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9-05-18 22:23
【摘要】:退耕还林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在分析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解决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contro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rst area. Taking Hechi City in northwest Guangxi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local project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were studied.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in Karst are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
【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KZCX2-XB2-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4BA606-08)
【分类号】: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继军;“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8期

2 许联芳,杨春华,孔祥丽,罗俊;西南喀斯特移民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安全对策——以桂西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3 龙花楼,李秀彬;美国土地资源政策演变及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2 朱利东,林丽,付修根,庞艳春,熊永柱;矿区生态重建[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王喜君;对退耕还草与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问题的探讨[J];草业科学;2004年08期

4 龙花楼;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5 高群;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6 孙燕;张云鹏;王慎敏;周寅康;;我国耕地保有量的指数预测模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7 许月卿;李双成;蔡运龙;;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蔡运龙,蒙吉军;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9 万军;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10 赵中秋;后立胜;蔡运龙;;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运龙;;生态建设的观念、政策与管理: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思考[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房世波;“3S”技术在川西干旱河谷退耕还林(草)监测与生态还林决策中的应用——以甘孜州九龙县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3 李贤伟;退耕还林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4 朱芬萌;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支撑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赵贺;转轨时期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姜曙千;湘西北岩溶山区降水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宗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东梅;退耕还林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方一平;山区生态产业的开发与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永华;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生态环境恢复与调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志凌;中国城市地产价格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鲁绍伟;河北省坝上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吕彦彬;涉县土地征用中的土地收益分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董伶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工业用地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6 刘建宇;基于3S技术的武隆芙蓉江黑叶猴生态环境评价[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亦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朱洪波;退耕还林草政策目标效应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9 孙霞;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10 余波;退耕还林(草)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施文;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J];城市规划;1999年07期

2 周亮亮;土地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1期

3 沈怡,刘秀华;自然灾害对重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2期

4 杨小雄;广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1期

5 刘新平,王克林,李文祥,谭山川,李作威,曾馥平,蒙冠禧,韦政社;喀斯特区域科技扶贫开发市场经济机制探索——以广西环江环境移民科技开发示范区建设为例[J];开发研究;2002年03期

6 谢炳庚,谢光辉;开展土地整理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战略措施——以湖南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年04期

7 周宝同,李雪梅,谢德体;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整理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杨勋林,王克林,许联芳,熊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03期

9 刁承泰,陈菲,吕韬,周志跃;岩溶槽谷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整理——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J];中国岩溶;2002年01期

10 倪绍祥,谭少华;江苏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辰;在“喀斯特之国”(?)察[J];国际经济合作;1986年03期

2 陆汉魁;美景招来天下客——广西旅游业蓬勃发展[J];中国民族;1988年12期

3 ;中国科协学会部1992年重点学术活动一览表[J];学会;1992年Z1期

4 张大轩;;东山乡喀斯特地区饮水工程取得了良好效益[J];水利经济;1993年04期

5 ;全国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纪要[J];自然资源学报;1994年01期

6 王铮,,刘丽;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J];科技导报;1994年10期

7 ;关于全国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J];学会;1994年01期

8 ;喀斯特与喀斯特贫困[J];中国贫困地区;1995年01期

9 刘安国;组织“西南战役”[J];中国贫困地区;1995年02期

10 李先琨;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及其对策[J];山地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汉刚;刘建达;宋文荣;宋建军;张四维;;喀斯特地区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吴仪芳;宋文荣;许汉刚;刘建达;宋建军;;浅层物探在监测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应用[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程志平;单娜琳;;岩溶塌陷的地球物理调查方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吴世明;王钊;;自然灾害和环境岩土工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金效华;吉占和;覃海宁;;红水河上游喀斯特地区(限于贵州省西南地区)兰科植物研究[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刘茜;;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流域治理浅议[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克林;;生态脆弱区域农业产业化策略[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胡征宇;罗玮;;溪菜的生物学研究概况[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杨道华;;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谢志明;;广西喀斯特地区石山石漠化的思考及治理对策[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怀化市委书记 欧阳斌 怀化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陈志强;再创怀化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新优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记者 张帆;四川退耕还林试点进展顺利[N];人民日报;2000年

3 刘晓颖;云南清水海清澈见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本报记者 贾达明 李晓丽;把宜昌建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赵豪清 徐良其 胡禾民;常山退耕还林近万亩[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6 李建群;青岛市大环境绿化步伐加快[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7 通讯员 张智 记者 段彬;柞水生态经济形成气候[N];陕西日报;2001年

8 余荣杰;迪庆政协关注异地开发扶贫[N];云南政协报;2001年

9 周克勤;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N];重庆日报;2002年

10 赵承;西部开发力求新变化[N];国际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秋良;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李文忠;青海大通退耕还林配置模式与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李思亮;喀斯特城市地下水C、N同位素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王爱民;河北省退耕还林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樊巍;果草牧复合系统物质生产、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7 韦小丽;喀斯特地区3个榆科树种整体抗旱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郎峗超;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统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彭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10 朱书法;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胜;攀西地区生态重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2 秦萍;农户的小麦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3 鲁绍伟;河北省坝上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王文彩;玛雅—贵州的喀斯特环境与其文明的进程[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谷花云;基于RS与GIS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广斌;基于网格数据的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志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退耕还林空间决策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白利妮;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凯峰;中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供给模式探析——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10 李亦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80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480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5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