林产工业的研究内涵不断扩大[J];木材加工机械;2002年02期

2 张兴华 ,付德宝;刍议林产工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2年03期

3 林凤鸣;关于我国林产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2003年05期

4 罗振新;加快湖南林产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5 罗振新;加快林产工业发展 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贡献[J];湖南林业;2003年06期

6 罗振新;省厅授予39家林产工业为龙头企业[J];湖南林业;2003年12期

7 振新;省林产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在长沙召开[J];湖南林业;2003年12期

8 黄永平;我区林产工业实力显著增强[J];广西林业;2004年06期

9 巩广元;史湘力;;浅论建筑行业的崛起为林产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06年02期

10 ;关于征集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50周年院庆历史资料的启事[J];林产工业;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少华;梁成军;;湖南省林产工业的现状及其产业组织优化研究[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2 张森林;;林产工业当前面临问题的思考[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裴安道;李艳;;林产工业基地建设中的五朵金花[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典想;王军;;林产工业在宿迂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儒杰;;林产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新形势与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明华;程宝栋;王文锋;王东亮;;低碳经济时代林产工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7 崔积瑺;郭萌;;节约森林资源 启动林产工业循环经济[A];林木机械装备与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李根宝;[N];协商新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锦;[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于凤琴 王评;[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焦玉海;[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5 李明甫;[N];眉山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盛力;[N];丽水日报;2007年

7 ;[N];丽水日报;2007年

8 田文;[N];中国工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黄真;[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晋雯;[N];中国建设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永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产工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元;黑龙江森工林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相钊;延边林产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3 金春姬;延边林产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吴红霞;黑龙江省森工林产工业快速发展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王帅;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我国林产工业产业布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岳宪伟;延边林产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D];延边大学;2005年

7 侯立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工业发展的技术经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8 陈莹;大兴安岭林产工业集聚水平及效应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延边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相关作者

>金春姬 >陈莹

>吴红霞 >侯立臣

>岳宪伟 >黄元

>王帅 >李相钊

>孙永波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31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